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示弟立志說》亂彈

《示弟立志說》亂彈

1.天理和人慾的價值判斷

「夫學,莫先於立志」。陽明先生說立志的重要性,但不知為何扯到天理與人慾的關係上去了。「存天理、滅人慾」,這是儒家名言。如果望文生義,就是保存天之道,消滅人之欲。但儒家思想肯定不是這個意思,夫子就說過食色性也之類的話,怎麼會去簡單消滅人的慾望呢?自然就有看上去有學問的人來解讀,說自然健康而情操高尚的生活,是天之理,而貪求享受安樂淫逸,則是人的內心慾望,是飲食夫妻之上的淫逸欲求,是應該消滅的。

解讀者還舉證,被誤讀的儒家名言還不止這一句。「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真正涵義是「刑不尊大夫,禮不卑庶人」,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法律不平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正確的斷句應該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不是一段意義上的愚民政策。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或者算是中國文字的魅力,你怎麼去解讀都有些道理。

回到有關「天理」和「人慾」的關係上來。誰又能夠說「人慾」就不是「天理」呢?所以,我們簡單把兩者對立起來,似乎有些解釋不通。就像學界,也有一個話語權的問題,那些掌握了話語權的所謂學術精英,建立了一整套某個領域的話語體系,你要離開這個體系說話,都將有被「消滅」的可能。還有政界,往往「一把手」的表態就是「天理」,誰還敢存「人慾」呢?

其實道德的標準都在我們的心中安放。我們不能苟責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要隨便指責個人的利益訴求,更不能用一個標準去衡量所有人的生活標準。利己而不損人,我們就應該包容。

先生教導自家兄弟如何立志,強調要以聖人的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我之欲為聖人,亦惟在於此心之純乎天理而無人慾耳」。但天理和人慾真的就有一個標準答案嗎?即使有,就可以作為衡量聖人與否的標準嗎?

要立志,但不見得都去做聖人。聖人不是一般人做得了的,這個社會聖人多了,未必是件好事。

2.老虎、神仙與狗

陽明先生引用《禮記》:「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來闡明去人慾而存天理的方法。先生云:苟無尊崇篤信之心,則必有輕忽慢易之意。言之而聽之不審,猶不聽也;聽之而思之不慎,猶不思也。

嚴師、尊道、敬學,中國傳統文化實在是個好東西。但中國歷史上有過這樣的經歷:師曾為臭老九,道曾為旁門邪道,學曾為不學無術。也就是說,師道之尊之嚴,已經被中斷了,至少被中斷過。

老清華,民國時期的老大學裡有三種人,分別叫神仙、老虎和狗。神仙是個性十足的教授,也沒有今天的規矩多,口叼煙斗講學的,坐在講台上上課的,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但學生敬佩其學問,尊其道敬其學。老虎是誰?老虎是學生,年輕氣盛,敢作敢為,老師也怕學生的虎氣,學生如果說這個老師沒水平,這教授的飯碗就沒了。在老清華最沒有權威見了誰都怕的就是如「狗」一樣的行政人員,他們的飯碗是依賴於學生和老師的,當然談不上地位。

時代發展了,大學裡的角色也開始有了變化。

先是「嚴」師少了,「傳道」的也不多了。師不嚴不是不想嚴,而是怕嚴。美國高校學生的畢業率大概是三分之二吧,你放到中國高校試試看?當然,師「嚴」不起來的原因還在於師本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現在的老師,授業之外,傳道解惑了么?

再有就是學生的「虎」氣少了,倒是多了不少世故,也多了不少浮躁。更令人稱奇的是,還多了不少病貓,嗜睡貪玩,晝伏夜出。有媒體撰文,沉睡中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儘管這些不是大學生中的主流,但已不是個別現象,引人關注。

變化最大的就是行政人員了。曾經的狗一躍成為老虎。他們有資格教訓老師怎麼教書育人,他們有權利限制學生。並且這群老虎的屁股還真摸不得。

話又說回來,教授、學生和行政人員身份的變化,也不能全賴別人。教授這個受人尊重的稱號,教授們做了受人尊重的事情了嗎?學生這個以學為主的群體,是在以學為主嗎?大學裡面的行政人員,又有多少人把自己定位為服務呢?

3.省察易,克治難

陽明先生《示弟立志說》堪稱經典。關於立志的重要性,必須原文留照:「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則流息,根不植則木枯,命不續則人死,志不立則氣昏。」

關於如何立志,也容不得擅自解讀:「是以君子之學,無時無處而而、不以立志為事。正目而視之,無他見也;傾耳而聽之,無他聞也。如貓捕鼠,如雞覆卵,精神心思凝聚融結,而不知有其他,然後此志常立,神氣精明,義理昭著。」

要立常志,不要常立志。陽明先生說了一個很重要的修行法門:省察克治的功夫。「故責志之功,其於去人慾,有如烈火之燎毛,太陽一出,而魍魎潛消也」。

一個人有慾望很正常,七情六慾,人之常情。如何克服「人慾」呢?先生教的方法是,當慾望來臨的時候,立刻念叨你的志向,那些私慾便如同「太陽一出,而魍魎潛消也」一般沒了蹤影。

立志可以說是陽明心學的培根之學。無論個人抑或企業,立志如同定海神針。我們都知道,日本的百年企業要比中國多了去了。但我們未必知道,日本的百年企業大多是九死一生而存活下來的企業。他們毫無例外在包含社會倫理層面的遠大抱負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與中國大多數企業的短視很不一樣。松下幸之助就把立志作為未來領袖一等一的要素。但省察易,克治難。克治易,常克治難。先生《示弟立志說》放在今天,算得上一碗上好的心靈雞湯。但今天這個時代,雞湯似乎有點泛濫了。但無論如何,省還是要省的,至於克治,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實在不能移的,就保留一點個性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巴陵孟夫子 的精彩文章:

TAG:巴陵孟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