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本關於大自然的書,每一個章節都隱藏著細思極恐的真相

一本關於大自然的書,每一個章節都隱藏著細思極恐的真相

植物星球幾乎沒有推薦過書籍,除了那兩本我自己的書。想的起來我偶爾提及過梭羅的書,妹尾河童的書,這麼說,我應該是一個不怎麼看書的人,但是好的書,看的很認真,很快看完,然後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又反覆再看。

最近看一本書,叫《大自然的社交網路》,好書,是看完了以後還會再看上一段時間的書。

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大自然,我們知道它環環相扣,我們知道萬物循環,但是知道的故事也不過是蜜蜂采蜜幫助植物授粉,落葉腐爛可以增進土壤肥力之類。看了這本書,會發現原來還有很多看上去完全不相關卻息息相關的事,以為是敵人實際卻是夥伴,一條小蟲子竟然控制了一個動物的種群,雙方發生著殘酷的競爭卻又多虧了對手,等等。我來舉幾個例子:

比如,烏鴉和狼之間有什麼關係呢?好像並沒有什麼關係吧,其實烏鴉和狼是真心一對,狼吃動物腐屍的時候,站崗放哨的就是烏鴉,因為有烏鴉,狼可以放下心來用餐,為了感謝對方,狼會分一些肉給烏鴉。

兩者的這種默契還是從小形成的,在狼還是小狼崽的時候,就被教導要把烏鴉當作好朋友。所以小狼崽總是和烏鴉結伴玩耍,由此,小狼可以熟悉烏鴉的氣味,並記住它們和自己處於同一條戰線。

比如,野豬的種群數量恰到好處被蚯蚓給控制。野豬在地里拱食的時候,會把蚯蚓也不小心吃下去,蚯蚓對野豬沒什麼害,其實味道和營養應該也不錯,但是蚯蚓身上的寄生幼蟲會通過血管進入豬的肺部,最終導致野豬因病死亡。

但是,若是這樣的話,野豬很容易就滅絕了,因為實在難保這一輩子在地里拱食不遇到蚯蚓。其實呢,野豬數量減少 = 排泄出來的蟲卵減少 = 幾乎不再有感染的蚯蚓。野豬數量逐漸又會增加,到了一定程度又會減少。所以,當弱小的蚯蚓進入野豬肚子里的時候,其實是在控制著野豬族群的數量。

還有,菌類這種奇怪的生物,不算植物,也不是動物,但是它們會傳達信息,比如一棵樹開花了,整片樹林很快都會知道。

菌的信息傳導就跟互聯網一樣,菌絲纏繞在纖細的樹木根須上,連接著巨大的網路。菌類只要通過地下的纖維,就能告訴整片樹林,哪棵樹開了花,而樹木也給真菌也贈送了相當多的回禮。

還有森林蟻,它被稱為森林警察,但是卻對蚜蟲放任自流。蚜蟲會在樹木中散播傳染病,讓樹木失去生命力,但森林蟻不僅保護蚜蟲,還會阻止蚜蟲遷徙到別處去,一旦有蚜蟲想離開,森林蟻還會毫不猶豫地咬掉蚜蟲透明的翅膀,或者分泌出抑制蚜蟲翅膀生長的物質。

之所以森林蟻會做這樣的事情,那是因為它們為了從蚜蟲上獲得糖分。

上述這些只是這本《大自然的社交網路》諸多故事裡一小部分,本書的每一個章節都隱藏著細思極恐的真相。解出這些真相的是德國人彼得·渥雷本。

彼得·渥雷本於1964年出生於德國,童年即立志成為一名自然保護主義者。二十年來,他一直在林業管理局做公務員。後來,渥雷本辭去公職,在德國埃菲爾地區領導並管理著一片環保林區,致力於恢復這片森林的原始形態。

藉助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20年守護森林的親身經歷,彼得·渥雷本用他獨特的德式幽默,向我們講述了大自然中不為人知的驚奇秘密:自然中的萬物是互相交織的一張大網,那些你從沒想過的社交怪圈,才是生命發展的真實內核。

狼群改變河道與鹿的死有關?闊葉樹影響了地球的自轉?鶴群竟然降低了西班牙的火腿產量?為什麼針葉樹能夠控制雲霧?森林蟻和蚜蟲到底是什麼關係?喜歡黑夜的昆蟲,有時也會點亮一盞燈,這到底是為了愛、陰謀,還是殘忍的死亡?

這本書一經上市,便雄踞德國亞馬遜自然類榜單榜首!穩坐《明鏡周刊》非小說類暢銷書排行榜13周!一度成為德國瘋賣的現象級科普讀物。

德國《每日鏡報》文學評論家丹尼斯·謝克曾說道:「渥雷本的書擴展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閱讀彼得·渥雷本,你會從大自然的細枝末節

看見萬物循環的奧秘

不管世界向前的腳步如何匆忙,美麗的大自然

依然時刻帶給我們驚艷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植物星球 的精彩文章:

這一樹的金剛菩提啊,雖然還在開花,但彷彿看到了財富

TAG:植物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