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b收購印尼在線支付公司Kudo:正確的收購,但失敗的整合?
Grab 去年收購了印尼在線支付公司 Kudo,此舉被視為對 Go-Jek 使出的一記妙招:Grab 得以利用 Kudo 的幾十萬名代理,擴大其在支付領域的影響力。
在印尼,電子錢包業務難以成功,主要是由於大多數印尼人更願意使用現金。而 Go-Jek 之所以能夠領先,靠的是它龐大的司機網路。司機們充當著手機充值代理的角色,這讓 GoPay 在贏取廣泛用戶和提升使用率上有了顯著優勢。
關鍵在於幫司機賺錢
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在被 Grab 收購之前,Kudo 已經十分成功。
Kudo 已和代理商達成合作,允許其通過 Kudo 的 APP 銷售電話卡、門票、生活用品等,從而幫助印尼大部分沒有信用卡、或無法上網的用戶,在網上購物。Kudo 始終致力於提升代理的收入水平(通過電商平台等各種渠道),這反過來促進了業務的增長,為公司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然而,讓人意外的是,距離收購該公司已過去一年,Grab 卻沒能將 Kudo 的特長利用起來,為司機謀取福利。不僅如此,在 Grab 收購 Uber 的東南亞業務後,甚至出現了 Grab 方面向司機漫天要價的說法。
我們一直把 Grab 視作一家以摩托車為主要服務載體的平台型公司(公司已進入包裹配送、食物外賣等諸多領域)。通常而言,只有當服務提供方(或賣家)有錢賺時,平台才有存在的意義,這一點對 Grab 同樣適用。
儘管 Grab 並未做太多創新嘗試,就輕鬆在東南亞市場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因為乘客和司機沒有其它選擇),但在印尼,Grab 的表現明顯不如 Go-Jek(司機收入水平較低可能是原因之一)。我認為,如果 Grab 不能保證其司機可以持續獲得穩定可靠的收入,那麼一旦 Go-Jek 進入它的領地,Grab 將很可能失去領先地位。
畢竟,打車平台上的很多司機都是全職,收入水平永遠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誰不想多賺錢呢?
Grab 逐漸意識到問題,但是否已經太晚?
作為東南亞市場的主要玩家,Grab 擁有令其它玩家羨慕的領先地位(至少目前如此)。然而,隨著對司機補貼的減少甚至取消,相比他們投奔競爭對手,Grab 更需要擔心的是司機因賺太少,最終放棄使用其平台。
Grab & Go——是創新還是雞肋? 來源:Grab
或許是認識到了這一點(遺憾的是已經過了這麼久),Grab推出了「Grab & Go」車載零食貨架。不過,光憑該服務能否讓司機相信 Grab 平台上仍有充足的創收空間,答案仍未可知。
除此之外,Kudo 的一位核心人物離職,投靠其它公司,這對 Grab 而言也不是好消息。因為公司不僅沒能整合 Kudo 的技術和運營優勢,也沒能留住核心人才。這的確十分讓人擔憂。
結論
讓 Grab 更加不安的可能是 Carousell推出 Caroupay的消息。這一背靠星展銀行的支付服務可能會對市場造成大衝擊。目前來看,Caroupay 尚不對 GrabPay 構成威脅,但毋庸置疑的是,支付 APP 需要變得無所不在,才能成功。
Carousell——潛在的黑馬? 來源:Befast.tv
GrabPay 必須承認,它距離這一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此過程中,它還需要利用 Grab 的生態儘可能為用戶創造價值。遊戲格局已經改變,要想在支付領域取得成功,Grab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司機和乘客的支持。
36氪國際站KrASIA出品,編輯:科殼可氪
「出海頻道」已經在36氪app上開出來了!將為大家集中地提供出海的好內容(今年會特別聚焦東南亞)。來,跟著小動畫,三步置頂出海頻道,一鍵直達關鍵動態。


※每天開啟一個職場錦囊
※新加坡最大醫療機構SingHealth遭黑客攻擊;谷歌在泰國推出免費公共WiFi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