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灰岩灌叢植被1500萬年前已存在

石灰岩灌叢植被1500萬年前已存在

科技傳真

本報訊(記者 陳雲芬)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科研人員在文山盆地發現一種榕屬的葉片化石。通過研究,確定該化石屬於無花果亞屬,其現生最近親緣種為楔葉榕。研究表明,在中中新世時(約1500萬年前),這一類型的植被便已存在了,其可能發育在較為惡劣的立地條件之上。

榕屬是種類最多、分部最廣的木本植物之一,全世界有750餘種,其中近2/3種類分布於熱帶亞洲地區。

在我國西南和東南亞地區有著最為典型石灰岩溶(又稱喀斯特)地貌,具有獨特的地質地貌和理化性質,乾旱和高鈣是其最主要特徵,其上覆蓋的植被在物種組成和生理生態上也與地帶性植被不同。最為典型的是由生長於裸岩石縫之中灌木構成的灌叢型植被,許多榕屬植物是這一植被類型中的優勢類群。對於這一植被是人為活動干擾形成還是自然演替的頂級,一直存在爭論。

西雙版納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的黃健助理研究員在滇東南石灰岩溶地區的核心地帶——文山盆地中進行了長期的古植物學研究,近期在其中發現一種榕屬的葉片化石。通過對現生榕屬植物葉脈結構特徵的研究總結,將榕屬葉脈模式分為4個類型,並總結了各亞屬的葉脈特徵。經過葉結構重建和現代物種對比,確定文山植物群中的該榕屬化石屬於無花果亞屬,其現生最近親緣種為楔葉榕。楔葉榕和近似類群分布於我國西南和越南北部,僅生長於石灰岩山脊的灌叢中。結合植物群中發現的其他石灰岩灌叢特有植物,表明在中中新世時(約1500萬年前),這一類型的植被便已存在了,其可能發育在較為惡劣的立地條件之上。同時,在化石葉表面觀察到的「細脈腺節」結構與現生某些石生榕葉表面完全一致,這一結構的主要功能可能是排鈣,是對石灰岩生境的一種適應。文山植物群的物種多樣性遠高於臨近地區的各古植物群,生境的多樣性(石灰岩植被、非石灰岩植被的同時存在)是其重要原因。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古植物學期刊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上。

(陳雲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