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牽掛你,離星星最近的叔叔

牽掛你,離星星最近的叔叔

來源中國軍網

這是發生在西陲邊防河尾灘哨所官兵與一對母女之間的故事。

這個故事與「5418」這個數字有關。在人們眼中,這可能就是一個普通的數字。但當它與海拔高度關聯時,這個普通數字便與令人生畏的「生命禁區」和守衛在那裡的哨所官兵緊緊聯繫在一起。

這個故事與奉獻有關。一茬茬河尾灘哨所官兵頭頂邊關月,心繫天下安,接力堅守在全軍海拔最高的邊防哨所,默默詮釋著「精神海拔」的獨特內涵。

這個故事與愛有關。在距離哨所數千公里之外的遠方,一對母女始終仰望著這群離星星最近的軍人,心裡總想著為他們做點什麼。其實,當你走向千裡邊防線的一座座哨所便不難發現,像這對母女這樣傾注真情,牽掛著邊防官兵的人還有很多。一封封書信寫滿「仰望」與「牽掛」飛向哨卡,把溫暖祝福、真情關愛帶給為國戍邊的邊防軍人,也讓愛國奉獻、不懈奮鬥的精神成為新時代奮鬥者的共同價值追求。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聆聽這個平凡而真情滿滿的故事。

——編 者

河尾灘哨所官兵開心讀信。牛德龍 攝

牽掛你,離星星最近的叔叔

胡晨剛 牛德龍

敬愛的解放軍叔叔:

你們好!

我叫邵一晨,今年7歲了,是一名一年級學生。前幾天,媽媽告訴我一個數字「5418」,我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媽媽說這是河尾灘哨所的海拔,是解放軍叔叔戍守的地方,也是離星星最近的地方。

我不知道離星星最近的地方在哪裡,我想那一定是個美麗的地方。後來媽媽帶我看了一個視頻,我才知道,那裡四季飄雪,終年冰封,寸草不生。你們在最艱苦的地方,守護著我們的祖國。有了你們的艱辛付出,才有了我們幸福安定的生活。

解放軍叔叔辛苦了,等長大了我要去看你們。我會努力學知識、長本領,長大了像你們一樣守衛祖國。

祝叔叔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邵一晨

2018年6月9日

1、來自遙遠的牽掛

這是一位小朋友寫給河尾灘哨所官兵的一封信。

在與河尾灘相距5000餘公里的南京市,有一位軍嫂牽掛著守衛在全軍海拔最高哨所的官兵。她沒去過河尾灘,卻了解那裡守防環境的艱苦。

這位軍嫂名叫陳研,她的丈夫服役於東部戰區某部,那位寫信的小朋友是他們的女兒。

作為一名軍嫂,陳研對軍隊、對軍人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她曾和母親做了幾百雙棉鞋送到一線連隊;每年春節前夕,她都會買上幾百張賀卡,以官兵的名義寄給他們的父母……在南京市,她的故事被傳為佳話,媒體爭相報道,她本人也被南京市評為「十佳好軍嫂」。

那年,河尾灘哨所組建。陳研從電視上看到了官兵進駐防區時的情景,並記住了「5418」這個數字。

在那個比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大本營還高出218米的地方,四季飄雪、終年冰封,氧氣含量不足平原的40%。

就是在這個寸草不生、連藏羚羊都望而卻步的地方,官兵們日復一日完成著執勤、訓練和巡邏任務。他們堅守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挑戰生命極限。

「堅守最高哨所就要堅持最高標準。」官兵們把擔當視為氧氣、把奉獻當作陽光,戍守在這裡。

關上電視機,陳研淚流滿面。

在和平年代,竟然還有這麼一群人,為國透支身體、默默奉獻。

軍嫂陳研和女兒邵一晨。牛德龍 攝

那一夜,她輾轉反側,腦海里反覆浮現年輕戰士那青紫的嘴唇、乾裂的雙手……「那些戰士,都只有二十歲上下啊!」陳研的心一直揪著,一份牽掛從此埋在心底。

後來,陳研把河尾灘哨所官兵翻達坂、涉冰河的故事,告訴了女兒邵一晨:「我們能夠住在溫馨的家中,過著幸福的生活,是因為有一群解放軍叔叔在很遠、很苦的地方,守護著安寧與和平。」

