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清滅亡前三個預言一語道破天機,最準的一個相差僅僅一年

大清滅亡前三個預言一語道破天機,最準的一個相差僅僅一年

所謂大師者,思想第一,行為第二,語言第三,經歷第四。

不知道是不是誤導,後來人們對大師的研究多是停留在經歷上。而這些經歷的核心,可能就是一些花邊新聞而已。

還有一些人,雖然有些傳奇經歷,但離大師的境界相去甚遠。出於各種私心或者私利,居然也被包裝成為大師。以訛傳訛,也就流傳至今了。

真正的大師,並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完全是歷史洗勵沉澱之後的自然結果。雖經旁置、冷落甚至打倒,但不管多少次,始終屹立在歷史之林。

所以說,歷史總是公正的。就看你有沒有一雙睿智的慧眼。

好了,開篇先暖場,然後咱們正說一點歷史。

01

曾經,中國大清有過一個特殊的歷史階段,史稱「同治中興」。

1860年,中國與英法先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條約雖然不平等,但也給傷痕纍纍的大清國帶來了暫時的喘息。畢竟說,這些外國列強暫時先不揍你了。

1864年,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被平息了。算是消滅了大清國一塊心病。

接著,在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的主張以及恭親王奕?的支持下,洋務運動開始了。一切,似乎預示著大清國又將迎來一個全新的開始。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叫做趙烈文的人卻做出預言,五十年之內,大清國必亡。說這話的時候是1867年。

趙烈文是曾國藩的幕僚。

時光倒轉至1867年7月21日,即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

這天,身為兩江總督的曾國藩與趙烈文在一起聊天。

趙烈文說:「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風氣未開,若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以烈度之,異日之禍必先根本顛仆,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意思是說,天下統一久了,就會合久必分。

曾國藩當然不同意趙烈文的話,因為現在同治皇帝在世,正是中興之主,大清正欣欣向榮,怎麼可能滅亡呢?

曾國藩說:「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

02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宣統元年,也就是1909年。溥儀繼位,他的父親載灃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客觀講,載灃有兩件事是值得讚揚的。

一件是出使德國道歉的事情。1894年,德國公使克林德被義和團殺死,載灃被任命為特使出使德國進行道歉。當時的載灃只有十八歲。

到了德國,德國皇帝要求他行下跪禮,載灃堅決拒絕了。通過這件事情,慈禧認為載灃有氣節,這也為後來他主政大清奠定了政治基礎。

還有一件事就是對待袁世凱的態度。光緒皇帝的維新變法之所以失敗,跟袁世凱的臨陣倒戈有著直接的關係。所以當載灃執政之後,他首先就先閑置了袁世凱,進而準備殺掉他。

但畢竟說,袁世凱掌握著新軍的兵權。猶疑之計,有人給載灃出主意,不妨去問問張之洞。

張之洞是四朝元老,此時李鴻章、榮祿這些朝廷中呼風喚雨的人物都已經死了,張之洞成為唯一僅存的朝廷重臣。

對於載灃要殺袁世凱,張之洞明確表示不能同意。事實上,張之洞知道袁世凱的野心,他也是反袁派。只不過,他也知道,此時的袁世凱,黨羽眾多,尾大不掉,恐怕已經難以拔除了。

載灃又問了一些其他治國理政之事。說到國體,張之洞贊成改革,主張君主立憲。說到用人,張之洞勸載灃「不要用人唯親貴也,應該唯賢是用」。載灃都表示同意。

但說到另一件事情的時候,二人就有分歧了。那就是如何對待百姓。

張之洞叮囑載灃,一定要善撫民眾,不然會發生民變。

載灃卻不以為然地說:「怕啥,有兵在。」

等到載灃走了,張之洞對身邊的陳寶琛說:「國運盡矣!」

03

袁世凱借口在天津養病,其實一直都在靜觀其變。為了給載灃施加壓力,他偷偷讓保定的段祺瑞帶兵到北京附近,借口南苑兵變,沒事就往南苑放幾炮。

載灃知道暫時不能拿袁世凱怎麼樣,也就放棄了殺袁的念頭。

接下來,載灃也要改革了。

立憲改革之前,載灃先給各省發布了一個「預備立憲」詔書。要求各省先成立一個諮議局。載灃的這個舉動,讓許多地方大員充滿了幻想。許多地方官員以為真要改革了,地方也可以參政議政了,於是紛紛表示支持,大家都投身到了轟轟烈烈的憲*政運動的洪流中。

宣統三年四月,載灃正式宣布,裁撤原有的軍機處及舊內閣。大家都緊張地等著新內閣名單出爐。

其實,當時的大清朝可以用16個字來形容:列強環伺,國弱民羸。族大寵多,人心思變。在這種情形下,大家都希望載灃來一次真正的改革。事實上,就是需要體恤一下民生,對皇族和旗人壟斷的利益集團進行一下控制。

結果自然是令人失望的。因為通過當時載灃和張之洞的談話就已經知道,在載灃心裡並沒有百姓與民生。因為他說了,有兵在。

五月,新內閣成立了。結果,基本都是皇族和旗人。這個內閣被人們指斥為「皇族內閣」。

十月,武昌起義爆發了。從此,辛亥革命開始了。

表面看,載灃的改革失敗,在於內閣改組不徹底。事實上,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才是根本。這點,我們可以引用一下當時于右任先生髮表在《民立報》的《亡國三惡因》,全文僅僅百餘字,但句句扎心。

原文說:民窮財盡,社會破產,國家破產。國有金,吝不與人,為他人藏。此其一。善不能舉,惡不能退,利不能興,害不能除。化善而作貪,使學而為盜。此其二。宮中、府中、夢中,此哭中、彼笑中,外人窺伺中、霄小撥弄中,國際偵探金錢運動中,一舉一動,一黜一陟,墮其術中。此其三。

翻譯過來,具體就是三點:

第一點說的是,老百姓太窮了,讀不起書,看不起病,住不起房,買不起日常消費品。那老百姓為什麼窮呢?因為「國有金,捨不得分給百姓呀」;

第二點就是,行善的人得不到表揚與保護,作惡的人得不到制止與懲戒;

第三點就是,腐敗的大清政府只能通過出賣國家利益來維持自己的統治。

于右任這篇文章發表後不到一年,外強中乾的滿清政府轟然倒塌了。這真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作者:風林秀,魚羊秘史簽約作者。一個詩意地棲息在歷史與文學名著時空中不能自拔的寫手。以國學為衣,以神話為馬,與雲之君兮為友,與日月相伴,賞天地大美,混一世逍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女相士為周亞夫看相,說他三年後會封侯,過九年就會餓死,多年後竟字字應驗!
朱元璋在錢上刻了一個字,?就解決了這個世界級難題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