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氣候變化致全球熱浪滾滾 研究稱中國這個地區或最受傷

氣候變化致全球熱浪滾滾 研究稱中國這個地區或最受傷

今夏,多國受到嚴重的高溫乾旱天氣困擾。科學家認為,全球氣候變化導致出現極端高溫天氣的幾率上升。

據德國之聲電台網站報道,德國多地的氣溫創下了歷史新高,一些城市甚至出現了39度以上的高溫天氣。在北歐國家瑞典,則出現了通常只會在南歐國家發生的森林大火。波羅的海南岸地區則因海水溫度過高而出現了藻類爆髮式生長的狀況。席捲幾乎整個歐洲的反常熱浪,是否由全球氣候變化所引起?

有科學家認為,歐洲反常的酷暑與氣候變化之間存在聯繫。(DW)

科學家認為,兩者之間必有關聯。荷蘭皇家氣象局專家、世界天氣歸因組織(WWA)成員范·奧爾登博赫指出,歐洲當前熱浪的發生幾率,已經因氣候變化而翻了一倍。

法國氣候與環境科學實驗室的專家沃塔德對德國之聲表示,用具體案例來說明氣候變化之影響,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在了解氣候變化的情況下,才能做好相應的準備。

2003年夏天席捲法國的熱浪曾造成1.5萬人死亡。此後,法國政府制訂了應急預案,以應對極端高溫天氣及其相關的公共衛生風險。然而,科學家擔心,這套預案如今已經過時。沃塔德說:「我們的基礎設施以及公共衛生預案都是基於我們所經歷過的熱浪或降雨天氣。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白,如今的氣候並非我們所曾經經歷過的,今後更會完全不同。」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一支科研團隊更是在近日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到了2100年,在人口密集、農業發達的中國華北平原,夏季的高溫天氣將對戶外勞作的人群構成威脅。研究指出,4億人口的華北平原將是因氣候變暖而面臨危險最為嚴重的地區。

2018年7月20日,高溫下的勞動者。(新華社)

研究報告指出,在超過35攝氏度「濕球溫度」(熱力學名詞,也稱絕熱飽和溫度——本公號注)的高溫高濕環境下,人類在無保護情況下無法在戶外存活6小時。高濕環境會阻止汗液蒸發,影響人的散熱機能,最終導致器官衰竭。研究者通過氣候模型預測,除非大幅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否則,在2070年至2100年間,華北平原的高溫高濕天氣將會出現多次。

世界衛生組織則預測,2030年到2050年間,氣候變化所導致的極端高溫將會導致全球每年死亡人數新增3.8萬人。

這支科研團隊的負責人塔希爾指出,沒有足夠經濟實力享用空調的窮人將會面臨非常困難的局面。另一項研究顯示,目前,亞洲、非洲、拉美地區共有約11億人缺乏空調、冰箱等現代家電來應對氣溫升高的威脅。

報道稱,科學家一致認為,今後,極端高溫天氣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猛烈。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氣候學者安德魯·金表示,即便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2度以內,2003年席捲歐洲的熱浪仍會在大多數年份發生。

2015年底,近200個締約方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一致通過《巴黎協定》,力爭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2攝氏度之間。但是,各國至今並沒有採取足夠的具體措施來達成這一目標。按照當前的發展趨勢,全球升溫幅度將遠遠超過2度

科學家警告,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各地的天氣將更不穩定,也將更難以預測。在一些地區,旱災與洪災將交替出現,地區之間的天氣差異也將非常顯著。

實習編輯丨李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先驅導報 的精彩文章:

《梅爾羅斯》:光看「卷福」表演就能滿足的戲,還走心了
她用藝術報復性侵者 被歷史忽視多年最近才重獲地位

TAG:國際先驅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