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金融行業「野蠻生長」的態勢為人們所詬病 道德不應是金融業的短板

金融行業「野蠻生長」的態勢為人們所詬病 道德不應是金融業的短板

金融行業關乎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醫療健康等行業息息相關,卻因其「野蠻生長」的態勢一直為人們所詬病。有鑒於此,關於金融行業行為權利和義務的討論也從未停止。

利潤導嚮導致金融亂象

近些年來,關於金融行業的醜聞層出不窮。例如,2012年美國參議院曾公布一份調查報告,揭發滙豐銀行與恐怖組織、販毒集團等有業務往來,並披露出多達2.5萬筆的非法交易記錄,涉及金額約160億美元。不僅如此,渣打銀行、荷蘭國際集團、摩根大通等金融機構均不同程度地牽涉洗錢案。

然而,洗錢只是金融行業有失道德準繩的一個縮影。

早前,一家金融規劃公司的負責人在澳大利亞舉行的行業會議中,因對金融服務行業的不當行為感到不滿而「崩潰」,這導致他不得不在會議期間被救護車送往醫院。一些人認為,「這是對這個行業現狀的恰當隱喻」。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金融學教授保羅·考夫曼(Paul Kofman)對此戲謔稱,那位負責人十分幸運,因為醫療健康行業並不像金融行業那樣運行。否則,救護車可能會根據「最賺錢策略」來救治他,而不是真正關心他的健康狀況。

英國皇家金融服務委員會也曾揭露金融行業的大量不道德行為。比如,客戶被收取他們未要求辦理的項目服務費,或得到不恰當的建議;金融機構給客戶提供不負責任的貸款項目,或出售收益甚微的保險合同等。這些亂象表明,金融機構正痴迷於以任何可能的方式,從客戶那裡獲取利潤。

針對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經濟學家眾說紛紜。2008年11月,《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在《紐約時報》發表專欄文章稱,我們落到如此下場的根源在於,金融鏈條上的每個環節都幾乎徹底丟掉了責任心。

考夫曼表示,十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是由「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利潤」的「企業文化」造成的,銀行提供人們實質上負擔不起的高風險房屋貸款,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當前,全球很多金融機構服務客戶的核心導向依然是利潤,並不關心民眾的真正利益和幸福。然而,如支付、信貸和保險這些基本形式的金融服務,已經成為現代經濟和社會不可或缺的功能。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大型金融服務機構經常獲得一些特權和來自政府的隱形擔保,但它們並沒有承擔起自己的使命,很多情況下甚至缺乏基本的社會責任。

金融行業服務模型需改變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金融學助理教授卡斯騰·穆拉夫斯基(Carsten Murawski)向記者表示,金融行業醜聞頻發背後的核心問題是目前金融行業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出現問題。金融系統認為通過完善的市場相互作用,就可以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雖然人們明白這是一個理想化的預期,但這導致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只關心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以及用令人眼花繚亂的營銷手段去推銷,無論客戶是否真正需要這種產品或服務。即使產品沒有受到歡迎,也通常被認為是客戶的責任,而不是銀行的責任。

穆拉夫斯基解釋稱,與之相應地,針對金融系統的監管和公共政策的制定也是基於上述模型。比如,金融監管的主要方法側重於對金融機構的信息披露,要求機構提供越來越多的關於其金融產品的信息,由此導致這些金融產品中滿是法律和金融術語,通常難以被普通客戶理解。這種局面並不是聚焦於金融系統本身的問題,而是通過所謂普及金融知識等對消費者進行新一輪的「營銷」,包括政府和社會機構有時也會被動地捲入其中。

澳大利亞政府曾花費數千萬美元進行「金融掃盲計劃」,英格蘭銀行也推出過非常相似的計劃。對此,穆拉夫斯基認為,這些做法忽略了金融系統面臨的核心問題,它們並沒有真正去關注客戶所面臨的實際情況。比如,根據人們的財務狀況提供最優化的儲蓄和投資策略,給退休人員提供更合適的理財方案等。金融機構並沒有真正關心人們的切身利益,以及思考如何通過財務管理,讓人們更加幸福。它們關注的僅是自身的利益和利潤。

荷蘭銀行金融分析師喬吉特·博埃勒(Georgette Boele)表示,發達國家中對銀行的評價體系除了銀行產品和服務外,還應明確銀行需要履行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規範的程度,這種建立在人類理性基礎上的金融倫理,才適合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全球化。

考夫曼等學者強調,金融機構的服務必須要考慮到社會責任和公共利益,比如為社會醫療健康系統提供金融服務,為每個客戶的財務成長做好管理和規劃,著眼人類福祉的長期目標與金融機構的利益並不相衝突,而是會相互促進。金融的未來在於改善社會福利。另外,人工智慧預計會在未來金融系統的產品和服務改善中發揮重要作用,並且能促進對金融系統的監管升級。

原標題:道德不應是金融業的短板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何迪雅 排版編輯:何迪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2018年6月「中國好書」在京發布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