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司匹林,我們都吃錯了!

阿司匹林,我們都吃錯了!

阿司匹林與青黴素、安定一起被認為是醫藥史上三大經典傑作。阿司匹林在疾病健康領域的作用很大,不僅解熱鎮痛,還能抗炎抗風濕,早期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頭痛牙痛,如今多用於預防心血管慢性疾病,尤其是廣大心腦血管病患者的福音,甚至一度被當作一味神葯,防治腫瘤。120年前誕生的阿司匹林,據統計現在每年的使用量達到了驚人的1000億片!

但一篇文章說,我們可能都用錯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怎麼會這樣呢?

一、《柳葉刀》:阿司匹林吃錯了!

在很多臨床證據的支持下,阿司匹林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措施也受到了「官方」的認可,2017年,我國的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南將低劑量的阿司匹林(75-100mg/d)與生活方式干預,血壓、血脂和血糖的監測與控制等幾點寫入了一級預防措施中。

可以說,低劑量阿司匹林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地位是比較穩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最新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就指出:低劑量的阿司匹林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效果是要看體重的!75-100mg/d這個劑量對於50-69kg的人來說確實效果很好,能夠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下降25%,但是對於70kg以上、50kg以下的人就幾乎沒有明顯效果了,而且他們的發病或死亡風險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這個研究由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完成,他們對過去的10個關於阿司匹林一級預防的臨床試驗結果進行Meta分析,共包含117279名志願者,其中有80%的男性和近50%的女性體重都達到了70kg以上。

其實任何藥物均有體重相關性。大家都知道兒科患者用藥需要根據體重計算用藥劑量,體重越大的患兒用藥劑量越大,這是因為體重大小對於最佳用藥劑量影響很大。由於相對於兒童,成年人體重差異度較小,為了簡化治療方案,人們常常忽略體重對藥物劑量的影響,所以成年人用藥劑量相對固定。但是對於一些危重症患者用藥、麻醉用藥都是要根據體重計算的。因此,根據體重確定阿司匹林的用藥劑量當然是更合理的,不過這樣做會給實際操作帶來很多不便。出於服藥的簡易性、便利性,早期就按照一個特定劑量就給一個特定人群,這樣的方案甚至寫進了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指南里。其實,從頭到尾,75-100mg這個量適合任何一個人,就是一個大烏龍。深究下來,我們對阿司匹林還有很多坑。

二、服用阿司匹林,我們還有什麼誤區?

對於阿司匹林藥物,我們的疏忽的東西或者說是誤區還不少。

1、常被人忽視的阿司匹林抵抗(AR)

阿司匹林抵抗(AR)在人群中的發生率約 5%~45%,這個數字令人觸目驚心,但卻並沒有引起每一個服藥者或者相關人員的重視。阿司匹林抵抗包括:臨床阿司匹林抵抗是指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治療,仍出現血栓栓塞事件;生化阿司匹林抵抗是指,實驗室指標仍不能達到預期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

AR與基因多態性有關。環氧化酶(COX)基因,包括 COX-1、COX-2 和 COX-3 3 種亞型。阿司匹林主要通過抑制 COX-1 及 COX-2 來發揮作用的。 COX-1 、COX-2 的一些特定位點基因多態性就是 AR 的基礎。而血栓彈力圖檢測,可以通過血小板功能測定來判斷是否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同時阿司匹林的作用還受很多因素影響:劑型、是否規律服藥、合併用藥等。

2、阿司匹林早上服用,還是晚上服用好?

關於這個問題目前尚有爭議,到底是晚上還是早晨服藥各執一詞。有人根據夜裡2時到上午10時之間血小板更活躍,也是心血管病高發時段,認為晚上吃阿司匹林更有效;也有研究顯示,早晨服用,夜間血中前列環素水平更高,對預防夜間心血管病發作更有效,提出建議應早晨服藥。從藥效來講,目前專家們的共識是: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就能獲得持續的血小板凝聚抑制效果,早晚沒有多大區別,關鍵是堅持。

3、阿司匹林是飯前還是飯後服用?

關於這個觀點也有不一樣的看法,有的人覺得飯前好,有的人覺得飯後更好!

如今阿司匹林已經改良為腸溶膠囊,在酸性環境是不溶解的,而在鹼性環境中卻能溶解,人體胃酸PH值在1.5左右,強酸!只要腸溶技術過關,飯前空腹服用不會對人體胃粘膜產生過多的刺激和傷害,如果飯後服用可以間隔幾個小時等胃排空之後再服用:當然具體方法的以用藥說明書為準。

似乎各家都有各家的道理,但我認為這些說法並不適合所有人,應該有一個客觀的說法——個性化用藥

三、阿司匹林作用的監測

每個個體都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對人的健康也是如此。我們不能再相信一個絕對統一的,簡單的服藥劑量與方案了,而應該強調服藥個性化。

對於阿司匹林而言,我們需要的是服用一個推薦藥物及常用劑量後,穩定服藥一周後行「血小板功能檢查」,這可以通過血栓彈力圖中的血小板圖來實現。

血栓彈力圖的出現,彌補了在阿司匹林應用後,血小板功能監測方面的空白;同時也為神經外科手術病人,尤其是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起到了很好的用藥指導作用。

血栓彈力圖(thromboela-stogram,TEG)是反映血液凝固動態變化(包括纖維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狀態和凝狀的堅固性,彈力度)的指標,影響血栓彈力圖的因素主要有:紅細胞的聚集狀態、紅細胞的剛性、血凝的速度,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活性的高低等。阿司匹林應用於心腦血管病人的一二級預防中,主要作用機理是抑制血小板功能,而血栓彈力圖中的血小板功能檢測(血小板圖)可以直觀地顯示其作用,方便人們來觀察服用阿司匹林是否達到了有效的作用。

因此對於國內一般推薦阿司匹林的用藥劑量為每天75~150mg,應該要慎重了。對於阿司匹林如何用藥,更應強調其個體性,否則不是有益,可能會反而有害了。

四、個性化用藥是未來方向

我們到底該如何用藥?

對一群人採用相同藥物治療後,往往遇到這樣的情況:一部分人療效好,一部分人療效不好或無療效,甚至還有一部分人產生了毒副反應。我們把這叫做藥物反應的個體差異,這個差異部分源自於基因差異,也有部分源自於體內環境。

隨著人類對基因組和藥物基因組了解的深入,我們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打破「千人一方」的局面,提供更多個性化的藥物治療方案。靶向化用藥時代已經來臨,《我不是葯神》中的救命葯(格列寧),其實就是現實中治療白血病的特效靶向藥物格列衛(甲磺酸伊馬替尼片)。

截至2011年12月, 美國FDA已批准了有約140個需要基因信息指導才能準確治療的藥物,這其實已表明,臨床藥物基因組學和精準醫療的時代已經來臨。

其實,個性化用藥是一個大方向,還包括其它常用藥物,如降壓藥(相關基因包括CYP450ADRB1ACECYP2C9CYP2D6AGTR1MDR1)、降糖葯。對於腫瘤和常見的慢性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個性化用藥將走在前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經介入資訊 的精彩文章:

TAG:神經介入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