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服中藥也與時間有關?我們來看看何時服中藥最佳

服中藥也與時間有關?我們來看看何時服中藥最佳

編者按:中醫中藥是中國傳統的醫學文化,中藥秉承了中國文化中陰陽調和,治病養生,順其自然的原理生生不息。它以其特有的療效被不同人群接受。很多人對於中藥充滿了好奇,但是缺乏一些基本的中藥知識,面對一堆中藥,不知如何處理。今天為大家介紹了」如何煎煮中藥」,「服用中藥的一些飲食禁忌」,「何時服用中藥最佳」。

中藥的療效不僅跟藥物本身是否對症有關、還和服用藥物的時間有很大關係。不同的藥物,因其本身的特點,要求在特定時間服用,才能發揮其最佳作用。

所以服藥的時間一定要有講究,應根據病情、病位、病性和藥物的特點來決定不同的服用方法,才能保證最佳的療效,避免不良反應。

服藥次數

一般情況下,一副葯早晚各煎1次溫服即可,或將1劑葯煎好1次後,將藥液倒於碗中,再加水煎第2次,然後合併二次藥液,分2次服。

此外,根據患者具體病情,有些藥物可以2天1劑,也有的可以煎好後代茶喝。

服藥方法

1.溫服:一般藥物均宜溫服,葯煎好後放一會兒,待其不冷不熱時服。如平和補益藥物。

2.:凡傷風感冒的葯,宜趁熱服下,以達到發汗目的;祛寒通血脈的葯也如此,以利於祛寒活血。

3.冷服:在藥液冷卻後服。一般是指解毒藥、止吐葯、清熱葯,均應冷服。

4.頓服:是指藥性峻烈的小劑量湯藥,要一次服完。目的在於使藥物在不傷正氣的情況下,集中藥力,發揮其最大效應,如通便、化瘀血葯等。

5.頻服:凡咽喉病者、嘔吐病者,宜採用頻服的方法,緩緩服下,能使湯藥充分接觸患部,較快見效。

服藥時間

1.虛症、腸胃病病人最好飯前30~60分中服用,喝熱湯藥,有利於養胃健胃,增進食慾等。

2.如果是治療心臟病、肺病以及其他一般的疾病的中藥,請在飯後30~60分鐘用。治療這類疾病的湯藥飯前服用對人體消化和吸收極為不利。

3.清熱解毒、補益葯和瀉下通便的中藥適宜飯前,且在白天服用。清熱解毒的湯藥適宜溫湯或者服用冷湯藥。瀉下通便藥排便了就要立即停服,繼續服用容易導致拉肚子哦。

4.健胃藥,對腸胃有刺激的中藥適宜溫熱湯藥,飯後服用,一定要食物消化一個小時後再服用,注意不能在飢腸轆轆的時候服用哦。刺激胃黏膜會引起胃部不適,削弱消化功能。

5.驅蟲類中藥適宜白天服用。有些人認為晚上服用好,不舒服的狀況出現在睡眠中,但是,如果身體不舒服,對睡眠有影響,睡眠深度不夠,或者驚醒,甚至出現需要找醫生的情況。

6.調經的中藥月經前一周或者經期第一二天服用最好。調經中藥通常活血化瘀,如果在經期快結束期間服用,容易延長經期,甚至導致短期貧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即慧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狂歡後的健康指南

TAG: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