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藏地游,看不見的風險更兇險!

藏地游,看不見的風險更兇險!

雲南白馬雪山埡口 海拔4292M

最近在研究318川藏線,諮詢了一圈四川朋友路況,由於頻繁的雨水以及去年川藏線看到的塌方情況,路線還沒有整理出來,就先看到了朋友圈高反急救的信息。

藏地旅行地圖

從14年開始陸續走過青藏、滇藏、川藏,幾乎每一條路上都能看到高反的人,也聽過因高反措施不當失去生命的事情。

相比看的見的危險,像高反這種看不見的危險更兇險。面對這種潛在威脅,我們怎麼應對。

GIF

先說原理,人體急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

高原暴露於低壓低氧環境後產生的各種不適,是高原地區獨有的常見病。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缺氧。

空氣中的氧氣是人體新陳代謝必須的物質,我們攝取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營養素必須經過生物氧化反應才能為人體提供能量。

那麼氧氣是如何到達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呢?

這主要依靠一種叫血紅蛋白的物質

人體呼吸的氧氣首先要通過肺部的毛細血管溶解於血液中才能被血紅蛋白搬運走,氧氣濃度越高,壓力越大,溶解進血液的氧氣就越多,這種物理溶解於血液的氧會形成一種力,促使血紅蛋白更容易結合氧氣,這種力有個學名叫氧分壓

肺部是呼吸器官,這裡氧氣濃度高,壓力大,毛細血管中溶解的氧氣最多,氧分壓最高,血紅蛋白在這裡跟氧氣結合,當載有氧氣的血紅蛋白到了氧分壓較低的組織中就會釋放掉氧氣,這就完成了氧氣的運輸

細胞有了氧氣,經過各種氧化反應從而為人體提供能量,整個人自然神清氣爽。

高海拔地區,空氣是稀薄的,外部氣壓很低,導致肺部血管中溶解的氧氣減少,血管內氧分壓降低,血紅蛋白結合氧氣的能力下降,運輸的氧氣就會減少,人體得不到足夠的能量供應。就會出現各種不適,而腦細胞需氧量最多,占人體的25%,所以缺氧影響最大的就是大腦

常見的癥狀有頭痛,失眠,食慾減退,疲倦,呼吸困難等。頭痛最常見,常為前額和雙顳部跳痛,夜間或早晨起床時疼痛加重

切忌感冒別進藏!

GIF

原理就是這樣的,那麼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出現高原反應呢

這個很好解釋,因為高原反應的本質是缺氧導致的,所以耗氧量大的人,高原反應會更加明顯,這就是為什麼男性多於女性,胖人多於瘦人,青年人多於老年人的原因。

GIF

當然這和體質有很大關係,有些體質的人對缺氧適應性比較強,就更不容易出現高原反應。

知道了原理,我們就知道如何預防了。

方法一:既然本質是缺氧,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吸氧,雖然吸氧是最簡單的方式,但卻不夠方便,西藏旅行你總不能天天背個大氧氣罐子吧,小的氧氣袋能夠使用的時間又很短。

方法二提高身體的適應性,達爾文說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的進化史就是對環境的適應過程,所以不要小看身體的適應性,給身體足夠的時間去合適的環境,可以進化成想要的樣子。

1)、有條件者還可以在低壓艙內進行間斷性低氧刺激,讓身體自動調整一下。

2)、階梯式上山是最穩妥、最安全的方法。如需進入3000m以上高原時,一般應在2000m處停留3天左右,然後每天上升的速度不宜超過1000米。

3)、開源節流。減少劇烈運動,降低身體對氧氣的需求。

青海大冬樹埡口 海拔4120.6M

方法三提高人體的缺氧耐受力,這話聽起來很抽象,但結合前面的原理就很好理解了,如果某些食材或產品可以使血紅蛋白在氧分壓較低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很好的結合氧氣,那缺氧環境就不會對人體產生太大影響,這就是所謂的提高了缺氧耐受力。

比較典型的中草藥就是高山紅景天

還有很多其他可以提高缺氧耐受力、抗高原反應的產品。但不一定都有效,因為不同人體質不一樣,效果不盡相同,至於其他治療性的藥物需要找專業醫生開,不是醫學專業不要簡單瀏覽網路就冒然服用

另外,不是所有人都會出現高原反應。生活在平原的人快速進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時,50%~75%的人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但經過3到10天的適應後部分人癥狀會逐漸消失,少數人會情況嚴重需要及時就醫。

雲南白馬雪山埡口 4292M

所以說有時不一定是抗高原反應的產品起了作用,也有可能是自身調節適應了高原環境。

另外補充幾點經驗??

不能單看海拔,以及按自己曾經到達的高度衡量能去的高度,這個還要考慮地植被以及地域環境氣候乾燥程度,還有當時身體狀況。

甘孜州色達佛學院

比如去年色達之行,去之前查高度平均海拔在3700米左右,跟拉薩是一樣的,但到色達五明佛學院的高反比例竟達到70%也就是說大部分人到了色達都會發生比較嚴重的高反

原因就是當地植被稀少,空氣乾燥,而且佛學院要攀爬一定高度,這個在海拔高的地方運動真的叫舉步維艱,腿抬的很吃力!

到當地大部分人當晚不洗澡,血管被熱水衝擊,快速擴張,帶走更多氧氣也會給快速擴張的血管帶來風險!有潔癖也忍一晚。第二天凹造型的記得換個髮型....

GIF

即便是自己到過5000米以上海拔無不適合感覺的,依舊有過相對低海拔睡不著覺不舒服的狀態!

也親眼看見過色達街頭蹲地大叔,唇色發紫喘氣的樣子

不要輕易帶孩子去高原??16年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目睹了抱著嘴唇發紫的小孩著急的父母,普達措國家公園海拔已經在3500以上了,雖然植被豐富,但小孩的體質和身體情況差異很大,慎重考慮!

普達措國家公園

即便是生活在成都的藏族朋友去拉薩,也需要回賓館吸點氧增加房間濕度,所以到高原我們要看美景和多元的文化,也要做好充足準備。

還有老生常談的

飲食清淡,不要飲酒,保持充足睡眠

能做到這些安安穩穩旅行看美景

梅里雪山日照金山

平安出行第一

身體舒適了就可以攀登看奇景,遇到更多幸運

希望這些對大家有用

如果覺得有用,請轉給有需要的朋友們吧ミ(??)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行視覺系 的精彩文章:

TAG:旅行視覺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