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五組醫患故事 講述那些尿毒症與心梗等疾病背後的醫患關係
8月19日是首個「中國醫師節」,益陽的這家醫院,病友們在節日來臨前紛紛講述了與醫生之間的醫患情深。
桃江尿毒症女子換腎後冒險懷孕
來自桃江縣的劉玉,在2002年不幸患上了尿毒症。經過一年保守治療,病情愈發嚴重了。2003年,在益陽市中心醫院腎移植團隊的幫助下,劉玉配型成功。「我至今記得,為我做移植手術的是丁壽寧醫生,手術很成功,換完腎我就像變了個人似的,精神狀態特別好。手術後幫我進行藥物調理的也是丁醫生,從手術第一天起,他就一直關注著我術後的每一個變化,發現問題,隨時處理」劉玉回憶道。
2004年,劉玉不小心懷上了孩子。丁壽寧告訴她,一般腎移植病人在術後兩年以上,移植腎功能良好的狀態下,是可以懷孕的。但是對劉玉而言這具有一定的風險,一是懷孕過程會增加腎臟負擔,二是為了盡量避免對胎兒的影響,免疫抑製劑需要做相應的調整,也會增加我排斥反應發生的風險。因此,劉玉需要做詳細的評估和精準的藥物控制。在整個孕期,丁壽寧密切觀察劉玉的情況,嚴格監測並指導她用藥,十個月後,劉玉終於誕下一個健康的女嬰。
劉玉表示,15年來,她已記不清多少次到醫院隨訪做血葯濃度測定及腎功能或其他指標檢查。而她現在的狀態不看傷口與健康人沒有異樣,當時的女嬰如今也已長成14歲的少女了。「我慶幸今天的幸福生活,這些都要感謝丁醫生」。
長在「特殊」位置的腫瘤
益陽63歲的歐樂勛曾在3年前年突發腹脹痛。由於歐樂勛向來身體硬朗,便沒當回事。一個星期後,歐大爺的情況越來越差,這才來到益陽市中心醫院就診。「當時我遇到的是普外科的胡樂書醫生。」
通過檢查,結果提示可能患有胰頭癌,因腫瘤位置特殊,具體確診唯有做手術。如果不做手術,錯過手術最佳時期,後果不堪設想。可一旦手術,由於胰腺長在胃、膽囊的下部,被腸子包裹著,附近有大量細微神經和生死攸關的血管動脈,稍有差池,就會危及生命。此外,這項手術還包括了胃腸、膽腸、胰腸等多個吻合手術,有大出血、併發症和感染的風險。
保守治療,意味著等待死亡;選擇手術,風險巨大,如何抉擇?「胡醫生,動不動手術你說了算!即便手術沒成功,我也絕不怪你!」在「兩難」面前,歐大爺選擇相信胡醫生。
再三斟酌後,胡樂書決定為他實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整場手術花了近10個小時才結束。術後,歐大爺的妻子告訴他,胡醫生從手術室走出來時右腳已經腫成了「粽子」。
手術雖手術成功,腫瘤也得到及時的切除,卻不料胰腸吻合術後出現胰漏,歐大爺開始大出血,意識也時而清醒時而模糊。
胡樂書立即展開系列措施進行搶救,歐大爺的病情逐漸得到控制。5天4夜,胡樂書一直守在醫院。
手術2個多月後,歐大爺出院了。至目前,他的身體已無大礙,「現在我最愜意的事就是邀上三五個好友出去釣魚。我由衷地感謝胡樂書醫生」
心梗大爺與死神進行「時間賽跑」
今年61歲的王邦藩,平日身體挺結實。可7月23日傍晚散步時,右肩背和頭疼痛突發劇痛,腿腳輕飄,身上直冒冷汗。王邦藩差點癱倒,連忙找一個凳子坐下,給兒子打了個電話。
在旁邊好心人的幫助下,王邦藩被送至附近醫院。經心電圖、CT檢查後,醫生初步判定他患了心梗,由於情況緊急,王邦藩被立刻轉入了益陽市中心醫院。
從入院到送入心內介入手術室到血管開通,僅用9分鐘。「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心肌」,對心梗患者而言,時間就是一切。
經過40多分鐘搶救,終於成功植入支架。8天後,王邦藩的身體的各項指標都基本穩定了。事後王邦藩才得知,把他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是心內科的主治醫師何輝。
尿毒症嗲嗲的「新名片」
今年73歲的陳華傑,兩年前在一次常規體檢中被查出患有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後來到益陽市中心醫院血液凈化科進行透析治療。由於血透是個痛苦的過程,特別是還要控制喝水,陳華傑難以忍受,再加上情緒上不太好,有時候會無緣無故鬧彆扭、發脾氣。主治醫師譚震武每次都笑呵呵的開導他。
譚震武為陳華傑和其他患者都製作了卡片,上面寫著患者的姓名、家庭住址、家人聯繫電話以及醫院聯繫電話,卡片背面還溫馨提示:「出現低血壓癥狀時就地平卧休息,適當飲水,必要時呼叫120;內瘺穿刺處出血,及時壓迫止血等。」有時遇上未及時到院透析,譚震武也會逐一打電話詢問。陳華傑感慨,「他是醫生卻又更像親人。」
八旬嗲嗲咳痰醫生用手接
88歲的謝明浩是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2012年,因病情嚴重,謝大爺住進了中心醫院呼吸內科,當時主治醫師是何正兵。
謝大爺是科室的「老病友」,這6年來反反覆復住院多次。每次發病時都喘不過氣來,並時常喉嚨伴有痰。
有一次謝大爺因痰被噎住了,主治醫師何正兵忙給謝大爺翻身拍背,並用手接住父親咳出來的痰。謝大爺年紀大了,行動不便,家裡又是樓梯房,每次生病都需要兩人抬下樓。一次,謝大爺舊病複發,兒子又在外地,何正兵便上門為謝大爺看病,這讓謝大爺的兒子很感激。
三個月嬰兒尿路感染致高燒
陳日的兒子三個月大,今年8月,陳日的小孩高燒39.7℃。陳日抱著孩子來到中心醫院兒科,遇到了張天翼醫生。經過一番檢查,張醫生懷疑孩子是尿路感染,建議陳日讓小孩多喝水,留下小便做檢查。後來的檢查結果證實了張醫生的判斷。張醫生多次與陳日溝通,根據孩子尿路感染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套詳細治療方案。
剛開始兩天,孩子還是高燒不退。陳日心裡特別著急,張醫生安撫他:「不要急,治療是有個過程的,再過兩天看看,一定會有效果的。」 兩天後,孩子慢慢退燒了,經過5天治療,孩子出院了。出院時,張醫生反覆叮囑他護理孩子需掌握的要點,並告誡要給孩子勤洗澡、勤換尿布,避免細菌在尿路繁殖。


TAG:益陽市中心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