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國軍力報告》「傻瓜化」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美國又一次發布了一年一度的中國軍力報告。比起去年的報告,今年的報告不僅篇幅大幅度增加,在報告形式和內容上也都頗有新意。但是如果哪個「中國軍事通」想著靠這份報告來制定未來美國的軍事和外交政策,那毫無疑問是要出問題的。
對議員友好的矛盾報告
美國所謂的年度中國軍力報告實際上是美國國防部每年向國會提交的一份報告。最早是根據1999年通過的美國2000財政年國防授權法案的要求編纂的,此後每年一稿,從未斷絕。
2018年的「中國軍力報告」已經是第19年的報告了
儘管對關注中國軍隊的軍迷而言,這份報告可能有些平淡甚至無趣,但對於啥事兒都要摻和的美國國會議員們而言,能夠通讀和理解這份報告的內容,可能就已經算是個中國軍事通了。
作為涉華軍力報告,它由美國國防部編製,因此算是「師出有名」的正經報告,有著相當的權威性;作為給國會提交的年度報告,它又有意注重報告的長度和內容深度,因此對媒體和普通人來說更加友好,又有著相當的可讀性。也正是這兩點,讓這份軍力報告雖然每年都爆不出什麼「大料」,卻又每年都能順利佔據一陣子媒體的版面。
這樣詳實的地圖和圖標,看起來就很像那麼回事
和前幾年的報告相比,今年的報告最大的創新,應該是它在版式上的人性化設計。在幾乎每一個章節段落的開始部分,報告都設置了黃色背景的「關鍵詞整理」,用2-3句簡單的句子將隨後的段落內容「精鍊」出來。無論是對於向來討厭繁文縟節,習慣推特治國的特朗普總統,還是對於日理萬機、日程排滿的國會議員們而言,這種「簡化」確實能幫助他們花更短的時間閱讀完報告;對媒體那些並不擅長於軍事領域的記者和編輯們來說,這種「提點」也能夠讓減少他們被報告「折磨」的時間,更快提煉出「重點」刊登到自己的首頁之上。
這些提煉的關鍵詞對於瀏覽而不深究的人來說是非常友好的
當然,對於一份本來就只有百餘頁的報告而言,很多章節里的「關鍵詞」長度幾乎都和章節本身差不多了,加上今年報告將原本只是用斜體字標識出來的小節標題也全部「提升一級」成為一個小章節,這使得文章的「關鍵詞」內容變得空前繁多,多少也就顯得不那麼「關鍵」。
很多時候,「關鍵詞」太多也不是什麼好事
除了與往年的國會報告相同的6個章節和3個有關中國軍隊的附錄之外,今年的報告額外推出了五個所謂的「特別主題」,分別介紹了「中國在全世界擴展影響」、「中國與朝鮮的接觸」、「解放軍成為聯合作戰力量的進程」、「遠海轟炸機飛行行動」以及「習近平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等五項內容。從過去一年的新聞大事來看,這幾個主題確實可以算「特別」,值得專門拿來認真分析一番。但實際上這五個主題總共只有11頁,如果刨去其中差不多兩頁空白和一頁地圖,實際內容就只剩下8頁……這種對「特別主題」的描述,實在也是很充分了。
注意這五個「特別主題」,每個實際上只有1-2頁的篇幅
如果僅僅是篇幅少,那麼也許最多就是個描述不充分的問題,但是如果仔細看,似乎連這些「主題」的敘事基幹都很成問題。比如有關朝鮮的這一章節里,開宗明義就提到「2017年,中國和朝鮮的關係達到了數十年來的最低點」……在2018年上半年中朝領導人三次會面,習主席即將訪問朝鮮的2018年8月看到這樣的話語,一種濃厚的違和感撲面而來。儘管筆者可以理解,所謂的「年度報告」往往都是嚴格遵循日曆時間進行描述和分析的,因此2018年發生的事情確實不應該影響到對2017年情況的判斷。但作為一份2018年8月才正式發布的報告,對中朝關係在今年的關係變化即使不予提及,也至少應該以此為標杆,對中朝2017年表現出來的情況進行再次判斷。
