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太后「御用胭脂」製作過程曝光,幾百斤玫瑰花挑選極其嚴苛,只能挑出一二十斤

慈禧太后「御用胭脂」製作過程曝光,幾百斤玫瑰花挑選極其嚴苛,只能挑出一二十斤

慈禧太后奢侈從史書上的記載就可以看出,但不知道是不是歷史角度的一種偏見,比如說慈禧一頓飯要幾十上百個菜。很多菜只吃一口或看都不看,嫌棄菜做的不好就把御廚殺頭。還有她為了吃南方的荔枝,勞民傷財。史書認為甲午戰爭兵敗和洋務運動失敗跟清政府的腐朽慈禧的奢侈有很大關係。

而慈禧太后當年雖然進宮後就深得皇上寵愛,但是慈禧也知道女人的容顏會隨著時間而老去,所以她平時會特別注意自己的飲食和修飾面容使用的各類胭脂水粉,在此之上也是花費巨大,就例如製作慈禧太后要用的胭脂來說,也是十分耗時耗力的,一本名叫《宮女談往錄》的書中就有記載:

「製作胭脂,首先要選花。標準是一色砂紅的花和花的顏色並不一樣。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把花放在一起,那顏色就分辨出來了。一個瓣的顏色也不一樣,上下之間,顏色就有差別。因此,要一瓣一瓣地挑,要一瓣一瓣地選。這樣造出胭脂來才能保證純正的紅色。幾百斤玫瑰花,也只能挑出一二十斤花瓣來。內廷製造,一不怕費料,二不怕費工,只求精益求精,沒這兩條,說是御制,都是冒牌。

選好以後,用石臼搗。石臼較深,像藥店里的乳磨,但不是縮口,杵也是漢白玉的,切忌用金屬。用石杵搗成原漿,再用細紗布過濾。紗布洗過熨平不許帶毛絲。就這樣製成清凈的花汁。然後把花汁注入備好的胭脂缸時。搗玫瑰時要適當加點明礬。說這樣顏色才能抓住肉,才不是浮色。

能抓住肉,才不是浮色。再把蠶絲綿剪成小小的方塊或圓塊,疊成五六層放在胭脂缸里浸泡。浸泡要十多天,要讓絲綿帶上一層厚汁。然後取出,隔著玻璃窗子曬,免得沾上塵土。千萬不能烤,一烤就變色。

用的時候,小手指把溫水蘸一蘸灑在胭脂上,使胭脂化開,就可以塗手塗臉了,但塗唇是不行的。塗唇是把絲綿胭脂捲成細卷,用細卷向嘴唇上一轉,或是用玉搔頭(簪子名)在絲綿胭脂上一轉,再點唇。老太后是非常考究的,對這些事絲毫也不馬虎。」

從這些描述製作胭脂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得知,慈禧太后對自己面容的保養可謂是面面俱到,宮女更是絲毫不能出錯。而慈禧太后洗頭時會使用何首烏和黑芝麻,在當時慈禧太后的這個舉措驚動了很多人,即使皇帝駕崩後,慈禧太后仍然注意對自己的保養,所以據說慈禧死後看起來也是相當年輕。

參考資料:《宮女談往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史合參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鑄造的無上至寶,秦國十二銅人的下落之謎,能保天下太平
1967年末代皇帝溥儀逝世,妻子李淑賢為何堅決不與溥儀合葬?死前一段話揭露真相

TAG:經史合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