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花一百年寫成一部書,一個朝代從此被埋沒,目的出人意料
原標題:清朝皇帝花一百年寫成一部書,一個朝代從此被埋沒,目的出人意料
史
現代的歷史學研究,多數是以史書作為其重要的依據來源的。但是在諸多史書中,不得不說有一部卻一點兒參考價值都沒有,這部書就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也就是《明史》。許多人在讀明史的時候,都會不禁思考,明朝真的有那麼無能嗎?那麼殘暴么?那麼黑暗么?或許真實的歷史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個樣子的。
公元1644年,大清入關,從此開啟了清王朝統治的時代。1645年,在順治皇帝的示意下,御史趙繼鼎上書請求修編明史,從此明史的修編正式提交到清朝的日常當中,順治五年,任命大學士馮銓、李建泰、范文程、剛林、祁充格為總裁,操辦此事,也就是修編明史的事情。自此,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前後近一百年的時間,明史才真正的在張廷玉的終審之下修編完成。
清王朝
但是這樣的明史,卻不是那麼的真實,比如朱元璋真的就那麼殘暴么?比如朱棣真的就那麼心狠手辣么?在明朝的史學著作當中,從未提及朱棣一個人誅殺方孝孺十族的記載,事實上,尚有方孝孺的親朋好友逃過朱棣的追殺,甚至連方孝孺的小兒子都沒有被朱棣殺死,但是在清朝寫的明史之中,就清楚的記載了方孝孺被誅十族的事情。
又比如在明史中,準確記載的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的事情,這件事情被後人們大量的傳播,以至於在當今的許多電視劇中都這樣毫不隱晦的刻畫出一個糊塗皇帝的形象,但是在最近的考古研究中卻出現了這樣的事情,萬曆皇帝的古墓被打開之後,人們才發現,萬曆本身患有嚴重的腿疾,腿上的疼痛使他喪失了上朝的能力,一個病秧子皇帝,能夠在那樣一個動蕩的時代,維持住明朝最後的氣息,並且成功擊碎日本豐臣秀吉的入侵,不得不說是一個好皇帝。
方孝孺
又比如明朝大量的宦官干政的記載,也不見得能夠真實到什麼程度。總之,清朝花費一百多年時間寫成的這部史書,使一個遠比清朝要高大許多的朝代從人們的認識中變得可怕,變得可惡。曾有專家感言,沒有那個朝代對前朝的污衊勝過清朝,可見清朝編寫的明史可見一斑。那麼,清朝這樣子做的目的到底是為什麼呢?這裡,許多人可能根本就想不到。
在當時,清朝雖然入關,但是面對著如此廣闊的中原大地,這個靠游牧為生的政權心裡瞬間沒有了底氣,最終在康熙的推動之下,不得不走向漢化的進程。也就是為了更加順利的實現自我的漢化,清朝的當權者開始了對明朝的歷史大規模的抹殺,讓依舊佔領中原大地的漢族子弟,對這個初來乍到的統治者不再排斥,最終讓漢文化打開大門接受了這個文化根底淺薄的王朝。
中國團結
如今,我們的國家空前團結,這種團結又經歷了多少次的融合,我們心裡是知道的。這裡不得不說,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還是有著許多開明之處。但是話說回來,歷代皇帝對明史的抹殺,也讓我們今天的中國人再也看不到一個強大的明王朝,這樣的結局或許是一種無奈的缺失。


※誰才是隋朝盛世土崩瓦解的罪魁禍首,是隋煬帝?還是她?
※二戰,士兵們深情的吻別背後,是高達1.9億的死傷人數
TAG:小戴小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