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時,家長就可以打他了,打完後記得跟孩子講道理

孩子出現這3種行為時,家長就可以打他了,打完後記得跟孩子講道理

我國自古以來崇尚「棒棍出孝子」的嚴厲教育,而隨著步入現代社會不崇尚體罰孩子,再加之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心頭寶,家長們對孩子越來越打不下手。這也漸漸造成許多孩子成為「熊孩子」。但是家長的不捨得只會導致孩子越來張狂,小時候欠下的打長大了總要還的。所以,愛孩子,該打得時候還得打,特別是當孩子出現以下3種情況時:

1、將責任推給他人

勇於承擔責任是一個人必備的基本素質。當孩子犯錯時總把責任推給他人,一副錯都在別人,自己一點錯都沒有架勢,家長就要嚴肅對待了,若一次又一次給孩子講道理後,孩子只當耳邊風,下次又繼續犯錯且不願承擔後果,家長就要給孩子一點教訓了。讓孩子明白,犯錯可以改,但不能推卸責任,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擔。

2、喜歡做危險的事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可以刺激孩子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但是,倘若孩子把好奇心放在危險的事物上,如玩水、玩電,那家長就要小心了,一定要及時告誡孩子教育孩子,避免危險發生。倘若孩子屢教不改,那就只能給孩子一頓打罵讓他長記性了。要知道,倘若真的出現危險,後果不堪設想。

3、生氣就摔東西

生氣時摔東西是孩子一種泄憤的方式,這種暴躁的泄憤行為要引起父母的重視,不要認為孩子還小只是小打小鬧,倘若孩子養成這種暴躁的習慣日後步入社會又將怎樣為人處事?當孩子生氣得摔東西時,父母可以等孩子冷靜下來跟孩子講道理,如果屢教不改,那就只能打一下以示懲戒了。

當然,我們並不贊成暴力教育,並非任何時候都可以用打一頓來解決。家長要注意,3歲以下的孩子不要打;孩子不知道錯誤不要打;家長自己在氣頭上不要打;不要當著別人的面打孩子。同時,要注意打的分寸與力度,最好是用自己的手打孩子的屁股。

適當的打孩子只是為了讓孩子長記性,以後少吃虧,並非讓家長隨意打罵孩子,打與不打,家長們可要掌握好這其中的分寸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佩奇育兒 的精彩文章:

孕檢查出雙胞胎,沒想到孩子一出生是龍鳳胎,剛好湊個「好」字
如果你家孩子遲遲不長高,那應該是這幾點出了問題,寶媽們都來看看

TAG:佩奇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