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年莫高,亘古傳承,做飛天的後人

千年莫高,亘古傳承,做飛天的後人

昨天去了本次行程中最有營養價值的敦煌莫高窟,從早上九點到下午兩點,整整五個小時的文化旅程沒有絲毫疲憊,反而充斥著濃濃的歷史熱愛和滿滿的愛國熱情。

莫高窟其實不是作為一個旅遊景區而存在的,連負責單位都是敦煌研究院,只是因為慕名而來的人太多了,為了滿足大家,也為了傳承歷史,才開了幾個窟給大家參觀。但是為了從一定程度上保護莫高窟,所以採用預約制(提前一個月可預約)

由於我們提前一個月就做好了預約,所以待遇明顯優於應急遊客(不預約直接上門參觀的)。一般二十人左右為一小團,配有專人講解和獨立耳機,可參觀八個洞窟及應急窟(不預約只能看兩個應急窟)。

進入洞窟參觀區之前,我們統一先在場館內觀看了兩個影片(禁止留影),一個關於絲綢之路,主要是還原了當時的敦煌,並解釋了莫高窟的由來;另一個則是關於莫高窟的內貌,包括壁畫、佛像、藏經等,採用了現代高科技還原技術和360度環繞投影,精美震撼。

隨後我們便乘大巴前往洞窟參觀區。一下車便看到遠遠的石窟,完全是原貌,沒有看到任何人為破壞或整改的痕迹。

進去後看到很多講解員小姐姐,不過我們被很幸運地分配給了一個小哥哥,而且感覺級別很高的樣子。一路上小哥哥的講解都非常專業,除了為我們介紹了各個石窟裡面的壁畫、建築特點等,也給我們講了些莫高窟的歷史和狀態。

莫高窟建立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最多的時候洞窟達到一千多個,現在存有七百多個,其中有佛像的是四百多個,目前開放和研究的大概只有幾十個。

洞窟大小不一,最大的可達幾百平米,最小的可能進人都比較困難。窟頂多為承重能力強的倒漏斗形,不易坍塌變形。也有承重能力一般的人字形。

洞窟中大多有著精美的壁畫,色彩明麗,美輪美奐。壁畫的顏料主要來源於天然礦物質,多呈黃色、綠色、藍色和紅色,基本不褪色掉色。少部分也有一些人工合成的,會褪色為棕色、灰色,直至黑色。壁畫中一定會具備的因素:千佛,但各個時期的千佛有不同差異。

歷史上,隨著佛教在中國的繁榮發展,莫高窟也不斷地被完善、修砌,直到明朝時面臨內憂外患,閉關鎖國,無力顧及西邊,莫高窟便被擱置了。而後乾隆年間被再度拾起,至光緒時又再度被放棄。後來便戰火不斷,且文革時期也有所損壞,還好被周恩來總理拼力保住了,並撥款一百萬美元把當時一度裸露的石窟給修護起來了。莫高窟經歷了各種自然災害、戰亂、人為破壞等,如今已是一個垂暮老人,稍有風吹草動都有可能遭到損毀(所以嚴厲禁止拍照、攝像、吸煙等任何可以改變光線、氣體的行為,很容易使壁畫脫落)

清後期有一個和尚為了保護裡面的佛像、壁畫,便留下來維護莫高窟。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一面牆上有一道裂縫,漏出光來,才在這藏經的一千年後發現了上萬卷跨越八百年時光的經書。此後的幾年間,莫高窟終於又重新回到歷史舞台上,人們為了研究經書而慢慢誕生了敦煌學,但同時也引誘不法之徒伸出了惡魔之手

我們去的其中一個石窟之中便能看到牆面上遭到了破壞,壁畫被一個美國人像用膠條粘本子上的錯字一樣地粘走了。另外還有直接把牆面切割走的、搬走佛像的等等。且經書在那時大量廉價外流,往回買也只能買到膠捲。國人的愚昧簡直痛心。只能說,不敬畏歷史就是不尊重自己。

時至今日,國人的素質依然讓人擔憂。最難忘的除了講解員小哥哥從言語上露出的對莫高窟和歷史的熱愛,還有小哥哥的正義感和責任感:

「您好不要摸壁畫!」(超大聲)

「又摸壁畫又抽煙你們講解員怎麼講的!立馬熄掉否則我要把你從莫高窟驅逐出去!」

「再有下次我馬上把你驅逐出莫高窟!」

如果不是目睹這樣的事、聽到這樣篤定的話,可能去參觀的人再怎樣了解歷史、尊重規則,也不能真正體會到這些歷史人、研究人對歷史的敬畏、熱愛與痛心。

拋開那些高尚的字眼,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擁有各種優秀的品質,但是社會接觸得越多,越發現鮮有那些有光芒的人,昨天的小哥哥在我心中絕對是個英雄,博學、正直、果敢、堅定。如果大家的光芒都像小哥哥那樣不低調就好了。

昨天還在一直跟朋友感嘆經書流失了很可惜,她說之前為了這件事大家還齊聚敦煌開會,當時一些外國人也來了,慨嘆道:經書雖然外流但是敦煌就是中國的,敦煌學就是屬於中國的。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中國,可以說是很驕傲了,是我們的誰也拿不走。

這次西遊雖然見識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但也看到了地方上的貧窮與落後,希望我們的大中國早日做到《精忠報國》裡面的那句:堂堂中國要讓四方來賀

寫下這篇文字是想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傳承一下歷史。

我為我生活在擁有千萬年曆史的華夏大地上感到驕傲。

做飛天的後人,我們義不容辭。

寫於2018年7月29日

改於2018年8月2日

(之前發過長圖但是不清楚所以到家才轉換成了圖文)

另,昨天刷微博看到趙薇也來到了莫高窟,除了遺憾與「小燕子」擦肩,也感嘆人家的細心與高素質。原因是她發了窟中壁畫和佛像的圖,並註明了圖的出處:敦煌研究院。

別誤會,這不只是圖片版權的問題,而是素質問題。洞窟中不能拍照,這是一般人都知道的常識,如果趙薇不這樣發圖很有可能引來非議,而後她又特意在評論中補上一條關於圖片出處的評論,這樣做一個是減少網友議論(雖然還是無法抑制一些人的腦殘行為),一個是展現個人修養,順便還給人家敦煌研究院做了宣傳,可以說是一位十分優秀的公眾人物了,所以我也順便拿來說道說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沒錯是朕 的精彩文章:

TAG:沒錯是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