女兒眨眨眼睛,似懂非懂地對媽媽說:「媽媽,我一定好好學習,將來也要做像解放軍叔叔那樣的人。」

那天晚上,陳研鼓勵並協助女兒給河尾灘哨所的叔叔們寫了一封信。

在邵一晨小朋友帶動下,她所在班級有14位小朋友給河尾灘哨所官兵寫信。牛德龍 攝

2、有愛的邊關不遙遠

那段時間,陳研總覺得自己應該為河尾灘哨所官兵做點什麼。

回想起視頻中,年輕戰士手上皸裂的口子,她決定為他們買些護膚用品寄去。

經過多方打聽,陳研了解到有一款護手霜,不僅潤膚還有治療皸裂的效果,當即在網上訂購了幾十瓶。

這款護手霜產於德國。在與電商溝通時,陳研詳細詢問了儲存和使用方法,並認真將注意事項寫在一張紙上,方便官兵正確使用。

當時,陳研只知道河尾灘哨所在喀喇昆崙山上,不知詳細地址,郵件寄到哪裡成了難題。

一次偶然機會,陳研結識了邊防某團士官李金德,他正在家鄉南京休假。李金德告訴她,普通快遞根本到不了河尾灘,只能寄到山下連隊,連隊會定期派車送上哨卡。

「你要是放心,就把包裹給我,我一定送到哨所官兵手中。」就這樣,一個塞滿祝福、牽掛的郵包,從南京啟程、輾轉5000多公里,最終抵達邊防某團營部。

前往哨所運送物資的車,個把月才開一趟,包裹送達河尾灘已是一個多月後了。官兵們好奇地打開包裹,發現裡面不但有護唇膏、護手霜、巧克力……還有邵一晨小朋友寫的那封信。

「護唇膏、護手霜透著一股清香」「嫂子還親手寫了使用說明」……官兵們你一言我一語,笑聲此起彼伏。上等兵董錦豪咬了一口巧克力,憨笑說:「我好久沒吃過這麼好吃的巧克力了!」

指導員周健健把邵一晨的來信,一字一句讀給全連官兵聽,官兵們被字裡行間流淌的真情感動了。

周健健動情地說:「全國人民在關愛、關注著我們,我們更要戍好邊、守好防、站好崗!」哨所里,響起陣陣掌聲。

在邵一晨小朋友帶動下,她所在班級有14位小朋友給河尾灘哨所官兵寫信。牛德龍 攝

3、遠隔千里,心在咫尺

收到包裹的當天下午,周健健代表哨所官兵撥通了陳研的手機。得知官兵們收到了包裹,陳研開心極了。

官兵們一個接一個輪流與她通話,一句句感人的話語,讓陳研銘記在心。

「那是令我終生難忘的一次通話!」陳研說。

守防河尾灘,什麼任務最艱辛?官兵們說,是巡邏。特別是每次去紅山頭達坂巡邏,他們要在5000多米的雪山上徒步行走14個小時,每一步都是對意志的考驗。

中士方宗慶說,有一年,他和戰友在返回途中遭遇雪崩,被困雪山十多個小時,差點回不來了……儘管辛苦,但大家從無怨言,每次巡邏都搶著去。

誰是河尾灘最能吃苦的人?官兵們異口同聲:「我們的連長琚正淼。」

巡邏途中,汽車拋錨。修理時,琚連長的雙手被高壓油泵打傷。此後一個月,他手上皮膚潰爛,常常疼得徹夜難眠。在2015年「崑崙十大衛士」評選中,琚正淼高票當選。

有沒有什麼高興的事?新戰士杜明說,最快樂的事是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卻很快找到了家的感覺。

這位剛剛走出校園的18歲戰士,上山前十分擔心自己能不能順利度過高原反應期。

那天,汽車一到哨所,他就急切地想跳下去,班長楊軍虎一把拉住他說:「別著急跳,這樣會加重高原反應。」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句親切的提醒,讓杜明覺得特別溫暖。

小朋友給河尾灘哨所官兵寫信。牛德龍 攝

在河尾灘,今年30歲的上士李克紅在哨所任職時間最長。每次巡邏,上山時他走在隊伍最後面,防止官兵摔倒滑落;下山時他又走在最前面,深一腳淺一腳地為大家探路。

17歲的列兵高平是全哨所年齡最小的兵。年初,高平剛到河尾灘時,由於不適應高原環境,曾私下裡偷偷流淚。在戰友們的溫情關懷、熱情幫帶下,高平主動磨礪錘鍊自己。如今,無論站哨、巡邏他都沖在前。

隨著任務歸來的官兵越來越多,遠程通話成了「座談」,電話那頭熱鬧非凡……

通過官兵們的講述,陳研發現,在河尾灘,關於「最」字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大家最牽掛的是遠在家鄉的親人,最揪心的是因病被送下山的戰友,最難過的是老兵退伍時分別的場面……

儘管海拔最高、氧氣稀薄,全連官兵都堅守一個信念:駐守最高哨所就要堅持最高標準,盡最大努力,創最好成績。

那次通話,讓陳研思緒難平。每每想起,她都會被官兵們火熱的戍邊激情所感動。

她記住了中士方宗慶寫在微信朋友圈裡的一句話:「相隔千里,有我為你遮風擋雨;即便凜冽,有我為你守候春風……」

河尾灘哨所官兵回信。牛德龍攝

小朋友給河尾灘哨所官兵寫信。牛德龍 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趁著年輕,請選擇不懈奮鬥
三次參軍未果,他的軍旅夢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起航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