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蔘帝國》:啥時候新鮮的人蔘變成了乾貨?和努爾哈赤有關

《人蔘帝國》:啥時候新鮮的人蔘變成了乾貨?和努爾哈赤有關

《人蔘帝國》:啥時候新鮮的人蔘變成了乾貨?和努爾哈赤有關

人蔘,是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進補佳品。可人蔘到底好在哪裡?沒人知道。隋代人提到的《神農本草經》里說,人蔘「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告訴我們吃人蔘能「開心益智」,我們熟悉的「東北人蔘」,差不多是明代中後期,才為廣大中國人接觸到。人蔘王國的分類這麼混亂,以至於台灣「清華大學」的蔣竹山先生髮願寫一本《人蔘帝國:清代人蔘的生產、消費與醫療》,要把人蔘的故事講講清楚。

蔣竹山的「人蔘帝國」講的是清朝,清朝把人蔘當成一樁專利的好買賣,把東北的一百四十七座人蔘山分給從「龍」入關的八旗,每旗分到十幾座。收來的人蔘都按一斤十幾兩銀子由國家收購,得了賣參錢的滿洲旗民,就這樣過著靠山吃山的幸福生活。

人蔘不像蘿蔔乾,雖然曬得硬邦邦,可畢竟有保質期,還得及時賣了。作者收集史料證明,東北人民挖人蔘,江南人民吃人蔘。《紅樓夢》里曬富是這麼說的:「別說一日二錢人蔘,就是二斤人蔘也吃得起。」這當真是把人蔘當蘿蔔吃了。別說富人家,就是窮人家也拼著性命吃人蔘,《儒林外史》里說,一個少年得病,大夫開了人蔘的方子,「每劑要五兩銀子,自此以後,一連害了兩年,把些衣服、首飾都花費完了,兩個丫頭也賣了」。硬是把個小康之家給吃窮了,也沒見好,看來人蔘也沒有什麼療效。

滿洲人挖人蔘的傳統,是明朝時候繼承下來的,努爾哈赤的老祖宗阿哈出是明成祖朱棣的三岳父,那時女真人和明朝的關係好得很,每年和明朝貿易馬匹、貂皮,順帶也稍點人蔘。明朝人為了鼓勵女真前來貿易,就連帶著也收購些人蔘。人蔘天生地長、滿山遍野,在女真眼裡最多是個能耐飢的土特產。所以,隨著年長日久,人蔘漸漸超過貂皮等物,成了雙邊貿易的主要物品。

女真用人蔘換明朝的糧食,糧多人多,人多參多,參多糧多,人口增長的閘門就一直打開下去。明朝要那麼多人蔘根本消化不了,於是明朝閉關暫停人蔘貿易,導致一六零八年,「努爾哈赤以五千騎叩撫順關,挾人蔘索直」事件。女真人的強買強賣事出有因,不過,賣不出去的人蔘還是腐爛了十餘萬斤,也正由於如此,促進了人蔘的脫水技術,現在我們吃的人蔘都是乾的了。

再往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由販賣人蔘起家的滿洲帝國,最後推翻明朝。因為女真拿了明朝的糧食去繁衍人口,明朝拿了女真的人蔘卻一點用處都沒有。白白損失了糧食,讓餓肚子的寧夏戍卒李自成走上了叛亂的道路。

看蔣先生的「後傳」才能明白。清朝八旗對人蔘的重視,既是對祖先致富手段的紀念,也是這段傳統的延續。但這絲毫不能改變人蔘原本是沒有藥用價值土特產的事實。可清朝帝室就是靠這物什起家,一般人都不敢質疑人蔘的藥用價值,北方地區又知根知底,不把人蔘當葯吃。於是,只好靠著皇家專賣的手段,包銷給南方不明真相的群眾。所以才有了浙人愛吃片、贛人帶根吃、閩人好中段兒的奇怪品位,就差沒有紅燒、清燉。

就這麼胡吃海吃,終於把東北的野山參給吃沒了。西洋人看到中國人如此愛吃人蔘,就從加拿大魁北克,和東北相同緯度地區進口了同科屬但不同種的西洋參。可笑的是,當時西洋參從廣州進口,讓老中醫以為都是「南方」來的,居然給這寒帶作物標了一個溫熱屬性。清朝沒了人蔘這顆搖錢樹,白銀流出到盛產西洋參的北美,政府財政便難免赤字,帝國隨之破產。就這樣,「人蔘帝國」的故事到此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的精彩文章:

《今生今世》:與張愛玲短短的三年婚姻,讓胡蘭成念叨了一輩子
《不羈的風》:亦舒,一夜暴富,你會不會墮落

TAG:實話實說真的很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