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的情書登上了VOGUE封面

誰的情書登上了VOGUE封面

GIF

I"m Sticking With You

 VU

The Velvet Underground 

00:00/02:28

2018年八月,捷克版Vogue迎來了創刊號,封面女郎是捷克模特Karolina Kurkova(粉絲昵稱KK)。KK PO文說:「It』s all about freedom, love and us. (它關於自由、愛和我們,關於捷克斯洛伐克,你和我)」, 能登上祖國版Vogue的金九創刊號,對於超模KK來說也意義非凡。封面左下小字是Olga,致敬了Olga Havlova這位解體時期的第一夫人,而KK身體上繪的詩歌,正是當時的文學家總統Václav Havel所給予第一夫人Olga的一首情詩,一首具象詩。

Václav Havel寫給夫人的另一首

咖啡館

第一次聽到Václav Havel這位文學家總統是在給某品牌寫cafe society 軟文時調查資料了解到的。1881年,巴黎「黑貓夜總會」(La Chet Noir)在蒙馬特小丘上開張,燈火輝煌。過著波西米亞夜生活的「黑貓」桀傲不馴,在此川流不息的藝文創作者包括年輕而尚未成名的畢卡索、憂鬱而右耳仍健在的梵谷,薄綠色的苦艾酒熱吻創作者的血管,舞台表演與美學的議論熾烈,召喚眾人的繆斯女神,新的藝術流派遂在黑貓眼底風生水起,如花粉傳播般飄散在歐洲大陸。無獨有偶,從十九世紀末一直到1948年共產黨接管布拉格之前,當地咖啡館扮演的角色相當類似於巴黎左岸的「黑貓」,具備沙龍、夜總會、藝文具樂部的多重功能,捷克知識分子與藝文人士長期在咖啡館看戲、朗讀、辯論,甚至跳舞。東歐共產政府入主布拉格的那段時光里,昔日帝國充滿BoBo(波西米亞加上布爾喬雅)風情的咖啡館受壓制而急速凋敝,但是像Václav Havel這樣的有志之士依然定時在倖存的咖啡館秘密集會,斯拉維亞咖啡館便是其一。絲絨革命之後,可以眺望「迷你巴黎鐵塔」的斯拉維亞咖啡館一度面臨歇業,Václav Havel積極加入聲援行列,致力於讓斯拉維亞咖啡館重生,我想那並不只是懷舊。

唱片

而文藝重要組成部分的搖滾樂,當時是地下絲絨樂隊的光芒年代,最早沒幾個人買他們的唱片,他們也更沒想到買過他們的唱片的人後來都組建了樂隊還發了唱片。地下絲絨樂隊的餘暉普照到了捷克,Bob Dylan在1965年說過,沒有什麼歌曲可以唱垮一個政權。20年後,宇宙塑料人(The Plastic People of the Universe,他們受地下絲絨樂隊影響,名字來自Frank Zappa的歌曲『Plastic People「)某種程度上做到了。這個樂隊和領導了捷克「絲絨革命」的總統Václav Havel息息相關。

宇宙塑料人樂隊

1976年一個大雪的晚上,40歲的Václav Havel成為了宇宙塑料人的歌迷,又經這群年輕人介紹知道了地下絲絨。然而那時候捷克嚴管搖滾樂,後來樂隊因為在經紀人婚禮上表演被捕。Václav Havel開展了營救,他的這一義氣之舉引發了國內知識分子的共鳴。於是以此為導火線,一系列運動爆發,直接推動了《七七憲章》的誕生,直至「絲絨革命」以非暴力的溫和方式結束了當局政權。

哈維爾的畫像掛在捷克國家博物館

絲絨革命開始地方的紀念碑

譯文:何時——如果不是現在?是誰——如果不是我們

人們大都認為絲絨源於顏色革命非暴力的溫和,卻忽略了Václav Havel從宇宙塑料人往上溯源的心思。1998年,宇宙塑料人赴紐約演出,和Lou Reed同台演唱了地下絲絨的名曲《Sweet Jane》,一次非比尋常的匯聚。

Václav Havel和Lou Reed

Václav Havel當上總統後也邀請了Lou Reed訪問,他還讓Pink Floyd為國宴表演,這位最愛搖滾的總統之後也促成了捷克與多國的音樂外交。

藝術與信

再次聽到Václav Havel是因為艾未未的裝置《行之道》和電影《人流》。

艾未未《行之道》,創作於2017年,強化聚氯乙烯材質,鋁製邊框。

捷克斯洛伐克,原本是一個往世界各地輸送難民的國家,現在成了難民的目的地。救生筏船底印有題詞,展示人們關於造成這樣的全球性悲劇的各種評論:從疾呼的卡洛斯·富恩特斯(Carlos Fuentes)——「從和自己不一樣的他和她身上認識自己」——到Václav Havel。

1979到1982年,Václav Havel在獄中的這段時間裡,一直在給妻Olga寫信。「現代人的悲劇不在於對人生的意義認知越來越少,而在於自己越來越漠然。」Václav Havel的觀點在這裡尤為受用。

