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態合伙人」計劃升級:螞蟻開放戰略步入中盤

「生態合伙人」計劃升級:螞蟻開放戰略步入中盤

身邊人這段有些言必稱微信小程序的樣子。後者確實讓人感受到了微信生態2B的開放動向。再結合廣闊無邊的2C社交觸達,一切似乎無所不能。

但總有一些動作打破觀感,讓它黯然。

這來自螞蟻金服一項最新舉動。8月15日,以「新零售 新服務」為主題的螞蟻「開放日」落地廣州。同時升級了一項戰略:2018年3月落地的「螞蟻開放生態合伙人」計劃,已完成一期招募,並進入二期招募期。與一期面向三個行業(醫療、教育、出行)不同,二期將面向所有行業開放。

「螞蟻生態合伙人」計劃?不就是上半年一項活動嘛。看去像是一場營銷變革:螞蟻面向ISV或平台服務商全面開放支付、信用、花唄、會員、AI、小程序等眾多支撐能力。一期集中在醫療、教育、出行三大行業。15日公布的一期招募結果顯示,14傢伙伴入選。

表面確實像一場營銷變革。過去,螞蟻與ISV的關係是,螞蟻開放什麼,後者就接受並向商家灌輸、推廣什麼。如今雙方以商戶痛點、用戶體驗為中心,共同建構共生、共洽、共贏的合作。ISV們不但可融入自身技術與商業化能力,也能獲得更多螞蟻生態支撐,提升核心競爭力,不至於淪為搬箱子的。螞蟻當然也能借夥伴補足短板,獲得整體輸出的機會,能從金融場景走向更多行業,並快速規模化複製。

這裡面似乎有許多渠道變革的案例影子。比如SAP多年前在中國落地的經典「燈塔計劃」(行業標杆企業信息化示範力)、格力渠道模式(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小米生態鏈模式(生態支撐體系的輸出與協同)等。但很明顯,又有太多差異。

在夸克這裡,「生態合伙人計劃」價值,遠非營銷話題。更不是為刺激微信小程序而來,它其實是螞蟻金服一場2B的全面開放行動,能反映以下幾個方面的動向:

一、螞蟻生態體系日益完整,全面開放戰略步入中盤。

二、「科技金融」戰略定位愈加清晰,S2B2C商業模式進一步確立,局部甚至已呈現出T2B2C風格;三、組織管理能力提升,機制活波,運營效率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進入一輪關鍵周期。

這麼多信號。如何理解?

其實狠多都已非常明了。

螞蟻全面開放戰略步入中盤

你能看到,年初公布的「生態合伙人計劃」,其實是2B世界的開放行動。至於為何強調「全面開放」,跟開放維度有關。

螞蟻誕生前,主要是支付層面的開放,工具屬性明顯。支付寶當年誕生在淘寶平台,後來出淘,本身也是大規模開放。後來以它為核心的阿里小微,開始在金融維度不斷滲透,除了支付,還輸出更多數據尤其信用、用戶、技術等。

螞蟻誕生後,開放要素不斷增加。尤其是2016年螞蟻首個「開放日」之後,呈現出日益清晰的節奏。螞蟻金服生態業務負責人敏睿表示,在定義了螞蟻「開放平台」之後,公司在三大方向不斷地夯實開放能力:

1、基礎技術能力開放。比如說AI、區塊鏈等。螞蟻區塊鏈專利和專利量名列全球首位;

2、金融級的能力開放。安全、會員能力、大數據、AI營銷能力等;3、應用級別的開放平台。如芝麻信用、花唄以及刷臉支付、小程序等。

很顯然,此次「生態合伙人計劃」開放的部分,主要側重應用層面,但也兼有金融級服務,(尤其會員、大數據)以及基礎的技術能力(AI)等。它幾乎凝結了螞蟻金服最為核心的能力。

過去我們說,螞蟻版圖與場景,始於支付,超越支付。此刻夸克認為,在更大覆蓋上,可以說,螞蟻始於金融,正超越金融。後者也是螞蟻金服開放的另一關鍵維度。它正在滲透更多行業,更多場景。

這背後,既跟它的生態體系的完整性有關,也跟它的開放要素在金融等具體行業的落地探索成效有關。

如果將過去多年以支付寶為核心的開放行動視為圍棋中的邊角布局(更側重實地、穩健、安全),今日的開放行動,可以說,正在跳向中盤,走向各個行業的中央地帶。螞蟻金服已步入一個關鍵的開放周期,它像一支楔子,滲透在許多行業,正在更多層面產生協同、催化作用。

