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結局,不一樣的理由!格拉漢姆和海爾斯頓的生涯路
同樣的結局,不一樣的理由,這句話用來形容兩位前黃蜂球員在適合不過了。這兩位或許不是什麼重要角色的選手,但在缺少人手幫忙的情況下,單一功能又便宜好用的特性某種程度上扛起了陣容輪替。
這次要談的球員就是前陣子宣布退休的PJ-海爾斯頓-海爾斯頓以及正式簽約籃網的特雷沃恩-格拉漢姆。
為什麼要同時提起這兩位呢?因為PJ-海爾斯頓和格拉漢姆在黃蜂的經歷簡直一模一樣,惟獨離開黃蜂的原因相差甚遠罷了。PJ-海爾斯頓是黃蜂用沃克學弟內皮爾向熱火換來的側翼鋒線,雖然只是首輪末端順位的菜鳥,但和其他剛離開大學的運動員不同,PJ-海爾斯頓是先打過發展聯盟才投身選秀會的,提早進入職業賽場的經歷讓黃蜂對這名年輕側翼充滿期待。
而格拉漢姆則是和PJ-海爾斯頓完全不同,他參與了選秀但沒有被任何一支球隊選上,是黃蜂給了格拉漢姆機會,原先只打算當作備胎而已。兩位看似不同際遇的球員為什麼在同一支隊伍的經歷會如此相似? 這就要從黃蜂的建隊方向說起了。
PJ-海爾斯頓及格拉漢姆都曾在克利福德麾下有過機會,前者浪費掉了,至於後者好好的把握住了。在克利福德帶領的黃蜂下,陣容變化不大,先發依舊是那幾位,除了救火半季的考特-李以及過霍華德,其他球員大多角色化,負責支持黃蜂欠缺的外圍火力。PJ-海爾斯頓曾被寄予厚望,希望能扛起後場防線的重責大任,沒錯,在有限的上場時間裡,PJ-海爾斯頓的防守確實有所幫助,但在進攻端的支持相當無力。
不論是投射還是切入後的進攻都差強人意,35%的命中率讓對手甚至能放投這名"3"D,有鑒於如此慘淡的表現,黃蜂早早就放出風聲不打算留下他,季中更是將PJ-海爾斯頓送往灰熊換來李,後者來到夏洛特後更是讓黃蜂與熱火血戰七場,但這些都是後話了。
而格拉漢姆則是和PJ-海爾斯頓初入黃蜂的情況不同,本來只是備胎的格拉漢姆,在側翼大將邁克爾-基德-吉爾克里斯特、巴圖姆因傷缺陣的情形下,臨危受命的拉上輪替,結果意外的適合陣容,再加上格拉漢姆敬業的態度、高達40%的三分命中率,使這名原先在輪替外的球員,獲得了不少上場的機會。
黃蜂在季後也有意要留下這位能勝任多個位置、職業態度優秀的格拉漢姆,但礙於早已卡死的薪資空間以及人數爆滿的側翼位,不得不放棄格拉漢姆,讓他尋求更好的表現空間。
同樣是離開黃蜂,一位是提早脫手、另外一位是不得不放手,他們並非完全上不了場,只是有各自的難處罷了。尤其是先前宣布退休PJ-海爾斯頓,他絕對有能力在NBA賽場上生存,但就是沒有好好把握住機會,暫且不談場外的脫序,在被黃蜂下了最後通牒的情況,依然不穩定的三分投射讓他從期待變成了失望,現在回頭來看只有無限感慨。
至於加入籃網的格拉漢姆,雖然沒有上場時間的保證,但以他的態度及功能性,我想不用太過擔心,只是下次見面就是對手了,心中不免有些遺憾,如果可以,還真希望格拉漢姆能繼續披上湖水綠的戰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