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你每天喝的單叢,和真正的「單叢」還真不是一回事!

你每天喝的單叢,和真正的「單叢」還真不是一回事!

外國人愛喝咖啡,中國人愛喝茶,老百姓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潮汕人更是愛茶愛到直接稱茶為「茶米」,把茶當做是糧食一樣地重視,可見茶在潮汕人的生活中有多重要。

你每天喝的單叢,和真正的「單叢」還真不是一回事!

但是,咱們潮汕人最愛的不是什麼雨前龍井、黃山毛峰、太平猴魁,或者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而是咱們本地生產的鳳凰單叢茶

你每天喝的單叢,和真正的「單叢」還真不是一回事!

鳳凰單叢的名字聽起來是不是很有詩意?這個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首先,「鳳凰」其實指的是它的產地。

鳳凰單叢正宗產地以有"潮汕屋脊"之稱的鳳凰山東南坡為主,分布在海拔500公尺以上的烏崇山、烏譬山、竹竿山、大質山、萬峰山、雙譬山等潮州東北部地區。

那麼,單叢又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單叢」最先是指鳳凰山烏崬頂那棵最古老的「宋茶」而已。

你每天喝的單叢,和真正的「單叢」還真不是一回事!

潮州話語境里,「單」是唯一的意思,「叢」指樹叢,口語是量詞,相當於「棵」之意,單叢其實是「一棵」,具體到茶事上面是「一棵茶樹」的縮略語。

南宋時,朝廷偏安杭州,官方指定以龍井茶為國茶,但龍井茶雖好還是「不耐沖泡」,潮州話叫做「無茶色」(引申意是沒有氣勢、成不了大器),皇帝喝久了有點膩,就讓全國各地送茶樣過來品嘗,好的品種即列為「貢茶」(國茶唯一只可一種,貢茶則可多樣,猶如皇后與妃嬪的關係),取材於後來被稱為「宋種」的那棵茶樹的鳳凰茶茶樣被皇帝喝後,龍顏大悅,遂被定為「貢茶」。貢茶一定,身價百倍,但也就此杜絕了其他一切人等的品嘗了,誰偷喝誰斬頭,連奉命御制者的唯一一家制茶藝人家誰也甭想偷喝,此後,「宋種」可望而不可即。

你每天喝的單叢,和真正的「單叢」還真不是一回事!

國人一般多有「意淫」心理,越得不到的越好奇,從此,前來鳳凰山參觀宋茶的人絡繹不絕,外人到來後,發現遍山茶樹,弄不清楚貢茶的那棵樹究竟是哪棵,就詢問當地人,當地人帶到跟前然後口語介紹「單只叢定」,外地人聽不懂當地土話,就接連詢問,當地人不耐煩,就順口縮略說「單叢、單叢」,再後來,有了「翻譯」,外地人就問這茶樹叫什麼名字,翻譯就按照土話「單叢」的意思意譯回答說「一棵茶樹」,外地人急了,說,我當然知道這是「一棵茶樹」,究竟叫什麼名字啊?翻譯也急了,說,就是「一棵茶樹」啊!又再後來,終於出現了一個聰明的翻譯,就將該茶樹名字音譯為「dancong單叢」。

哈哈,這麼名貴的茶居然被這麼隨便地命名了~~

你每天喝的單叢,和真正的「單叢」還真不是一回事!

最古老的貢茶宋種茶樹就有了自己的大名「單叢」。不知道經過多少年,鳳凰人種植茶樹成行成市,為生意及擴大影響需要,多數人將自己賣的茶都假稱為摘自「貢茶宋種」以沾親帶故圖個好價錢,久而久之,都稱自己的茶為「單叢」,於是就模糊了原始「單叢」的概念,將「單叢」變成一個茶品種的總名稱,涵蓋了一斤才20元的茶葉也跟著叫做「單叢」了。

你每天喝的單叢,和真正的「單叢」還真不是一回事!

最古老「單叢」則繼續寂寞著,其實它的收成是靠天吃飯,一年也就製成那麼10—20斤內的成品茶而已,能喝到唯一「宋種」的人繼續屬於鳳毛麟角。每年它製成後被專賣給哪個茶商均有記錄,至於該茶商收購後是否不摻雜出售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後來的「單叢」含義也發生了改變,這主要是在製作技術環節上體現出來。當地茶農製作中高檔茶葉時,每叢茶樹都獨立採摘並獨立製作成品,一般是不會將不同茶叢的茶葉混合製作的,這樣製作出來的茶才獨具韻味。

鳳凰單叢究竟有多好?

你每天喝的單叢,和真正的「單叢」還真不是一回事!

日本茶葉博士松下智先生說:「鳳凰茶是中國的國寶。」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訪華品嘗鳳凰單樅茶後,認為「比美國的花旗參還提神。」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葉選平說:「喝了鳳凰茶,其他茶就不想喝了。」正是基於此,1986年潮州被納入國家茶葉商品出口基地體系,1995年鳳凰鎮被授予「中國名茶(烏龍茶)之鄉」稱號。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髮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懂茶妹交流哦~

喜歡喝茶和懂茶是兩回事,喜歡並不代表一定懂,你愛喝茶,那麼請你也要懂得如何正確挑選茶買茶,正確泡茶喝茶。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會自然的懂你

( 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我交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茶源地理 的精彩文章:

12個不經意的動作,讓你的泡茶技巧瞬間提升格調
全球最貴的十種茶,你肯定不知道!

TAG:中國茶源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