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才導演寫給這殘酷世界的一封遺書

天才導演寫給這殘酷世界的一封遺書

2018年2月24日,一部中國電影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處女作獎特別提及獎」,頒獎評委針對這部電影說道:

我們都對這部電影愛不釋手,並且整個評獎過程中一直沒有停止對它的討論。這是一部非常特殊的電影,並且是一部如中國電影史上那些偉大的處女作一樣、必將被銘記的電影。

然而,這部電影的作者卻沒有等到它獲得認可的一天。在四個多月之前,導演就用一根繩子了斷了他和這個世界的聯繫,而這部獲獎作品,就成了他留給世界的第一部、也是最後一部長片。

這個年僅二十九歲就自縊身亡的青年導演是胡波,這部讓世界為之關注的電影是

《大象席地而坐》

大概半個月之前,這部電影的四小時版本在網上流出,我在對電影背景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看了這部長片,沒有想到,這四個小時完全沒有讓我感到漫長。看完之後,我一直想寫點什麼,但是順蔓摸瓜了解到導演的故事之後,又感覺不太好寫什麼。就這麼一拖再拖,到今天,我最終還是決定和你們分享這部電影。但是對於導演生前和自殺的事情,我決定一個字都不說,因為我對此,完全無力評價。

如同大部分青年導演(畢志飛除外)的處女作一樣,《大象席地而坐》這部電影,就更接近「導演剪輯版」的四小時版本來看,是一部徹底的作者電影——比之尚未與觀眾見面的「兩小時公映版」,這個四小時的版本,應該更能反映出作者的表達。

既然是作者電影,我要提前說一句比較殘酷的判斷:哪怕這部片子獲得豆瓣8.0分的評價,這也只能是一部在小圈子獲得交口稱讚的電影,面對普通電影觀眾,它生來註定並不友好。如果站在這個角度,或許正如它的投資人王小帥所說的那樣,「那個長版本很糟糕很爛」。

電影的「門檻」是一目了然的,在《大象席地而坐》中,如果不去告訴你這是一個柏林獲獎作品,甚至你會認為這就是一個人拿著DV拍的「習作」,因為從「正常」電影的角度,這部電影的視聽效果簡直過於粗糙。哪怕觀眾已經對手持長鏡頭不再陌生,但那完全的自然光線、時不時出現的大片暗部甚至死黑,還是在挑戰觀眾的視覺神經,如果再考慮到它四個小時的時長,可以想像,如果這部電影真的以這個版本呈現在大眾院線里,那起碼在商業上,它會收到徹底的失敗。

但正是這樣的個人風格,才成就了電影獨特的藝術美感。

如果你真的看進去這部電影——實際上,比起很多時長兩小時的藝術片,這部電影還更容易讓人看進去——就會發現這些個人風格是電影不可分割的組成。徹徹底底的單機位長鏡頭(一幕戲只用一個機位和一個長鏡頭),完完全全的自然光線,讓這部電影實現了最貼近真實的「沉浸」式體驗。

當鏡頭跟著主角走的時候,我們其實也在跟著主角走,這一點在韋布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比如在他發現奶奶死亡的那一幕戲,雖然室內光線極暗,我們甚至看不清屋裡有什麼,但依然能代入到韋布的角色之中。

這時候觀眾也能應該體會到,看似粗糙的「手持DV」式的拍攝方式,實際上很多地方設計得相當精巧,可以說直接高出許多其他同樣喜歡用長鏡頭表達的青年導演一個身位。比如韋布在撞球廳的那場戲,他第一次接近正在為尋仇而到處找他的於城,觀眾跟著他走進撞球廳之後,一個鏡頭搖過去,於城和其他混混正在走下樓西,再搖回來的時候,韋布已經奪門而出。這一幕還是比較容易讓人注意到的鏡頭運作,更多時候,單機位的長鏡頭在不經意間就完成了拍攝對象的轉變,比如韋布與於城「對峙」的時候,他的同學是在什麼時候出現在畫面中的?