值得補充一點的是,螞蟻「生態合伙人」計劃,有望重塑它與過往企管軟體陣營的關係。過去不斷有言論說阿里、螞蟻會吃掉金蝶、用友們的市場,而幾年來,我們看到的是,它們之間雖然有諸多競爭,但也持續產生不錯的協同。這種動向也是對傳統行業的尊重,能產生更多包容力,最大限度地維護過往數字轉型企業的價值,尤其是螞蟻開放的技術組合,可以防止許多投資變成沉沒成本。

戰略定位與商業模式更清晰

為什麼這麼說?那是因為,我們在「生態合伙人」計劃中看到了螞蟻金服的立場、價值觀、節制精神。這是它聚焦、專註的一面。

剛才說了,「生態合伙人」出台,形式上確實像營銷變革。它革新了螞蟻BD與ISV們的關係,從簡單分銷走向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生態共贏共治龔洽的路徑。

這有螞蟻的節制。形式上,它當然可像微信小程序一樣,直接面向商家開放。但許多商家沒有獨立技術團隊,大部分缺乏技術與商業結合起來的能力。螞蟻若放任開放,除服務同質化之外,可能會是一地雞毛。後者卻是ISV與平台服務商們的優勢部分。它們大都側重某一行業,有不錯的技術與服務沉澱。只是在螞蟻全面開放前,它們只能順應螞蟻BD服務,它們與螞蟻都浪費太多資源與經驗。

「生態合伙人」計劃,就是螞蟻一場2B的生態建構計劃。如此,螞蟻商業模式再度明晰起來:走出B2C、B2B以及B2B2C模式,走向S2B2C。

這裡不展開B2C、B2B。關於B2B2C,其實就是「生態合伙人」計劃之前那種BD服務背後的開放戰略。第一個B當然是螞蟻,第二個B是部分ISV、服務商以及商家。

過去,螞蟻一端(B)提供相對完整的服務,支付為核心場景的時期,直接開放給商家,甚至觸達C端。這裡面,形式上有一點包攬的意思。

S2B2C與B2B2C的差異,一是螞蟻一端,從過去方案模式走向積木化的敏捷響應模式,S背後有太多平台化、模塊化、標準化的動向。S2B2C里的B,角色開始發生變化,它不再更多是直接接觸C的商家,而容納許多ISV與服務夥伴。後者就像阿里平台上的TP們。

這種模式,更自然的表述,當然應是S2B2bC。中間環節的豐富,就在於螞蟻金讓渡服務給生態夥伴,通過賦能、共享合作,產生諸多適合具體行業的解決方案。

這不是說螞蟻缺乏觸達C端能力。它一直是雲端一體模式,提供端端服務。在狹義金融服務里,它曾提供完整的方案,尤其是支付環節。2016年後,它在金融領域開始全面開放,平台參與機構大幅增加。而今,螞蟻超越支付,超越金融,正走向更深更廣的行業,它急須更多專業的夥伴加持。沒有它們,螞蟻不可能服務好更多小型商家與C端。

這也是螞蟻從初創時期的金融科技走向「科技金融」的背景。老實說,當2016年螞蟻明確強調自身Techfin的定位後,我們已經預感到它將落實大規模開放。因為,科技具有更強大的穿透力,能滲透更多行業。

這既是螞蟻品類、場景的擴充,願景與視野的擴大,也是它回歸初心、聚焦核心競爭力的價值取向。

金融科技背景下的螞蟻,只是金融的附庸。科技金融下的螞蟻,金融只是它的關鍵場景之一。而它的底層世界,是技術、數據為驅動的力量。當然,就平台服務來說,螞蟻是一家技術與商業有機融合的互聯網平台。

剛才我們提到,螞蟻局部甚至已呈現出T2B2C風格。T2B2C是個新概念,普華永道最新報告里首次提出。這裡的T,當然更多側重科技與智慧的要素,它強調的是技術的價值。

我們能看到,若只從生態合伙人計劃開放要素的形態看,無論是支付還是通過支付沉澱的各種服務,都是軟體形態的互聯網服務。螞蟻確實是一家技術公司。

之前,我們說阿里是一家技術公司,其中支付寶就是其中核心的組成部分。阿里的技術氣質,當初就更多隱含在支付寶身上。

不過,強調技術,不等於說螞蟻是一家「技術主義」的公司。純技術從來不是阿里、螞蟻的價值取向,利用各種技術解決現實問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服務好更多民眾,才是它的初衷。這裡面,商業要素與技術要素之間從來就是有機的結合。這也是阿里勝過本地乃至全球其他許多公司的優勢部分。

