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穩增長還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穩增長還需加大改革創新力度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經濟有一定韌性,但在外有貿易摩擦內有去槓桿的制約下,我國經濟事實上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應該說,眼下我國出台的一系列穩增長舉措起到積極效果,要進一步解決當前的內憂外患還要加大改革和創新的力度。

綜合看各項經濟數據,製造業投資回升、新舊動能不斷優化是最大的亮點。1至7月,我國製造業投資累計增長7.3%,已經連續四個月回升。分行業看,如果將專用設備製造、TMT設備製造、航空航天製造等行業劃歸為新經濟,將農副食品加工、紡織、化學原料製造等行業劃歸為傳統經濟,新經濟行業投資增速大大超出了傳統行業,而且今年以來兩者增速缺口再度拉大。

亮點之外,還需關注我國經濟的結構性、深層次問題,繼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其一,信貸質量仍有待優化。數據顯示,7月企業中長期貸款雖有小幅上升,但增幅遠低於新增票據融資和非銀機構貸款,表明儘管銀行間流動性充裕,央行也適當放鬆了商業銀行信貸額度,但銀行可授信的合意項目卻較為匱乏,不得不用票據融資來提升信貸規模。與此同時,M1-M2「剪刀差」可以用來度量企業資金活躍程度,但自今年2月以來已經連續6個月為負。

其二,需求有待進一步挖掘。房地產投資增速雖然超預期反彈,但往後看,土地購置和地產調控加碼是房地產投資的硬制約,預計兩位數高增長難以為繼;基建投資繼續慣性下滑,加之工業生產放緩,我國內需切實承壓,需求有待進一步挖掘。

其三,失業率問題值得關注。有調查顯示,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升級,外貿型企業的失業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由此不難理解,下半年穩增長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加大,我國也相應出台了配套舉措,包括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聚焦減稅降費,提升信心並促進消費;堅持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去槓桿會把握好力度和節奏,將更加註重方式方法、不會「一刀切」。

當前中國經濟已然走到關鍵路口,不容閃失,對我國政府的定力和決斷力是個巨大考驗。面對複雜的世界經濟政治形勢,應保持戰略定力,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魄力來推進各項改革;要堅定不移去槓桿,也要把握好火候;要堅持問題導向,妥善有力應對發展的短板,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面對企業稅賦比較重的問題,也應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熊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