有的時候,這種一鏡到底的長鏡頭又能形成一些曖昧的懸念,在韋布與於城偶然在街頭相遇的那一幕,觀眾只能看到韋布的憤怒和於城的調侃,也多多少少能猜到他們看到的是什麼,而直到下一幕戲,導演才在以黃玲為主體的長鏡頭中看到了解韋布所看到的事情,以及他寫下的字眼。這反而卻營造出一種與「沉浸」式體驗完全不同的、「疏離」的感覺。

這種感覺和導演的敘事方法息息相關。在情感表達上,胡波需要用這種「沉浸」式的攝影和剪輯手法讓觀眾感受到主角們的情緒,但在故事編排上,這個一天之中發生的故事,胡波卻採用了典型的多線敘事技法,會讓人聯想到昆汀或者寧浩之類的炫酷導演。但胡波與他們不同的是,胡波的多線敘事之間並不重複——時間在這部電影之中依然是線性流淌的。

這種處理的結果就是,在故事的一天之中,在四個小時的片長里,時間充分展現出了附著在它上面的生活的長度、傷害的長度、悲傷的長度。

可以理解導演對自己作品片長的珍惜,因為只有這樣的片長,觀眾才能充分感受到這種悲觀的力量。在這短短的一天之內,韋布一定要受到父親、同學、富人、假票販子等人的欺辱,黃玲一定要在早上和傍晚重複受到母親對她的不堪辱罵,老人一定要在為了死掉的狗外面逛一圈回來才更顯示齣兒女的冷漠,於城一定要把好友的自殺對不同人連續說好幾遍才明白人生的荒謬——雖然由於多線敘事的關係,作者一定要在這一天之內設置許多巧合,但我們大可以把這「一天」看作他們長期生活的縮影——於是在重複的傷害之中,我們才能感受到這個世界的「惡」和他們的傷痛,體會到他們為什麼全都想要逃離這尋常的生活,去滿洲里看一個可能並不存在的大象。

正是這樣的設計,才會讓你在看到電影的某一時刻,不禁想要跟著主角一起罵出來:這生活可真他媽操蛋啊!

但是在這個關於「傷害」的故事中,他們能逃脫嗎?或許就像老人所說的:「你必須先去到那個遠處,才發現原來這裡的生活還更好一點。」(大意)——但即使他明白這個道理,他也還是上了開往遠處的大巴,這說明什麼?現實得是多爛啊,糟糕透了!

最後,如果要問我,這部電影是不是好電影?那我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即使《大象席地而坐》在影像體驗和敘事技巧上有一定的「疏離」,即使在情節和台詞設計上有一定的「刻意」,依然不妨礙它是一部好電影。而青年導演胡波也在這部處女長片中展現出了他非凡的才華。或許他老師在課堂上的判斷是對的:「從此以後,你們其他人將拍攝同一種電影,而胡波會拍攝另外一種。」但是很遺憾,這個天才終結了自己前行的道路和更多的可能。

這當然是個讓人心痛的遺憾,但觀眾在這部電影中並不是看不到希望,因為與此同時,另一個少年也已經開始顯示出自己非凡的天賦。

彭昱暢,這個24歲的少年並沒有值得炫耀的俊美臉龐,但他卻擁有足以讓其他「鮮肉」羨艷不已的演技。從《太子妃升職記》到《閃光少女》,到《演員的誕生》里他的幾場舞台表演和微電影,再到《大象席地而坐》這部以他為第一主角的電影,每一次看到彭昱暢,都讓我比之前更加驚喜——他怎麼什麼都能演啊?

青年導演胡波顯然並不是一個擅長調教演員的導演,事實上即使是飾演於城的章宇(《我不是葯神》中演技讓人讚歎的黃毛),在其中也有一種「我在拍文藝電影」的距離感。彭昱暢雖然也有這種距離感,但他飾演的高中生韋布,那種學生面對社會時特有的窩囊膽怯和虛張聲勢非常精準,也是因此,在那幕髒話密集爆發的戲中,觀眾就更能代入韋布心中壓抑已久的憤怒。在電影中扮演特殊少女黃玲的王玉雯雖然也算不錯,但與彭昱暢已經逼近成熟的表現相比,終究是黯然失色。

24歲的彭昱暢,已經是一個真正的演員。繼續前行吧,少年,前方的路還有很長很遠。

最後,友情提示:

這部電影一定會在藝術院線上映,而目前網上流出的版本很難說是不是一個成品(畫面光影效果太粗糙),但公映版也應該不會是「導演剪輯版」,所以是等上映還是現在就看,請自行決定吧。

瓶中煮酒∣電影有溫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瓶中煮酒 的精彩文章:

TAG:瓶中煮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