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書入妙品──虞世南《疲朽帖》

書入妙品──虞世南《疲朽帖》

史傳,唐太宗下令要虞世南寫《列女傳》用來裝屏風,當時沒有底本,虞世南默記刻寫它沒有錯一個字。又有一次,太宗出行,有官員請示要將書籍、公文的副本裝到車上帶著。太宗說:「有虞世南在,就是此行的秘書。」因此,太宗聽聞虞世南去世,悲傷地哭泣。

可見其博聞強記,並非浪得虛名。

在書法上,他曾拜智永和尚為師,深得「二王」書法之真傳,由此名聲更大。

虞世南《疲朽帖》拓本

行草書 25.7×43厘米

《淳化閣帖》卷四收錄

上海博物館藏

【釋文】

疲朽,未有東顧之期,唯增慨嘆。今因使人指申代面,必得力也。

虞世南書法師宗「二王」傳統,外柔內剛,筆致圓融沖和而有遒麗之氣。

唐李嗣真《書後品》列其書為上之下品,評云:「蕭散灑落,真草惟命,如羅績嬌春,鶴鴻戲沼,故當(蕭)子云之上」。

唐張懷瓘《書斷》云:「伯施隸行草入妙。」稱其書「得大令(王獻之)之宏規,含五方之正色,姿榮秀出,智勇存焉。秀嶺危峰,處處間起;行草之際,尤所偏工。及其暮齒,加以遒逸」。

《述書賦》云:「永興超出,下筆如神,不落疏慢,無慚世珍。」

虞世南作書不擇紙筆,卻很注意坐立姿勢和運腕方法。他認為,只要姿勢正確,手腕輕虛,即使是粗紙,禿筆,信手拈來也能揮灑自如,別出新意。

此《疲朽帖》確如虞氏《筆髓輪》所云:

頓挫磅礴,若猛獸之搏噬;

進退鉤距,若秋鷹之迅擊。

同時頗顯王羲之精妙筆意。也如王羲之所云,「透嵩華兮不高,逾懸壑兮能越。或連或絕,如花亂飛。」

尺幅之間,氣象萬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之海 的精彩文章:

還我清白!董其昌究竟是不是「地主惡霸」?
立秋共賞趙孟頫行書《秋聲賦》,妍潤多姿!

TAG:書法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