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掏錢給別人養孩子、不生孩子多交稅,這些怪論怎麼來的?

掏錢給別人養孩子、不生孩子多交稅,這些怪論怎麼來的?

這幾天,關於生孩子的爭論走向新一波高潮。

先是新華日報刊文建議設立生育基金制度,建議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

央視網發文質疑設立生育基金制度的建議

網友們對這個建議還沒吐槽完,今天,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的建議又火上澆油:未來不僅可以設立生育基金制度來鼓勵生育,還要對丁克家庭徵收「社會撫養稅」。

他說,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為逐步形成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文化,「生育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一個載體,首先從文化上,我們要進行鼓勵」。

他舉例稱,從歷史的長河來看,如果一個家族中的男性沒有孩子,是進不了祠堂的。

這些建議遭到了網友們的無情吐槽。面對質疑,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也做出回應:自己說的設立生育基金來鼓勵生育,是由原先國家徵收的那麼多年的社會撫養費來設立,不能再由老百姓出錢;由於丁克家庭在年老後需要別人家的孩子來撫養,不應當鼓勵和提倡。

不過,一些網友仍舊不買賬,把這些建議理解為掏錢給別人養孩子、不生孩子要多交稅。他們認為,生不生孩子是個人的自由,憑什麼不生孩子就要多交錢?又為什麼要自己交錢給別人養孩子?

//////////

人口前景不樂觀,鼓勵生育政策未達預期

出現這些刺激生育的「怪論」,和我國人口前景不樂觀密不可分。

國家統計局今年初公布,2017年中國大陸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比上一年減少了63萬。

更糟的是,按照2010年的普查數據,未來十年內我國的生育旺盛期婦女將減少約40%。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張車偉表示,中國生育率下降太快,老齡化速度全世界最快。

出生率下降,將造成人口結構不斷老化,經濟活力持續下降,而這些反過來可能進一步抑制生育水平。

人口學者姚美雄判斷,中國未來人口將呈現嚴重少子化疊加快速老齡化、適婚人口性別比失衡的結構扭曲狀態,這將導致勞動力供應減少、消費和創新能力減弱、養老壓力加大、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

可見,人們生不生孩子已經影響到了國家的發展前景。人民日報海外版近日發文《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鼓勵政策不能畫餅充饑》。文章提出,中國依靠龐大的人口紅利實現了大發展,而面對低生育率,政府應該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事實上,在鼓勵生育上,中央的政策一直在跟進,釋放的信號也越來越清晰。從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再到前幾日中央提出將制定計劃生育扶助保障補助國家標準。

不過戲劇化的是,頂層設計頻頻表態放開生育,仍舊有地方在執行限制生育的措施。日前,河南柘城縣稱開徵三孩社會撫養費,徵收人群主要面向三孩以及以上家庭,徵收標準為夫妻雙方上一年度純收入的三倍。

儘管政策不斷解綁,但是效果卻不甚理想。各地衛計委披露,2018年上半年的新生兒人數同比下降了約15%-20%。這意味著,2018年的出生人口比2017年還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

人們到底為什麼不想生孩子了?

首先是,人們結婚的意願沒那麼強了。民政部統計,去年全國結婚登記率下降了7%,已經是連續第4年下降。婚都不想結了,想生孩子的自然更少了。

究其原因,居高不下的房價自然是脫不了干係。據報道,銀川重點小學附近房價都已經飈至每平米10000元。80後、90後的年輕人買不起房子,享受不了學區教育資源、醫療配套資源,自然就會影響生育意願。

還要考慮的,是孩子撫養的成本問題。前幾天,一篇《半年工資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的文章刷屏,孩子一個暑假的各種遊學、興趣班、補習班費用竟然高達近3萬元。很多人都忍不住轉發配上一句:「真的是養不起!」有媒體調查發現,一個家庭在暑期內為孩子花費萬把塊錢已經是常態。

除了這些經濟原因,研究顯示,女性教育程度的提升,女性經濟地位的獨立和提高,和提高生育率是矛盾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女性越傾向於生育更少的孩子。

//////////

爭論點的轉變:

該不該生、如何鼓勵、鼓勵的錢怎麼出

生孩子的事兒爭來爭去,焦點變了幾輪。從前幾年要不要放開生育二孩,到之後要不要全面放開二孩,再到現在,要不要全面放開生育也進入了輿論場。

只不過,現在更膠著的爭論點在於,面對寬鬆政策下仍舊低迷的生育率,要怎麼用經濟手段提振。而用於提振的錢又從哪裡來?是動用現有的國家財政、還是讓公民們「眾籌」來養兒?

來源:人民日報、新華日報

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致匠園藝 的精彩文章:

一邊作死一邊自救;一邊耗命一邊續命!養生朋克指南條條揪心
盆景養護基礎,澆水技巧介紹,學會就對了!

TAG:致匠園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