其實英語詩歌中視覺詩的真正興起是在二十世紀現代派詩歌運動中的具象派詩歌(concrete poetry)中,最重要的詩人是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和肯明斯。「詩人為了讓這個形象暗藏的主觀情緒,但又不想藉助述義的行為,便把語法上所需要的連接元素大大的削減(造成一種扭曲的語法),使這個形象的視覺性加強,使這個形象的形狀與姿態突出。」由此可見,「形異」可帶來「音異」,能夠兩全其美地完美詩歌最重要的兩大形式特質音樂美和建築美,增加詩的時空美感。

L( a

l( a

l e

a f

f a

l l

s )

one

l

iness

肯明斯1958年出版的他的第十二冊詩集(也是最後一冊詩集)中的95首詩中的第一首。

把全詩的文字恢復原狀為:loneliness (寂寞)a leaf falls(一片葉落下)。這首詩抒寫的是人的寂寞,詩人在「一片葉落下」的前後各加一個括弧,再插入「寂寞」於第一、二字母之間,便產生了音樂的和弦和電影的蒙太奇效果,抽象的「寂寞」與具象的「落葉」融為一體,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寂寞如一片落葉」的真實感受,視覺的效果上,把a leaf falls 拆散,重新分成六組並上下排列,能夠產生視覺上的落葉效果,讓人彷彿看到一片樹葉孤單地落下,不是隨風飄落,而是垂直下落,葉受到的是地球的無情引力的控制,人也受到了命運的無情控制,象徵人的寂寞是註定的,生命是無情的。la和af之間有a相接,af和fa之間有f相聯,最後是一字孤立的s ,其音其型都給人一種落葉著地的「寂寞」感受 。兩組字母之間剛好在形體上對稱,象徵人在各種矛盾的對抗與和解中生存。打字機的妙用。肯明斯時代用的是打字機,在打字機上,字母l[el]和數字1(one)同鍵,所以loneliness也可以看成one-one-iness正好寫出了孤零零的一個人獨處時的感受,這種感受正是「寂寞」。四,iness的獨特效果。其中最重要的是iness可以分為i-ness,i是大寫的I(我)的小寫,即可以詮釋為「小我」。個體的小我在現實的群體的生存環境中因為不能放開自我而註定是孤立的,正是太以自我為中心便產生了孤獨寂寞的情感,這樣妙用便寫出了寂寞的根源。語言及符號的力量是無窮的,以上解釋並非牽強附會,此詩因為形異產生了巨大的彈性,有巨大的詩意空間,還有很多妙處可以發掘。因為詩人將單詞分開書寫,造成此詩無法譯成漢語等其他文字。

你以為中文很難效仿的具象詩,其實在唐朝也有,唐武宗(845年)有位將軍叫張揆,十年征戰不得歸家,妻子侯氏是詩才出眾的女詩人並善於刺繡,她用白絹綵線,通過巧妙布局形成龜形,獻給武宗皇帝,皇帝深受感動,准許將軍返家探訪。

附上Václav Havel在獄中給夫人Olga的另一封信,有興趣的可以詳讀,當然你也可以閱讀我們之前情人節篇:ART|弗里達、莫奈等藝術家過情人節猜想

1981年1月17日

親愛的Olga:

作為新年賀詞,我給你寫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失去信仰和希望。正如我曾經答應過的,我願意簡短地回到這個主題上來。

首先,當我說到信仰和希望的時候,我想的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樂觀主義,因此而相信「一切都會好的」.我不擁有這樣的信念,並認為這是一種危險的幻覺——當人們普遍這樣表達時。我不知道「每一件事」將結果如何,因此我就不能不承認這種可能性:每件事——至少大多數事情——或許會變得更壞。然而信仰,並不依賴於預測可能性的結果。人們可以想像一個沒有信仰的人相信一切事情會變得很好,而一個有信仰的人卻認為一切將變壞。在這裡,我所理解的樂觀主義不是簡單的積極向上和生氣勃勃,而意味著它的對立面:我曾經遇見過許多熱情澎湃的人,當他們覺得事情即將有起色時,他們盡頭十足,而一旦遇上了反對的意見——通常還在剛開始——就突然變得十分懷疑起來。他們的懷疑主義(通常體現為災難的景象)如同他們先前的興高采烈一樣情緒化、膚淺和主觀任意,僅僅是一枚錢幣的兩面。簡言之,需要幻想才能活下去,這並不是力量的體現,而是虛弱的表現,人們期待的只能是實際生活的結果。

真正的信仰是某種遠為深刻和神秘的東西,它肯定不依賴於一個特定時刻的現實。也正是從這個立場看來,只有對信仰有著深刻理解的人才會看到現實的真相(毋寧說,朝向現實及其現象敞開),而不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扭曲它們,因為他如此去做沒有個人的、情緒化的理由。顯然,說這樣一個人沒有信仰是不確實的:他沒有任何必要努力去尋找現實的底部——因為這種嘗試,也許比其他人——更需要信仰,如果沒有信仰更加不可思議。而沒有信仰的人只是儘可能減少痛苦和舒適地活著,對其餘一切事情都麻木不仁。他所宣稱的現實通常以這樣那樣的方式服務於他自己的生活「概念」——換句話說,僅僅適合於他本人。他不會不帶偏見地朝向現實所有的維度敞開。

