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大雄寶殿」的「大雄」指的是誰嗎?

你知道「大雄寶殿」的「大雄」指的是誰嗎?

信佛的人,去佛教寺院,都會去"大雄寶殿"上香禮拜,即使很多不信佛的人,對"大雄寶殿",也如雷貫耳,去游山玩山之際,也會在"大雄寶殿″下留影紀念。

不過,除了誦經念佛的出家人,"大雄寶殿″的"大雄″指的是誰?可能知道的人寥寥無幾吧。

今天我來為大家普及一下:

"大雄″是佛的德號。大,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是攝伏群魔的意思。

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因此,佛教弟子尊稱他為"大雄″。

因為他在弟子心中,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

四魔是指:其一,煩惱魔,貪等煩惱,能惱害身心,故名魔;

其二,陰魔,又雲五眾魔,新譯雲蘊魔,色等五陰,能生種種之苦惱,故名魔;

其三,死魔,死能斷人之命根,故名魔;

其四,他化自在天子魔,現在稱為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

此中第四,為魔的本法,其他三魔,都是類從,所以稱魔也。

因此,凡是寺院中的"大雄寶殿",所供奉的主尊,必定都是佛像,而不是菩薩或者其他護法像。

"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就是正殿,被稱大殿。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是眾僧朝暮集中修行的地方。殿堂里,供奉著佛陀「釋迦牟尼佛″。

供奉佛的"大雄寶殿″,"大雄″就是大英豪,在人們心中,普渡眾生,至高無上,別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了存亡、斷煩惱、證菩提,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他能做得到。

《妙法蓮華經》中,也以"大雄″的稱號,來稱號"釋迦牟尼"。

"大雄寶殿″中的釋迦牟尼佛像,主要有三種外型姿態:

第一種是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名為定印,表明禪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為「觸地印」,表明釋迦在成道曾經的曩昔生中。

為了芸芸眾生,獻出自己的一切,這些唯有大地能夠證實,由於這些所作所為,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因此,這種姿態的造像,名為成道相。

第二種是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環形,名為「說法印」。

這是"說法相″,表明佛說法的姿態。

第三種立佛,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這名為"栴檀佛像",傳說,是佛在世時,印度優填王用栴檀木,依照佛的面貌、身形所作。

手下垂名為"與願印″,表明能滿眾生願;

上伸名為"施無畏印″,表明能除眾生苦。後來仿照此形像製造的,也叫作"栴檀佛像"。

大雄寶殿,釋迦牟尼佛像旁,還塑有兩位比丘塑像,一位年邁,一位中年,這是佛的兩位弟子。

年邁的名叫"迦葉尊者″,中年的叫"阿難尊者″。

釋迦牟尼佛涅盤後,由迦葉尊者,繼續帶領眾徒,後世稱他為二祖。

大殿中的這組造像,通常稱為「一佛兩弟子」。

在歷史記載中,在《楞嚴經》的開經偈中,有一句叫做:「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

在《白雪遺音·玉蜻蜓·訪庵》:「步進大雄寳殿上,解元信手拜如來。」

在《痛史》第二十回:「此時金奎已把『攘夷會』的大堂,改做了『大雄寳殿』,供著如來三寳佛。」

在艾蕪《榮歸》:「大雄寶殿前面空地上,散綴著羅漢松、馬尾松以及扁柏。」

可見,"大雄寶殿"在人們心中,是處在拜崇供奉之地,"大雄″釋迦牟尼佛,佛法無邊,普渡眾生,賦於人們對美好事物嚮往、滿足、完善的真、善、美的最高境界。

每次旅遊,我都會去"大雄寶殿″上香禮拜,以表達我個人的對佛教的敬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俏三姨 的精彩文章:

TAG:俏三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