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可能消逝的書,得到需珍藏……
《南渡北歸》,分為《南渡》、《北歸》、《離別》三部,系首部全景再現中國最後一批大師群體命運劇烈變遷的史詩巨著,描繪了抗日戰爭時期流亡西南的知識分子與民族精英多樣的命運和學術追求,作者為前台灣清華大學駐校作家、中華考古文學協會副會長岳南。
所謂「南渡」,是指上個世紀大批知識分子冒著抗戰的炮火由中原遷往西南之地;而「北歸」,則是指他們再回歸中原的故事。
整部作品的時間跨度近一個世紀,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紀人文科學領域的大部分大師級人物,如蔡元培、王國維、梁啟超、梅貽琦、陳寅恪、錢鍾書等。作品對這些知識分子群體命運作了細緻的探查與披露,對各種因緣際會和埋藏於歷史深處的人事糾葛、愛恨情仇進行了有理有據的釋解,讀來令人心胸豁然開朗的同時,又不勝唏噓,扼腕浩嘆。
柳傳志曾表示:「岳南的《南渡北歸》,對我影響很大。我們至今不能全面反思文革,令人尤為痛心。這套書盡量真實地從某一個角度描繪當年的歷史,文筆也好,很好看,學習歷史,政治家可以更好地治國,我們老百姓最起碼可以做個明白人。」
任志強更感言:「也許是年齡與時代的原因,我讀《南渡北歸》第三部更有味道,欲哭無淚。當「南渡殘生夢獨多」和「北歸殘夢終成空」時,歷史還原了真相。同為天涯兩岸的民族各自走了一條不同的路,卻隔不斷血脈相連的相思之情。」
即便是夏日,讀《南渡北歸》第三部,依然讓我從心裡感到寒意。窗外吹進的是絲絲熱風,心裡湧出的卻是冰冰的寒涼,沒有一點溫熱的感覺。
《南渡北歸》第三部,講的正是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在歷史分野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的決策,及其走上不同的道路之後,各自命運的遭遇和劇變。1949年,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蔣介石劃江而治的幻想徹底破滅,中國開始建立新的政治格局。
這一年,毛主席給中國知識分子的未來命運畫了一條深刻的分界線。
這一年,有些知識分子留在了大陸,有些知識分子去了台灣;之後,又有很多知識分子響應黨的號召,自世界各地回國建設新中國,只有少數知識分子堅守國外的陣地。
回望歷史,有時如夢一般,真實與假設難辨真偽,清晰與模糊交替出現
……


※新加坡著名女詩人韓昕余愛:你伏在餐桌上的手 美得令木頭流眼淚
※90後姑娘自學成才用廁紙做婚紗,原來垃圾可以這麼玩……
TAG:詩羊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