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五胡亂華的導火索是什麼?都怪這個民族罪人

五胡亂華的導火索是什麼?都怪這個民族罪人

五胡亂華的成因分有大主線和具體因素,大脈絡是北方氣候逐漸變冷,北方游牧民族逐南遷。其次,至東漢以來少數民族不斷內遷與漢人混居,曹操為解決中原混戰的創傷,人口大量喪失的問題,更是利用少數民族來填充人口不足,以達到恢復國家生產力的作用。

但是少數民族與漢人混居沒能做到完全的融合,這些問題到了西晉已顯露出四夷亂華的跡象,江統做《徙戎論》上奏晉惠帝,提出將氐、羌等族遷出關中的主張,並以并州的匈奴部落為隱患,發還其本域,但提議未被採納。

原先曹操把匈奴人分散為五部,散居在并州進行有效管理。後期匈奴部落逐漸恢復實力,並有趨向於再合併。大約在魏嘉平年間,鄧艾就曾向司馬師提議對匈奴進行再分化政策,這個提議顯然沒有得到過度重視。

隨機而來的五胡亂華,實則皆因匈奴而起。在著名的八王之亂後期,演變為司馬穎、司馬顒集團對抗司馬越集團的戰爭,雙方為加強軍事實力都引用少數民族部隊為外援。司馬越讓幽州刺史王浚聯合鮮卑部落討伐司馬穎,司馬穎則借用匈奴勢力進行對抗。

司馬穎原是河北霸主,當他戰敗後使河北權力陷入真空,就給予支持他的匈奴人劉淵崛起的契機。劉淵建立的趙漢成為北方政治的霸主,取代了西晉正統的統治權。

故五胡亂華非敵人從外部入侵,而是從內部爆發所產生。

不久後趙漢陷入內戰,產生諸多分裂,再由後趙君主石勒統治了局面。與此同時鮮卑慕容和前秦苻氏相繼崛起,陷入了漫長的黑暗時期。

五胡亂華的成因往大方向而說是氣候、內遷、西晉統治力不足等諸多隱患而產生,其導火索是白痴皇帝司馬衷的繼位,造成賈氏、楊氏爭權,引司馬諸王內戰,使晉軍主力受到消耗,無力再控制諸胡作亂。

司馬衷、賈南風、司馬倫、司馬穎、司馬越都可謂是這段歷史上的罪人,其中有個不容忽視的導火索就是司馬穎允許劉淵返回匈奴部落去號召,使匈奴再次統一,形成強悍的軍事力量,後人多稱司馬穎之舉為引胡亂華。

五胡十六國中里北燕是漢人馮跋建立的政權。407年,馮跋滅後燕,擁立高云為天王,都龍城,仍沿用燕國號,史稱北燕。冉魏是漢人冉閔所建立,但該政權屬後趙分裂而成,東晉並不承認其合法性。西蜀又稱譙蜀,為益州大族譙縱所建立,李雄等霸佔巴蜀時,就曾有譙周之孫譙登領兵跟他們對抗,百餘年來譙氏越戰越強,竟有割據四川的野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狂熱 的精彩文章:

劉備攻取益州時為何只帶魏延和黃忠倆員降將?
匈奴只打漢朝不打歐洲嗎?為什麼?

TAG:歷史狂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