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行住坐卧,動靜閑忙,統統修行,慢慢地我們就修成功了

行住坐卧,動靜閑忙,統統修行,慢慢地我們就修成功了

慈 光

「一人一文明

六部曲 | 三堅持

這個佛經裡邊講有「三身四智」。那麼我們在《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裡邊講了一個故事,是說智通禪師看了《楞伽經》約一千多遍,不懂得什麼叫「三身四智」。那麼他就去禮六祖慧能大師,請六祖給他解釋這個「三身四智」的意思。六祖就說:「三身者,清凈法身,汝之性也。」這個法身,清凈法身是什麼呢?就是你的本性。「圓滿報身,汝之智也。」我們平時通過修行,把這個報身修圓滿,就得到的是智慧。「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就是說我們像佛菩薩有千百億化身,這些千百億化身怎麼來的呢?其實就是我們平時的行持,平時我們點點滴滴地按照五戒十善做,按照佛的教誨去修行,就是由於我們平時的行持,才得到的千百萬億化身。這些行持做到了極點的時候,就可以有無數的化身,其實就是行持得來的。「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你如果修行離開了本性,別說三身了,這個就叫做「有身無智」,只是遺留了我們自己這點身體、身口意這些業力,沒有智慧。「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如果我們真正地理解了三身,法、報、化其實都無自性,這就明白,這就是「四智菩提」了。

根本來說是什麼?即心即佛。馬祖說:「即心即佛。」三世諸佛、歷代祖師,都說此心,我們修行也修這個心,眾生造業也由此心。此心不明,所以要修要造,造佛造眾生,一切唯心造,四聖六凡十法界不出一心。同樣三身四智,全是我們本心的變現。「四聖」是指「佛、菩薩、緣覺、聲聞」,「六凡」是「天、人、阿修羅、畜生、惡鬼、地獄」。這十法界中,佛以下的九法界都叫「眾生」。四聖就不受輪迴了,六凡流轉生死。無論是佛是眾生,都是心所造。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哪裡還來個十法界呢?十法界皆從一念生。一乘任運,萬德莊嚴,是諸佛法界;圓修六度,總攝萬行,是菩薩法界;見局因緣,證偏空理,這個只是修空,但是這個空是偏空,生不出妙有,這個是緣覺法界;功成四諦,歸小涅槃,是聲聞法界——這個「小涅槃」依然不是佛那種「大涅槃」,這個「小涅槃」依然是一種「空」境,還沒有生出「妙有」。廣修戒善,作有漏因,是天人法界;愛染不息,雜諸善緣,是人道法界;純執勝心,常懷嗔斗,是修羅法界;愛見為根,慳貪為業,是畜生法界。欲貪不息,痴想橫生,是餓鬼法界;五逆十惡,謗法破戒,是地獄法界。既然十法界不離一心,這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參禪、念佛、誦經、禮拜、早晚殿堂,一切細行,都是修心。此心放不下、打無明、好吃懶做等等,就向下墮;除習氣,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向上升。

自性本來是佛,不要妄求,只把貪、嗔、痴,習氣除掉,自見本性清凈,隨緣自在。猶如這個麥子一樣,把它磨成粉了,就千變萬化,可以做醬、做面、做包子、做餃子、做麻花、做油條,種種式式,由你造作。如果知道這是麥子,那麼就不會被包子、餃子、油條等等現象迷惑。餑餑和饅頭,二名一實,不要到了北方就認不得是饅頭了,到了南方就認不得是餑餑了。說來說去,還是把習氣掃清,就能降服其心。行住坐卧,動靜閑忙,不生心動念,就是降服其心。認得心是麥子面,一切處無非是麥子面,就離道不遠了。

剛才是我們學習虛雲老和尚的方便開示。歸根結蒂,所謂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這些東西,統統其實都是心的變現。老和尚講了,實際上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就是把我們的貪嗔痴、毛病、習氣放下,老老實實修行,行住坐卧,動靜閑忙,統統修行,慢慢地我們就修成功了,不難。所謂的「三身四智」等等,我們修到那裡自己就知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晨思妙語 的精彩文章:

時時刻刻拿佛法的理念、功課熏陶自己
我們修行就是要去掉障礙,回複本源

TAG:每日晨思妙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