但是,這種真正的信仰到底是什麼?它從什麼地方來,什麼是它所要堅持的和所導向的?當然,我沒有一個詳盡無遺的答案,因此僅僅試圖指出兩個顯而易見的事情。這裡指的信仰通常採取具體的形式,即「信仰某個東西」,但是「某個東西」又不是一個確鑿的事實,即不是某些偶像的形式,相反,是對那種不是動搖信仰便是要求偶像的迅速更替的做法的挑戰。真正的信仰是原發性的、根本性的和抽象的,它領先於它的對象(如果有的話)。換言之,信仰賦予它的對象以生命而不是相反。(自然也存在相反的、互相作用的傾向,但這總是其次的,是主導因素所引起的一種反應。)這是真正的信仰與樂觀主義的熱情之間的區別之一:它並不從特定的現實或假定中汲取力量,如果依賴於此,在失掉了這種依賴之後便如同刺破了的氣球一樣垂頭喪氣。真正的信仰不是由某個惑人的對象引起的迷狂狀態,而是一種複雜的「精神狀態」,一種深刻的「存在的維度」,一種你要麼有、要麼沒有的內在引導——如果有的話,可以將你的整體存在提升到更高的存在的高度。與此同時,人們如何看待自己的信仰,在何種程度上是否意識到它的存在,這都不重要;唯一要緊的是它所承擔的意義的深刻性,你如何渴望它,它如何蟄伏於你與這個世界的關係和你全部行為的深處。我所說的包括個人存在的意義和「意義整體」(它作為個人存在的意義的唯一和終極的源泉),這種東西超越了時間、空間和人類的功利主義(或相對主義)的計算。(因為只有依據永恆的、絕對的「存在的記憶」,人們所做的好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釋。)並且,正像這種意義超越了與此相對的現實世界,對這種意義的信仰也就超越了所有相對的功利主義,從而可以完全獨立於事情結果如何的考慮:從信仰的立場看來,每件事情——甚至是結局不好的事情——都有其自身得到認可的晦暗的意義。沒有這種有關意義的假定和對於它的追求,無聊的經驗——意義的缺失——將是不可想像的。(這就是稱之為荒誕藝術比任何其他東西都包含了信仰在內,它是一聲絕望的喊叫;當藝術失掉了與信仰的聯繫時就變成了商業藝術。)在任何信仰的情況下,由於它是對意義的承擔,總會遇到虛無的經驗這個自然的對立面;它們互相聯繫,事實上,人類生活就是我們的靈魂在這兩種力量之間搖擺的一場持續的鬥爭。如果虛無贏了,衝突的張力消失,人們屈服於麻木不仁,信仰和意義便作為一種背景而存在,藉助於此,人們意識到他的失敗。

雖然信仰採取人的心情、狀態、愛或其他心理特性等不同的形式,但它顯然比這些要走得更遠把人帶到諸如責任感面前——這兩種東西總是聯繫在一起,帶到某種即超出事物的存在之外又處於事物之中的東西面前:它是它們的「絕對的地平線」.作為原創者、意義的承擔者和給予者原創者,這個地平線,遠遠不是一種冷冰冰的、抽象的天文學和形而上的份額,而是提升人、人性和歷史的最重要的力量的源泉。也許可以這樣表述:如果人是存在的普遍奇蹟中一個集中和反覆的體現,那麼所有可見的表達其源頭在於,將人和存在的奇蹟最初和和唯一地拴在一起的東西,即人信仰這種奇蹟的意義。可以肯定,這是一種「全權委託的信仰」,是在意義的活生生的經驗和它的未知性之間無休止的張力,這種張力賦予人的全部行為之所以為人的行為真正內涵。

在上封信中,我提到了我可能尊重的圈子在某種程度上「變窄」.事後,我又感到這種概括可能引起誤解;我該說的是這個圈子變得越來越清晰了,因為我有了判斷這些事情的更精確的尺度。

還有一件現實的事情:1979年5月或4月的某天,他們拿走了我的駕駛執照半年之久;這時間已經夠長的了,我發現有必要讓他們知道我還活著,就住在勞改所,當我回去時,他們必須還我的執照(在這之前,無疑他們想讓我再考一次)。如果拿不回執照又不告訴他們我在什麼地方,存在的危險是他們會宣稱它已經無效和作廢——然後我又不得不進駕校重學!我不知道駕照此刻在楚特諾瓦還是在布拉格的交通辦公室;細節我記不起來了。你最好幫我找一找。

吻你,Václav

END.

你會不會突然的關注或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EGADOSE 的精彩文章:

TAG:MEGAD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