但是很遺憾沒有,美國人要麼以為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是和彩票一樣,去年賠的一敗塗地,今年轉眼就能連中頭獎,前後不存在聯繫和關係,要麼就是寫作組真的很懶,在2018年1月份就已經把去年的報告寫得差不多,但是在8月正式發表之前壓根沒打算做任何的修正。總之,要是哪位國會議員試圖拿著這份題為「2018」實為2017的報告去制定個什麼對朝政策之類的東西,那他毫無疑問是要被坑了。
除了這些所謂的關鍵話題之外,2018年的涉華軍力報告中有關中國軍力變化最大的一部分描述,大概就是有關解放軍的編製序列的部分了。在2017年的報告中,有關解放軍陸軍的部分還是傳統的18個集團軍,而在2018年版本里,軍改後的13個集團軍的番號順序已經比較清楚了,類似的改動在解放軍的海空軍部署情況里也有體現,只不過後者因為在涉華報告里一貫沒有特別細緻的描述,因此在報告里也只是給人一種「有所變化」的籠統感覺而已。
這樣的地圖雖然可讀性很強,但實際上信息的準確程度相當有限
對於美國的涉華報告而言,最大的問題其實並非在於其篇幅或者對「中國威脅」的誇大,而在於報告全部由開源情報綜合撰寫而成,加上每年的報告在整體上可謂「陳陳相因」,即每一年的新報告都是在前一年的就報告的基礎上修正而成,導致報告中對一些瑣碎的新聞事件(按照報告發布的時間,其實已經是「舊聞」了)多少有些介紹,但對中國軍隊目前整體情況和水平的評估與介紹卻是嚴重不足。報告里會告訴你去年中國服役了幾艘驅逐艦,正在建造什麼驅逐艦,卻對中國軍隊整體的防禦性軍隊的性質不進行介紹,也對美國在亞太地區前置部署的作戰力量水平毫不提及。
中國海軍的增強,根本上還是為了應對美軍在亞太的部署
類似的問題在報告介紹大陸和台灣的軍力情況時則有相反的體現。在這份報告里,美軍將兩岸的軍事實力完全採用「斗獸棋」的方式加以展現,而且是一種抽離了技術標準的「簡版斗獸棋」。在這種比較中,兩岸的地面部隊直接以旅級部隊的數量作為比較的標準(解放軍軍改中的「師改旅」正好方便了這種比較),空海軍力量則直接以數量相比。於是解放軍軍改後合成旅強大的戰鬥力在表格中並未體現,解放軍海空軍近年來技術裝備上的「超車」也沒有展示,台軍各種員額不足、裝備老化的問題自然也沒有……這固然是為了方便非軍迷的國會老爺們的理解,但這麼綜合一比較,台軍看起來竟然也並未比解放軍東南沿海的部隊遜色多少,這就很讓人懷疑報告對事實的還原了。
正是因為這樣的表格,就是美國不少人認為「美軍和其盟友還很強」的理由
這種報告評估中的類似問題,讓美國國會的許多人在對華軍力評估上總是犯下矛盾的錯誤:一方面認為解放軍實力正在迅速增強,並且有著與美國爭奪全球霸權的雄心壯志;另一方面又認為解放軍本身力量不堪一擊,以至於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各種軍事冒險都必然能對中國起到威懾作用。
當然,考慮到美國總統本人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任何「Fake News」的習慣,也許我們也不宜過高估計這份報告可能產生的影響。畢竟當中國發展到今天,本來就已經沒有辦法像上世紀80年代那樣「韜光養晦」,與其譴責或者批判這份報告是否客觀反映事實,不如做好自己的事,真正讓中國軍力能夠滿足一個世界第二大國的需要。


※島內農產品價格暴跌 台軍開啟「吃香蕉」模式
※沙特聯軍發動三年來最大攻勢:切斷伊朗援助!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