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演義》蜀漢丞相諸葛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三國演義》蜀漢丞相諸葛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三國演義》,一部大氣恢弘的小說名著。筆者從小就讀這部名著,而最佩服的人物不是那些勇冠三軍的沙場猛將,也不是那些雄才大略的帝王梟雄,卻只有一個人,他就是卧龍先生,蜀漢丞相諸葛亮。還記得大詩人杜甫在《蜀相》中這樣形容諸葛亮: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筆者深有所感,諸葛先生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卻也當得詩聖如此的評價。

還記得諸葛先生在出師表這樣評論自己: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中之言,恰也摺合詩聖之詩。而在《三國演義》中,水鏡先生司馬徽之言:伏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而這扶龍,正是未出仕的諸葛亮啊!

當年劉備崛起於平黃巾之亂,伐董卓、攻呂布、戰曹操、平袁術,可奮鬥最終,仍無立錐之地、割據之土,最終被曹操趕得窮途末路,只能依附劉表,居新野彈丸之地,苟延殘喘!劉備空負英雄之志,卻也只能感嘆老之將至,而無所作為。直到赴荊州飲宴,被蔡瑁領兵追趕,躍馬檀溪,誤走水鏡庄,第一次聽水鏡先生談起伏龍鳳雛之名,只可惜但聞其名,不得相見,更不知那伏龍所指就是那孔明先生諸葛亮。

也直到徐庶走馬薦諸葛,這也才識得卧龍先生之名,於是也才有了那三顧茅廬的故事,傳為佳話!而在那《隆中對》時,劉備更是第一次見識到了這位諸葛先生的遠見卓識,「先取荊州,再圖西川,南聯東吳,北拒曹操,如此成就天下三分大勢」,「曹操踞中原,占天時;孫權霸江東,佔地利;將軍總攬英雄,可占人和」……這一條條經綸之言、濟世之策,卻真當得起後人評論的那樣,「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

為了報答主公劉備三顧茅廬知遇之恩,諸葛亮出山,卻是以新野疲敝之兵,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殺得夏侯惇、曹仁等輩鼠竄,曹軍聞風喪膽!當曹操大軍撲奔新野、樊城,又孤身前往劉琦大營,帶來萬餘人馬再救劉備。為說服孫權聯合抗曹,只身前往江東,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終於使得孫劉聯合,赤壁火攻破曹,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真乃建立赤壁第一功,終於奠定三分天下的大勢!

再後來,諸葛亮幫助劉備收復荊州漢上九郡、進兵西川、巧奪漢中,最終三分天下。真如諸葛亮《出師表》中所言,「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如此,諸葛先生不僅是一名智者,更是一名忠肝義膽的豪傑。可就是這位豪傑,因關張之死,主公劉備急於為兄弟報仇,與諸葛亮相悖,諸葛亮苦勸劉備不聽,卻終將這位忠臣雪藏,直到猇亭之敗,兵死將亡,劉備也才終於知道,諸葛亮諫阻自己,是何等明智。可猇亭慘敗,蜀中精銳盡喪,劉備後悔又有何用呢?

可也直到白帝託孤,先主劉備那句「公之才勝嗣君百倍,嗣君可輔則輔之,不可輔公可自立為蜀漢之主」,雖是劉備臨終懇切之言,但也不無猜忌之意。可諸葛亮依然忠心耿耿,一肩擔起蜀漢重任,南聯東吳,北拒曹魏,安居平五路,七擒七縱服孟獲,六出祁山伐中原……只可惜天下大勢不可逆,一隅之地終難安,軍師兵死五丈原,誰帥咱將士再出關?

還記得諸葛亮臨終時那遺言: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別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

這就是蜀漢丞相,這就是一生為蜀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卧龍,他一生忠心耿耿,卻只為國為家,為報先主劉備三顧茅廬知遇之恩,又何曾為自己考慮,即便身死之時,卻也想的是家國天下,這又何枉詩聖這樣的讚譽,「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後世英雄讀之又怎會不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呢?

好了,筆者此文僅敘之於此,謝謝各位朋友品讀,再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讀net 的精彩文章:

《封神演義》比《西遊記》差在哪裡

TAG:趣讀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