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為何修萬里長城,而不攻打匈奴?千年之謎答案終於揭曉了

秦始皇為何修萬里長城,而不攻打匈奴?千年之謎答案終於揭曉了

原標題:秦始皇為何修萬里長城,而不攻打匈奴?千年之謎答案終於揭曉了



匈奴帝國是歐亞大陸遊牧民族建立的一個國家,他們在西北草原長期活躍,他們具有一種天然的掠奪性和侵略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支破壞力量。秦始皇是怎麼對他們的呢?


公元221年,蒙恬率大軍攻破了齊都,實現了秦國的統一,咸陽城舉國歡慶祖國的統一。可是就在這個時候,秦始皇接到了邊境地區遭到匈奴國騷擾掠奪百姓的消息,沒有辦法,秦始皇只好派蒙恬再次去攻打匈奴國,以實現秦國的統一大業。


秦始皇之所以派蒙恬去攻打匈奴國,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蒙恬年輕的時候就經常在西北與匈奴國作戰,他非常熟悉匈奴國作戰的戰法和一些套路,能夠從容的應對。第二個原因是,蒙恬是秦朝比較有開拓進攻精神的將領,相對於其他將領來說,它更具有野心。


來到邊境以後,蒙恬先安排人駐紮軍營,他負責去觀察戰地形勢,幾場戰爭下來,他就把匈奴國的主力打掉了,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後來又經過持續的打擊,把匈奴國軍隊全部打撤退回國。


就在他們勝利之際,蒙恬接到的消息是不繼續攻打匈奴國,而是就地開始修築長城變為「守」的策略。



秦始皇到底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呢?他這樣做是勞民傷財?還是想法高明呢?


其實,我們分析一下就知道了,秦始皇統治的這些軍人大部分都是農民,你硬要讓農民去參加戰爭,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培訓他們,然後在作戰的過程中農民就無法再種地了,這個時候就缺少了作戰用的糧食,糧食斷絕意味著軍隊力量的重創。

回看漢朝和明朝,他們就是在這個地方繼續往北攻打匈奴國,而損失慘重,秦始皇接受了他們失敗的教訓,不再繼續往北攻打,而是就地修築起萬里長城。



這樣,匈奴國游牧民族來到這個地方,就先要越過長城這一關,而駐紮在長城周圍的都是秦國的一些農民,他們在自己國家可以種糧食,但是游牧民族卻沒有大草原了,他們斷絕了糧食,所以無法在這裡持久作戰,匈奴國軍人都紛紛敗退了。

這樣來看,秦始皇看似好像在浪費人力物力修築萬里長城,實際上是非常高明的一個做法,是低成本,高收益,是長久之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乾貨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牛漢奸,捐給日本50架飛機,日本天皇特批1項待遇

TAG:歷史乾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