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海昏侯墓出土一古鏡,起初專家都不看好,後來卻因它進行激烈爭辯

海昏侯墓出土一古鏡,起初專家都不看好,後來卻因它進行激烈爭辯

海昏侯墓出土一古鏡,起初專家都不看好,後來卻因它進行激烈爭辯

文 | 韋爵爺

大家都知道劉賀被稱為漢廢帝,僅當了20多天的皇帝就被廢除了,不過被廢之後依然活躍在王室中,後來還被封為海昏侯,公元前59年,其死後被葬於江西的海昏侯墓。

劉賀墓室中匯聚了各種寶物,有成堆的金器,還有眾多的玉器珠寶。除此之外,在裡面還發現了一件「怪器」,並且專家們也搞不清這是什麼東西。開始的時候,專家們一直都在盯著那些更有文化價值的青銅製品,還有玉印等等,完全沒有對這件「怪器」產生興趣。

而這件「怪器」,是在棺槨裡面出土的一面矩形的大銅鏡。那麼其為什麼沒有吸引專家的目光呢?首先就是它的長度在0.7米左右,寬度為46.5厘米,厚度卻很薄,只有1.3厘米。所以根據這個樣式,專家認為這就是一面普通的銅鏡,跟我們現在的「穿衣鏡」差不多的性質,雖然也是文物,不過充其量只能算二類級別的。其次,該墓室中的這面銅鏡,和早先在齊王墓中發現的巨大方形銅鏡相比,面積小了很多,並且也沒有那麼精緻好看。

因此,這面鏡子出土後,並沒有受到重視,直接被置於在乙類文物的箱子中。不過隨著考古工作的進一步發展,這面「穿衣鏡」又突然受到了空前的重視。因為專家們在海昏侯這塊穿衣鏡下方,發現了畫有孔子像的屏風、鏡背木架、鏡掩還有衣鏡銘等。

把這幾件東西堆在一起,顯然就是一整套殮葬的器具,不單單是一塊銅鏡這麼簡單的事。那麼這一整套器具組合在一起,到底有什麼作用呢?而把它們放在劉賀的棺槨中,可以說明有很大的作用。

自然對於這位去世兩千多年的漢廢帝,我們無法讓其開口告知這些銅鏡組合是用來幹什麼的。當國內的知名考古學家得知此消息後,都紛紛參與進來,一探究竟。有的專家從文獻資料中鑽研;有的在博物館找尋類似的文物進行比對;還有的向業外專家求助,到處諮詢。不過經過了10多天的「激烈爭辯」,卻沒有誰能夠說清楚這件「怪器」到底有何作用。

終於,有位佟姓專家在漢書中發現了一點蹤跡,據相關記載,已故之人在停靈時期,將一個露天的桶置於死人身上,再把大銅鏡蓋在露天的位置上方,那麼死去的人在另一個世界就能夠感受到溫暖和光明。

在漢代,帝王皇室貴族死後的殮葬制度都特別的繁瑣,正如海昏侯的地位尊貴,因此他的喪葬肯定是會用上「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和溫明」這四種特別重要的器具。而這四種器具,前面的3種是早就有出土過的實物,而海昏侯墓中的銅鏡加上屏風等5種物件,難道就是這最後一個重要的喪葬工具「溫明」?

關於為什麼使用溫明,是因為古代的人對於死都感到害怕,也怕地底下的陰暗。於是就「發明」了各種喪葬工具,而使用的屏風上面還有孔子的圖案,他們只是想以此獲得聖人的庇佑,那麼其中的組成部分之一的銅鏡,又有什麼用處呢?那是因為銅鏡可以反光,可以照亮,也就是代表著了光明以及溫暖。所以就有了「溫明」的產生。

儘管海昏侯墓中的銅鏡不算是特級寶物,但是這整套器具的發現也算是破解了考古謎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刨根問史 的精彩文章:

老人在家找到一聖旨,專家用500塊要求上交,老人一句話徹底打臉
漢朝5位虎將,第1個把項羽震住,最後1個以300人對陣敵軍20000人

TAG:刨根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