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奇觀;宿州曹村三環《橋馱樹、樹馱橋》是個避暑乘涼的好去處
天下多橋,未見過樹馱橋之奇,天下多樹,未見過橋馱樹之奇。樹馱橋位於安徽省宿州市北部與江蘇省徐州市南部交界的曹村鎮三環村,古橋南北方向橫跨於淝河之上,橋長度約十多米,3米多寬,橋三拱,由石塊砌築。在橋的石縫裡生長一顆240年楓楊古樹,樹依附著橋,橋依託著樹,橋和樹相互依託、互相交融。遠遠望去,就像熱戀情人緊緊相擁。古橋與楓楊古樹汲日月之光華,承天地之造化,形成皖北一個奇特景觀。
楓楊樹生長在古橋東側中間橋拱石縫裡,樹根盤根錯節在橋面之下在橋西側橋墩處蜿蜒崎嶇而下,順著石牆扎入橋底泥土之中。就像砼中鋼筋一樣,牢牢箍住三孔石橋。彰顯大自然鬼斧生工和楓楊樹的頑強生命力。
炎炎夏日,三環村的農人們最喜愛在一片蔭涼、綠葉翠綠的橋馱楓楊樹下乘涼。這棵楓楊樹有著二百多年的樹齡,樹身粗,華蓋碩大,樹葉濃密,像在夏天一頂永遠矗立的綠傘,遮陽擋雨,這棵楓楊樹也記載著百年的歷史,記載著許多許多的故事,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人們在楓楊樹下乘涼,有著永遠講不完的故事。老槐樹,一片樹蔭,就是一片清涼,就是一片愉悅的心情。
「綠樹蔭濃夏日長」,夏日,是不能沒有濃蔭的。而村南頭的楓楊樹下,那濃濃的一片綠蔭,此時,是最吸引人們的。炎熱的夏天,太陽高高地照著,火辣辣地炙烤著地面,一有閑空,農人人就會跑到楓楊樹的樹蔭下納涼。
尤其是午飯前後和晚飯後,楓楊樹下,三五一群,聚在一起,有男人,也有女人。雖然天氣炎熱,女人們的穿著還不敢放肆的裸露,大多數還是穿著長褲子,短袖衫,衣服扣子扣得還是那沒嚴實。女人們閑不住,手中總是拿著要乾的活兒。
年老的喜歡編帽辮,挽起一條褲腿,瘦瘦的腿鐫刻著歲月的坎坷,麥稈子一根根地編著,帽辮拉得很長,像她們生命中走過的那一個個漫長的日子。年輕的大多做著刺繡活兒,五彩的絲線,極像她們多彩的青春。一針一針地綉著,動作很慢,很舒緩,把女人特有的細膩和美麗,都綉進這一張張刺繡里了。
男人們則不那沒講究了,年輕人大多數穿的是短袖褲衩和白背心;而中年男人們很懶,光著脊樑,蹲坐在地上或躺著,嘴裡叼著旱煙捲兒,手裡搖著扇子。年老的坐在一條小板凳上,手裡握著一根長長的煙袋,吧嗒吧嗒地抽著旱煙,眼望著前方,像是總有想不完的問題。他們的眼睛裡有一片蒼茫,一切,似乎都被隱藏了。在吧嗒吧嗒的吸煙聲中,他們咂摸著歲月滋味。
年輕的男人也是閑不住,喜歡坐在草席上,打撲克或者下棋。中年男人則喜歡栽方或者下棋。玩耍的玩耍,每一個攤子周圍,都有一群看熱鬧的,觀戰的,助威的。喊叫聲、嘩笑聲,不絕於耳。
有的時候,天氣卻是熱的要命,一些男人們晚上就在楓楊樹下鋪個涼席,帶個枕頭,蓋條單子,睡個通宵。田間的勞作,太累了,涼爽的楓楊樹下,他們睡的是那麼的香甜。夢中,也許還生長著鬱鬱蔥蔥的莊稼,也許還流淌著果實的芬芳。
圖文/王紹華


TAG:鄰家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