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喜歡「聽話」的孩子,壞人也會同樣也喜歡

你喜歡「聽話」的孩子,壞人也會同樣也喜歡

「聽話」,真是一個有趣的詞。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聽話,還是要孩子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長大以後做一個有用的人?

為什麼要讓孩子聽話呢?孩子可以不聽話么?

答案是:孩子聽話或者不聽話,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大人無權干預。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到底要不要聽話;

前段時間刷屏的北大李悠悠實名舉報事件,我看了20年前自殺的高岩的父母近期被採訪視頻。

白髮蒼蒼的母親哽咽著說自己的女兒,她很乖,從未讓我們操過心。

我心裡咯噔一下。

一個很乖從不讓父母操心的女孩子,於是當她一路順風順水考入大學,在一所一流學府卻遇到一個一流敗類,她無所適從不知反抗不懂拒絕不和父母商量,最後心理崩塌自殺了事。

這樣乖的孩子長大後,這個世界會抱以同樣的善意和乖巧來配合他們長大么?

回答肯定是:不會的。

不聽話的孩子操心啊,那要怎麼教育孩子呢?我們先看看網友的觀點。

A網友說:孩子就應該好好聽話,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樣才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幫助,所以一定要聽家長的話。

B網友回應:孩子是獨立的一個個體,家長應該聽取孩子的意見,共同協商解決辦法。

對於孩子「聽話」這個問題,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聽話教育」一直都是中國家庭教育的基本思想。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面對越來越不聽話的孩子,我們不由得重新審視孩子為什麼要聽話這個問題。

「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孩子的潛能都是無限的,這就需要父母幫助孩子發現和開發潛能,並且能夠保護好孩子的這一特性。當規矩太多時反而抑制了孩子發展自由意志。

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一位學歷不低,事業比較成功的女強人媽媽,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也是小到生活瑣事都是嚴格的立規矩,孩子現在5歲了,按照媽媽的教養方式教育,孩子確實養成了很多「好習慣」。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在樓梯間按電梯鍵,非要自己按,不讓爸媽按,結果自己按不到就哭的不依不饒,好說歹說都沒用,最後只能打一頓才結束他的無理取鬧。

孩子過分「聽話」才會出現上面的情況,可是靜下心來想想這些問題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啊!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就曾經表達過這樣的觀點:中國父母最難意識到的問題就是,親子關係的本質是對話和協作,而不是控制和綁架。

在一次次自己選擇和要求被否定的過程中,孩子內心的需求和判斷標準,也同樣被否定了。

心理學上講「習得性無助」,就是指因為重複的失敗或者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只被父母要求聽話的孩子,往往是習得性無助感受最深的孩子。

這是一件細思極恐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在學校,孩子不敢表達,甚至不願再去思考自己的主張,在社會中,他對自己要做的事情變得不自信,因為他不知道做完之後,害怕得到的回應有是否定,他真的「聽話」到完全失去了自己的主見,就是我所樂見的嗎?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聽話」這樣就能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殊不知越是「聽話」的孩子越不容易長大。就像上面「高岩」事件一個多麼「聽話」的孩子,但是在壞人面前就是因為「聽話」而釀成了大錯,現在就家長悔之晚矣。

其實過度的「聽話」教育,是害不是愛。孩子通過長期的「聽話」教育,會形成一定的生活習慣,造成孩子遇事不懂得創新,不會思考問題,甚至還會養成逆來順受,怯懦的性格特點。所以「聽話」教育,一定要把握好度,過猶不及。

你是希望你家孩子聽話還是……我在留言區等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企鵝童話 的精彩文章:

白堊紀獨角獸——瑪君龍
都說批判性思維能力重要,該如何啟蒙?你手上的繪本里就有答案

TAG:企鵝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