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趙說攝影史〡德國「新客觀主義」

趙說攝影史〡德國「新客觀主義」

兩三百字

帶你了解世界攝影美學簡史

我們將連續推出

攝影史論學者趙剛的系列文章

【世界攝影美學簡史系列之二十二】

阿爾伯特·倫格爾-帕奇作品

德國「新客觀主義」

德國「新客觀主義」攝影出現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與美國「直接攝影」基本同時代,美學核心也非常近似。

「新客觀主義」最早出現在德國的繪畫界,後來被攝影界借用,以示與當時佔主流地位的「畫意攝影」決裂,強調現實主義,倡導以理性客觀的態度、源自攝影器材的精確細膩的影像,來探索現實世界和客觀事物的本質。

「新客觀主義」攝影代表人物主要有卡爾·布羅斯菲爾德、阿爾伯特·倫格爾-帕奇等。

在德國納粹當政時期,「新客觀主義」攝影逐漸沉寂。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德國「杜塞爾多夫學派」為代表的攝影家,繼承並發展了「新客觀主義」攝影的理念和方法,特別是系統化、標本化的視覺研究方式,對當代攝影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本文摘編自《世界攝影美學簡史》趙剛著,中國攝影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

趙剛

留英攝影碩士

中國攝影家協會攝影理論委員會委員

攝影的深度熱愛者

欄目主持:李馨

微信編輯:劉佳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攝影小鎮故事多 的精彩文章:

一圖〡林祖賢:空中鋼琴曲

TAG:攝影小鎮故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