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江蘇舊影1931年,南京郊區鄉鎮百姓生活

江蘇舊影1931年,南京郊區鄉鎮百姓生活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1927年3月24日,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南京。4月18日在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定南京為首都,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30年改為院轄市(直轄市)。

邁皋橋街道位於南京市棲霞區西南部,南與玄武區、西與鼓樓區、北與燕子磯街道、東與堯化街道接壤,是南京市規劃中的城市副中心,也是棲霞區的文化、經濟中心和對外窗口。

秣陵是座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江蘇名鎮,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置秣陵縣,秦漢以後一直是江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直至三國時孫權才把中心移向金陵。因此有「先有秣陵,後有金陵」之說。

孝陵衛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的東部,紫金山南麓。明孝陵始建於洪武九年(1376年),洪武十四年初步建成,次年馬皇后去世,就安葬於此。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葬皇太子朱標於孝陵之東。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死,與馬皇后合葬孝陵,孝陵地宮正式啟用。

棲霞山素有「六朝勝跡」之稱,在明代被列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譽。歷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臨棲霞山,歷史古迹遺址80多處,薈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綠色文化、名人明俗文化、地質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

棲霞山有三峰,主峰鳳翔峰海拔286米;東北有龍山;西北有虎山。棲霞山的地學內涵極為豐富,古生物化石眾多,是許多地學名稱的命名地,被專家稱為「天然地質博物館」、「地學教科書」。

棲霞寺位於南京市棲霞區棲霞山中峰西麓,三面環山,北臨長江,是中國四大名剎之一,佛教「三論宗」的發源地,南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南朝時期與雞鳴寺、定山寺齊名。

棲霞寺始建於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梁僧朗於此大弘三論教義,被稱為江南三論宗初祖,隋文帝楊堅於八十三州造舍利塔,其立舍利塔詔以蔣州棲霞寺為首。

棲霞寺佔地面積40多畝,共有毗盧殿、藏經樓三進院勤務,依山勢層層上升,格局嚴整美觀。棲霞寺前是一片開闊的綠色草坪,有波平如鏡的明鏡湖和形如彎月的白蓮池,四周是蔥鬱的樹木花草,遠處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氣清新,景色幽靜秀麗。【江蘇南京鄉鎮,1931年。攝影:彭德爾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影閣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近代安徽開放的先鋒,蕪湖1929年
江蘇舊影1935年,黃金十年期間南京風景

TAG:舊影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