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運營人員的攻略思維

運營人員的攻略思維

作為一名資深運營人員,甚至是一名中層管理人員,在你實際工作過程中,面對的有可能是同部門同事,有可能是跨部門同事、有可能是你的領導,有可能是一個團隊,也有可能是素未謀面的任何一個人。

無論你面對的是哪一類人群,在工作協同過程中,很多時候需要把你的協同對象看成是小白,無論是對上彙報,跨部門尋求協助,尤其是在無權利要求別人的時候,你和別的協作人沒有領導和被領導的場景。在進行某些事項協作的時候,要儘可能保證協作人不去動腦筋就能夠完成這個事項,事項中的所有細節如何協作,如何統籌規劃時間,標準如何制定,所有的環節需要清清楚楚,最好不要讓參與的人過多的去動腦筋。

對上彙報同樣如此,你的領導智商肯定不低,但是他沒有那麼多時間,你的彙報需要讓你的領導在最短時間內明白你在講什麼。哪怕是簡單的數據日報,如何寫才能最清楚明白,才能讓別人一看就懂。

前階段時間我的老闆在郵件中問我,某個項目的數據最近在往下走,讓我們儘快分析一下是何原因,並找出解決方案。

然後我就跟直接負責這個項目的同事說了一下,儘快分析一下找出原因和解決方案,回復一下老闆的郵件。這個同事基本上用了一天的時間,給了我好幾次數據和原因都被我打回去了,我最先打回的不是數據是否準確,解決方案是否OK,而是語法有問題,因為什麼,導致了什麼,完全不在一個邏輯上,完全不是因果關係。

一般情況下我都會說「看不懂」,回去重寫,但是那天心情還算比較好,於是我就跟他講了一下語法有問題,先把因果關係搞清楚,哪個是因,導致了什麼樣的結果。到了下午五點的時候,我對他的回復還是不滿意,然後我就明確告訴他第一點說什麼,第二點說什麼,第三點說什麼,按照我這個框架來。

有的時候你的領導跟你說「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不是他聽不懂,而是他覺得你的話邏輯上肯定是有很大問題的,要麼答非所問,要麼壓根就不在一個頻道上,這個時候不要認為你的老闆是個傻逼,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彙報是不是有問題,或者是自己的理解能力是不是有問題。

上周因政策原因公司平台上有好幾萬個商品需要下架,我就交代給一個同事緊急處理,因為工作量巨大,需要調動部門所有人員,而且需要借調別部門的人員,所以期間我特意跟同事交代,要將其他人全部當成小白,不要想當然,把所有的操作文檔化,嚴格按照文檔操作,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縱然大家都是職場老鳥,如果沒有嚴格的細化落地流程,出來的東西一定會非常糟糕。

與此類似的,我想再講一個自己上高中時候的事情。我讀高一的時候數學成績一直不好,老師在課程上講的很多東西聽著都很吃力,有的時候壓根就聽不懂,反應基本上比其他人要慢出很多,所以學起來很吃力,數學成績也是一直持續性的下跌。到了高二之後,我們的數學老師是一名高級教師,他上課有一個特點,就是所有的習題,無論難易度,就算是最簡單的習題,都會在黑板上把所有步驟寫出來,一字不漏,包括「因為、所以」。高二的時候數學比高一還要難,剛開始的時候非常吃力,之後我就是把老師講的東西全部抄下來,一字不落,下課後拚命的看,拚命的找人問,一遍不行就兩遍,就這樣數學成績總算慢慢好了些。自從我上了這名高級教師的數學課之後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之所有牛逼,有的時候不是做了多麼牛逼的事情,而是把最基礎的事情做到了極致。

之前有一篇文章中提了一下我最近在做的微信維護老客戶的項目,上周和同事去了崑山,新來了一些同事在那辦公。去的目的是培訓一下商品知識,我也提前讓同事準備了一下相關的培訓事宜,過去直接給他們上課,上完課之後這位同事就把相關表格發給這些新同事了,並跟這些新同事講一下接下來的要做些什麼事情,表格里的一些鏈接要如何處理,如何調整參數等等。

我在旁邊聽著聽著就火了,我就問這些參數什麼鬼,新來的同事能聽懂么,聽不懂還往下講什麼,就算模模糊糊聽懂了,後續還需要理解,理解這些參數是新來同事需要做的么。何況還是很多新同事,不是一個兩個人,信息傳達下去之後會不會走樣,不同的人理解是否一樣,如何能夠保證所有人整齊劃一。

曾經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能夠用一個什麼樣的關鍵詞能夠把這些事情說清楚,用「執行力」有點太寬泛,因為「執行力」一詞涉及的範圍太廣了。所以有一階段我常用「落地能力」一詞,跟團隊成員說的最多的也是「落地能力」,不能光顧著想,無論是寫方案,還是腦暴,一旦準備正式開乾的時候,考慮更多的則是如何落地,否則想的再多也沒有用。

說的很簡單,但是在真正工作過程中,犯這種錯的人太多了。

熟悉的場景:誰去給貓掛鈴鐺?

有一群老鼠開會,研究怎樣應對貓的襲擊。一隻被認為聰明的老鼠提出,給貓的脖子上掛一個鈴鐺。這樣,貓行走的時候,鈴鐺就會響,聽到鈴聲的老鼠不就可以及時跑掉了嗎?大家都公認這是一個好主意。可是,由誰去給貓掛鈴鐺呢?怎樣才能掛得上呢?這些問題一提出,老鼠都啞口無言了。

科學合理的戰略部署是執行的前提!戰略如果脫離實際,就根本談不上執行。戰略也即方向,可以分解成具體明確的目標,繼而可以分解成詳細的行動計劃,如此一來,執行就有精準的方向。

「誰去給貓掛鈴鐺?」雖然只是個管理學案例,但是邏輯思維是一樣的,遇到任何事情多思考一下如何落地。

羅胖60秒有過一段內容「攻略是一種好思維」,看了之後深受啟發,我終於有新詞了,而且感覺能夠表達我想表達的內容,從「執行力」到「落地能力」再到「攻略思維」,之後我再吹牛的時候就可以用「攻略思維」一詞了。

我們來看一下羅胖60秒是怎麼解釋「攻略思維」的,也是我對所有從事電商的運營人員最想說的,電商運營人員的職場道路,到最後拼的一定是思維方式,借別人對「攻略思維」的解釋來送給大家吧。

最高的層次叫「戰略」,這是做大方向的選擇。然後叫「戰術」,怎樣隨機應變地實現目標。最低層次的叫「攻略」,就是目標既定,資源既定,別人的經驗怎樣,我就怎樣,別走樣就行。遊戲攻略是這樣,旅遊攻略也是這樣。這三者當中,「攻略」看起來層次最低,但恰恰是最好的思維方式。

第一,遇到複雜的目標,立即把它分解成小任務。小任務就用得上別人的攻略了嘛。

第二,只要有別人的智力資源可以借用,就毫不猶豫地借用,越成型的攻略,就越要馬上拿來用。

第三,自己做過的事,也要把它攻略化,自己以後用,也分享給別人用。

八魚:專註電商職場,感謝訂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魚Bayu 的精彩文章:

TAG:八魚Ba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