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患病眾籌6萬,平台索要5%「稅款」!專家稱可以收費,應提前說

患病眾籌6萬,平台索要5%「稅款」!專家稱可以收費,應提前說

近日,河南原陽縣的患病青年千強通過名為「放心幫」的網路籌款平台籌得6萬多元善款,卻因被平台負責人索要5%的「稅款」引發各方爭議。

圍繞「放心幫」是否有籌款資質,需要繳納「5%」的稅款,以及個人求助平台收取手續費是否合理等問題,律師和相關專家向南都記者表示,「放心幫」屬於個人求助平台,具有籌款資質,涉及繳稅問題。此外,個人求助平台向用戶收取手續費並不違法,但應提前告知。

南都記者了解到,目前仍在運營的個人求助平台幾乎都宣稱「0手續費」,但在資本壓力之下,多家免費籌款平台近幾年也暫停了業務。

患病眾籌6萬元,平台要求扣除約3000元

因為眾籌醫療費而被索要5%的「稅款」,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一起公益風波的熱度從4月持續至今。

原陽縣青年千強4月被診斷患有腦膠質瘤,家庭一時陷入困頓,為了籌集醫療費用,他的家人為他在網路籌款平台「放心幫」上發起募捐,目標金額為50萬元。

「放心幫」是原陽縣的高超所運營的平台,在千強一星期籌得6萬元後,「放心幫」稱因系統升級的技術原因突然停運。

千強的家人張海旺說,從4月6日開始募捐,到4月9日發現平台出故障,共收到捐款61919元。由於募捐中斷,希望提前提現。

平台將4萬多元籌款給千強後,高超表示,募捐的所有善款會先轉入自己公司的賬戶,每進一筆收入都要向稅務部門繳稅,因此千強的家人想拿到全部善款,需要扣除募得金額5%的「稅款」,約3000元。

此舉遭到了千強家人的拒絕,他們認為這不是「稅款」,而是「放心幫」藉機牟利的借口。雙方矛盾難以化解,在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民政局介入後,目前募捐的款項已經全部交至患者手中。

但善款是否需要求助者繳納稅費的討論仍在繼續。有網友認為,平台不該收費,否則慈善就走了形,另一方的觀點則是運營平台需要成本,合理收費才能保證生存。

平台是否有籌款資質?是否需要繳稅?

律師:屬於個人求助平台,涉及繳稅問題

目前,我國要求慈善公開募捐,必須在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台上,但是對於個人求助行為,法律並沒有規定必須通過何種平台或渠道發布信息。

南都記者了解到,公開募捐,要求募捐主體向不特定的人發布募捐信息,募捐目的是為了不特定人的利益。如果是為了具體某個人發起的募捐活動,則屬於個人求助。因此,千強在「放心幫」發布求助信息,即屬於個人求助行為,而不是慈善公開募捐。

依據《慈善法》的相關規定,受益人接受慈善捐贈,依法享受稅收優惠。慈善組織、捐贈人、受益人依法享受稅收優惠的,有關部門應當及時辦理相關手續。

「放心幫」能否享受稅收優惠?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浩告訴南都記者,在慈善公開募捐方面,《慈善法》有明確規定,但是對於個人求助方面的稅收規定,目前法律法規不明確。

周浩表示,民政部規定的20家互聯網平台可為慈善組織提供募捐信息發布服務,「放心幫」並不在列,也沒有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並管理募得款物,所以「放心幫」涉及繳稅的問題。

對於有網友質疑「放心幫」將善款打入公司私人賬戶而並非慈善機構的做法,周浩稱,個人求助、網路求助不屬於慈善公開募捐,在個人求助方面的法律未盡完善之前,「放心幫」此舉並不違法。

那麼,個人求助平台能否將稅費轉嫁給求助人?「《慈善法》沒有規定稅款的問題,但是企業運營必然產生稅款,至於這個稅款能否轉嫁給求助人,目前沒有規定。」周浩表示,由於法律未做規定,就不存在違法的問題。

至於「放心幫」負責人高超的「稅款」說法,河南省新鄉市國稅局工作人員表示,如果該平台用的是企業賬戶,確實需要繳稅,但高超無法證明「放心幫」在歷次籌款中都按照5%的比例繳了「稅款」。

平台收取手續費是否合理?

專家:合理,但應提前告知

南都記者了解到,許多國家的公益慈善組織籌款都收手續費。但我國未經民政部指定的互聯網平台為個人發布求助信息後,能否向求助人收取手續費一事,《慈善法》等相關法律還沒有明確規定。

「按理來說,平台收手續費是合理的。如果個人不想給這個手續費,你可以不選擇這一家。但是前提是平台應在顯眼處或事先告知收費的標準。」長期從事公益救助的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項目主任梁棟彬向南都記者表示,目前對於非民政部指定平台的收費,並沒有相關的法規規定和指引。

周浩對此同樣贊成,「這個管理費應當由平台和個人雙方約定,事先告知。慈善募捐費用的比例,按照國際上的慣例是10%-20%。」

據南都記者統計,目前仍在運營的「輕鬆籌」、「水滴籌」、「愛心籌」、「愛微籌」、「春雨籌」、「諾顏籌」、「醫諾」等多個大病眾籌平台,均屬於個人求助。在這些平台的首頁,特別標註了對於眾籌項目實行全程0手續費的規定,提示用戶善款將全額提現到銀行卡。

在上述平台中,雖然運營模式不同,但多家平台開啟了出售互聯網保險的業務,以保證利益維持運營,並擁有相對成熟的盈利渠道。

艾媒分析師劉傑豪向南都記者表示,這種「互聯網+公益」平台的出現,有效彌補了官方或民間社會組織難以覆蓋之處,在中國具有較大需求,「輕鬆籌」和「水滴籌」等主流平台從最初的大病救助逐漸延伸到互助、保險等業務,商業模式逐漸完善。

但在資本壓力之下,多家宣傳「0手續費」的籌款平台進入寒冬,已經暫停了業務。

曾在2016年被認知為五大網路籌款平台之一的「好壹等」平台,官方公眾號最後一條更新停留在了2016年4月23日,已無法發起籌款。2016年4月1日上線運營的「我籌吧」平台,註冊用戶超200萬,於今年7月1日發布停止新項目發起功能的公告,公告內容顯示其正在進行平台業務方向的調整。

采寫:南都記者 張雅婷 實習生 何文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