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如何養生?這些養生小常識值得收藏
健康
08-19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秋天的到來,但不意味著氣候有了秋天的感覺,因為常有秋老虎相伴,夏季的炎熱也還沒有過去,這時候我們的身體面對換季的影響,養生顯得特別重要。那麼,立秋後如何養生?一起來看看。
1、防秋燥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2、養肺
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產生疾病,因為需要潤燥、養陰、潤肺。秋燥易傷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3、祛暑降溫
立秋後,儘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不能有絲毫怠慢。
4、少吃秋瓜
立秋之後還要謹記「秋瓜壞肚」。不論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
5、預防感冒
立秋後,早晚溫差過大容易引起頻發感冒等,在衣著和居家休息方面,應更注意防止夜間著涼。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6、防治「空調病」
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只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及胃腸功能較弱的人,不易開空調,必要時避免直吹或將腹部蓋好。
7、運動要適量
立秋後濕熱仍沒有完全消退,在這個時節進行健身鍛煉應該避免運動量過大、活動過於劇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著點。最好選擇一早、一晚進行鍛煉;太陽照射下不宜運動過久,以防體力消耗過大,暴晒灼傷皮膚;在高溫濕熱中不宜運動過於劇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