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延禧攻略》里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延禧攻略》里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延禧攻略》從播出後熱度就一路飆升,劇中吊打所有反面人物的女主,高級灰的色調,淡雅的氣質,都讓它從眾多宮斗劇里脫穎而出,成為最亮的那顆星。

但是,如果你只看到了《延禧攻略》的這些內容,那你真的是辜負了《延禧攻略》的全體主創人員。要知道,他們為了拍攝這部劇,不僅翻閱了大量古籍,去故宮尋找清代文物,甚至還動用了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

1.孔雀羽線和平金綉

魏瓔珞是以綉坊宮女的身份入宮的,在女主光環的加持,她的刺繡技能閃瞎一眾人,而設計癖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用孔雀羽線時說的平金綉法。

劇里一直在說孔雀羽線有多珍貴,那它到底有多貴呢?首先它的製作工藝就極其複雜,要先收集孔雀脫落的羽毛,一根一根的用手捻成線;至於金絲銀線,要把金子打成金箔,金箔打成金粉,然後再把金粉裹進蠶絲裡面。這麼精密的工藝,在沒有現代化機械的古代,要弄成劇里那兩卷,難度可想而知。

GIF

至於它的價格嘛,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可以有個參考。大家還記得《紅樓夢》里晴雯給寶玉縫了雀金裘不?那是用了孔雀羽毛織的線,裡面沒有金絲銀線,每匹的價格就到了 50 多兩銀子,而當時劉姥姥說賈府一頓螃蟹花的 24 兩銀子就夠小戶人家過一年了。按照這個標準,你再想像一下孔雀羽線的價格,就明白為啥劇里會因為弄丟孔雀羽線造成軒然大波了。

魏瓔珞提到的平金綉法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刺繡方法,是我國四大名綉之一的廣綉最主要的刺繡方式,綉出的作品以色彩淡雅著稱。除此以外,劇中還出現過手推綉、打籽綉、珠綉等刺繡工藝,為此,劇組還專門請來了曾在故宮工作的綉娘。

2.緙絲

緙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其織造過程極其細緻,存世精品極為稀少,是當今織綉收藏、拍賣的亮點,在業界享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織中之聖」的名號。

《延禧攻略》里各位太后、嬪妃的錦袍、團扇都採用了緙絲工藝,劇組還專門從蘇州請來緙絲織造技藝傳承人顧建東,做劇組的緙絲工藝指導工作。由於劇中綉坊里的織布機、緙絲機、刺繡的架子都是真實的,顧建東來到劇組後,說自己一走進綉坊就彷彿進入了那個年代。

3.絨花

歷史上的富察皇后就提倡節儉,提倡「以通草絨花點飾,不御珠翠」,這一點在劇中也得到了神還原。絨花開始於唐朝,諧音「榮華」,是富貴的象徵,武則天時期被列為皇室貢品,清朝末期才流入民間。2006 年,絨花工藝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劇里出現的絨花,是請來技藝傳承人手工製作的,而且全部都按照故宮現存的清代皇室髮飾收藏圖的款式定製,總共有菊花、搖錢樹、福壽三多等 19 種款式。皇后娘娘頭上戴的搖錢樹款式的,花了一個多禮拜才做好。

4.點翠

與樸素的絨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點翠,運用點翠工藝製作的飾品都以色彩艷麗著稱,劇中多會將這種飾品運用到地位較高、性格凌厲的角色身上,比如劇中的高貴妃。

點翠工藝主要用到的材料是鳥的羽毛,所以成品會看到清晰的紋路。乾隆時期是點翠工藝的頂峰時期,晚晴的時候點翠依舊十分流行,直到後來全面抗戰爆發這種工藝才退出人們的視野。

不過,這種工藝也相當殘忍。點翠實際上是將翠鳥的羽毛站在金屬底座上,由於死掉的翠鳥的羽毛會失去光澤和色彩,所以在製作的時候要從活的翠鳥上拔掉羽毛,失去羽毛的翠鳥也會很快死亡,所以,每一件點翠飾品都是用翠鳥的生命換來的。不過你們放心,劇里並沒有這麼做,而是採用鵝毛和絲織品來代替翠鳥羽毛的,不然也太不人道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戲曲扮相里多會用的點翠的頭飾,現在國內各大京劇團,也都收藏著幾件點翠頭飾,價格從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而劇里的高貴妃不就很喜歡唱戲嗎?忍不住為劇組點贊!