組織管理、公司治理

如何解釋這一面?其實,它仍然與螞蟻全面開放有關。

螞蟻始於支付,超越支付;始於金融,超越金融。這裡面有螞蟻內部組織的開放與共享,以及業務版圖之間的全面協同。跟阿里集團過去一段一樣,這背後是機制的創新、組織管理的創新,它也伴隨著一個集團公司治理結構能力的提升。

「生態合伙人計劃」,與其說是面向ISV與服務商的平台共治,毋寧說也是內部治理結構的優化。因為,它涉及到幾乎全部業務板塊的高度協同。

我記得逍遙子上任阿里CEO時,曾對「協同」一詞表達過不同的意見。因為,那個周期,「協同」一度被視為內部搗糨糊、缺乏集約性、官僚癥狀的符號。

而今日的阿里集團以及此刻的螞蟻金服,諸多變革,已大幅消除了3年前的大企業病癥狀。全面開放,所有要素不是平行開放,而是高度協同、積木化、敏捷響應的結構。背後有組織管理的革新。

當然,實現這一目標,僅僅靠制度與治理遠遠不夠。它的底層是技術與數據的世界,數據、用戶、會員貫通,技術圍繞客戶、用戶的訴求,不斷產生豐富的組合,這裡面有高度平台化、集約化的趨勢。它與外在的制度、組織結構、商業要素一起,促成了一個龐大組織的效能提升。

這一點,是螞蟻金服兩年來給予我的最大感受。我們在阿里集團身上,也看到了這一幕。

我想,這背後,應該跟整個阿里集團戰略統一與落地有關。它當然也是文化與價值觀再度統一。

螞蟻金服既是阿里集團「五新」戰略的關鍵部分,尤其是「新金融」。同時它也是新零售、新技術、新能源的核心構成部分。

美國經濟學家、複雜性經濟學奠基人布萊恩.阿瑟的《技術的本質》一書,辨析了技術誕生與演變於商業社會的價值。他強調說,複雜經濟學視野中,新的商業模式背後,都有技術組合力量的價值。而「技術組合」,也是一種「技術體」,它是一種顛覆性力量。

在夸克眼中,螞蟻金服的開放之旅,其實就是科技金融視野中的全新的技術組合力量。過去幾年,它局部改變甚至顛覆了許多金融服務的形態,未來它有望在諸多行業重塑出全新的商業模式。

寫到這裡,基本可以了結我們對「生態合伙人計劃」動向的理解。不過,夸克還是要再度補充兩點:

一是競爭維度。

「生態合伙人計劃」,其實也有螞蟻破除微信生態的價值。微信勝在廣泛的鏈接,尤其人與人,人與各種碎片化的服務。它的支付環節也受益於此。財付通能在短短几年超越支付寶交易筆數,確實有它的生態價值。

但我們也多次說過,微信的強大鏈接力的另一面,卻是它無法在細分行業精耕細作。這不是庸俗辯證法。微信無論在金融科技的維度,還是科技金融的維度,乃至整個開放的視野,都難以匹敵螞蟻的世界。

微信小程序備受稱讚,但微信基因決定了,它不是一種真正的開放平台。同時,它也將「繼承」微信缺乏縱深服務的缺憾。

對於過去兩年微信生態與螞蟻生態的開放之旅,我們能清楚地看到,它們事實上已經形成錯位競爭。在我們看來,螞蟻不但視野更為開闊,落地亦更深。

當社交風潮進一步褪色或者遭遇革新,無論是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維度,抑或是視野與未來發展空間,微信可能都會遭遇挑戰。

二是全面開放戰略之於螞蟻金服估值及潛在IPO的價值。

剛才說了,螞蟻全面開放戰略已經步入中盤,正跳向諸多行業的中央地帶。一切將會狹路相逢,短兵相接。這裡不是戰爭,而是邊界、交叉地帶的商業創新。螞蟻的賦能,將在未來幾年呈現出更大的價值。

它有利於讓外界尤其投資人看到一隻螞蟻的願景與視野。

而更具有的部分,則是足以影響螞蟻估值的戰略定位與商業模式。我們認為,「生態夥伴合伙人」之類的計劃,正是螞蟻「科技金融」戰略定位與S2B2CS商業模式的進一步確立與明晰。

這有利於投資人從技術、數據、商業化交融的視角觀察這家公司。它確實是一家技術與數據驅動,技術與商業有機融合的科技金融服務平台。在這一維度上,它有望獲得更有利的估值。上半年一次融資後,它的估值已達1500億美元,屬於全球最大的所謂「獨角獸」。

不過,就像布萊恩.阿瑟對「技術組合」、商業模式、複雜經濟體的論證一樣,夸克認為,屬於螞蟻金服的榮耀,還遠沒有到來。未來是一個泛金融的時代,在許多層面,螞蟻可能都不遜於阿里集團的商業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