5.耳飾

劇里一開頭就提到了「一耳三鉗」,這是滿族的舊俗,女兒一出生就要打三個耳洞,然後帶三鉗,看過去滿洲貴婦的畫像,也基本都是「一耳三鉗」,而不同的耳飾也代表著不同的階級。

魏瓔珞剛入宮的時候是普通宮女,耳飾就是一個耳墜、兩個環。

嬪妃們都戴三串東珠耳墜,即金龍蟒銜東珠各兩顆。東珠是產自東北的野生珍珠,數量稀少,以個頭大、圓潤飽滿著稱,現在的市場價大概一顆 30 萬。而嬪妃們的東珠品級也代表各自的地位,只有太后和皇后可以戴一級東珠,皇貴妃和貴妃用二等,妃和嬪分別用三等、四等。

還有一個小細節,對比專門描繪乾隆皇帝後宮群像的《心寫治平圖》可以發現,劇中富察皇后與真實的富察皇后的耳墜,除了顏色有區別,款式基本做到了複製!這麼小的細節都考慮到了,也是很用心了。

6.領約

領約對很多人會比較陌生,不提的話估計很多人都不會注意,皇后脖子上這個就是領約,這在以前的清宮劇里也是沒有見到過的。

在清朝,領約是後宮妃嬪在穿朝服時配於脖頸的裝飾品,通常以金銀打造,鑲嵌各種珠寶。領約也可以用來區別身份,據《大清會典圖》記載:「皇后領約,鏤金,飾東珠十一,間以珊瑚。兩端垂明黃絛二,中各貫珊瑚,末綴綠松石各二。」《清史稿》中記載的皇貴妃的領約:「飾東珠七,間以珊瑚。兩端垂明黃絛二,中貫珊瑚,末綴珊瑚各二。」

7.壓襟

魏瓔珞剛入宮的時候,彈幕都說她胸前戴著工作牌,其實那是因為宮女沒有珠玉壓襟可戴,以宮牌代替。

壓襟又名「事件兒」,自唐代出現,流行於明清。壓襟通常戴在右側胸前第二顆扣子上,多以銀打造,不僅起到裝飾的作用,還能以銀的重量壓住衣襟,平整衣物,並防止衣襟被風吹亂。壓襟分上、中、下三部分,最上面是帶鉤的銀鏈子;中間的部分被稱為主件,有玉佩、翡翠、珍珠等各種形式;最下面通常掛著流蘇、鈴鐺、小件銀器等。

8.雲肩

雲肩從隋朝開始就發展成了衣飾,到清朝時流行於社會各個階層,是女子婚嫁時不可缺少的飾品,但其實你們知道嗎,雲肩最開始只是為了防止衣服領子和肩膀被弄髒。

皇后的洛神扮相被很多人吐槽,但是對比《洛神圖》,會發現其實還原很貼切,不過加了一件雲肩,據說這個雲肩借鑒了松桃苗族雲肩綉片的樣式。

9.打樹花

打樹花目前在劇中還沒有出現,是劇照中曝光的。打樹花至今以有 500 多年的歷史了,是張家口蔚縣暖泉鎮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它作為一項古老技藝,也成為了河北省級非遺。

據悉暖泉鎮以前有很多鐵匠,逢年過節富人們都在燃放煙花,鐵匠也想感受一下節日的熱鬧,就研究出了打樹花:用熔化的鐵水潑灑到古城牆上,迸濺形成萬朵火花,其壯觀程度不亞於煙花,也吸引了很多百姓前來觀看,有了「富人放煙花,窮人打樹花」的習俗。

《延禧攻略》的總製片人於正說道,《大長今》把韓國文化傳播的特別好,他也希望有一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戲。古代很多工藝的精密與美感,是現在很多機器生產都無法比擬,其考究程度和珍貴性也遠在很多國外奢侈品牌之上,但是由於手工很複雜,耗時很長,在慢慢的淡出人們的視野,而隨著匠人的老去,其傳承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毫無疑問,《延禧攻略》就承載了傳播古代工藝和文化的功能,讓更多美好的東西被大家看到,讓真正珍貴的東西被大家銘記。

你在《延禧攻略》里還有什麼新發現嗎?歡迎在評論里分享。

圖片來源:《延禧攻略》、愛奇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癖 的精彩文章:

紅點獎 Best of the Best 頒獎現場:2018年全球最優秀的69款設計
Adobe的神奇功能,99%的人都不知道!

TAG:設計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