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的黃昏:蒙古聯宋的復仇之戰,金哀宗無力回天!
金哀宗在位的十年間,竭力組織力量抗蒙圖存,這符合各民族、各階層人民的共同利益,也取得了可喜的勝利,並在一定程度上使戰局有所好轉。但是,他卻無法挽救喪亂中的金王朝在經濟、政治上的全面崩潰,也就不能從根本上阻遏生氣勃勃的蒙古政權的猛烈進攻。再說,金哀宗畢竟不是一個雄才大略的英武君主,因此,等待著他的,只能是一個亡國之君的悲慘結局。其實,當時的金朝還是有不少卓越將領的,比如「完顏陳和尚」,很奇葩的名字。金朝還掌握了2支軍隊,一支叫「忠孝軍」,一支叫「紫薇軍」,名字很好聽,但戰鬥力奇差,不過在陳和尚的帶領下,戰鬥力也突飛猛進。蒙古軍攻金,陳和尚自請為前鋒,率400騎於大昌原破蒙古軍8000之眾,名震天下,以功授定遠大將軍、平涼府判官、世襲謀克。還有一個叫完顏合達,也是個帥哥, 少長於軍中,驍勇善戰為人重義輕財,合達善治軍能與下同甘苦,遇敵則身先士卒,多得人心,以民為重,有良將之稱。
南宋與蒙古結盟,合兵攻打金朝,且已攻下唐州,金哀宗深感形勢不妙,但對南宋仍舊抱有最後一絲幻想,便以乞糧為名,派遣皇族阿古岱去到南宋求和。他讓阿古岱對宋朝人說:「我自即位以後,立即下令邊將不準犯南界,每當邊臣生事,我都責罰他們,得南宋的州縣,也都隨即交還給宋朝,秋毫無犯。今天宋朝乘我疲憊,侵我壽州、鄧州,又攻我唐州,你們的謀略也未免太短淺了。」但是,由於金宋之間的歷史積怨太深,南宋王朝拒絕和議。
當金哀宗得知南宋方面不合作的時候,委屈地說:「宋人真是辜負朕啊!朕即位以來,一直約束臣下,不讓邊將侵犯宋朝疆界。邊臣有想立功冒進的,朕一概嚴厲斥責。先前攻取宋朝一州,馬上就派人歸還。淮陰城陷,朕不取分毫,完整送還宋人。清口一役,俘獲數千宋兵,朕也送糧送盤纏好意放回。現在,乘金國疲敝,宋人據壽州,誘鄧州,又攻唐州,他們怎麼這樣的沒有遠慮啊。蒙古滅國四十,數年前已滅西夏,我大金國若滅亡,下一個亡國的肯定是宋國,唇亡齒寒,自然之理。如果宋國能和金國聯合,既對金國有利,也對宋國也有好處」。此時的金哀宗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已然是四面楚歌。
我來說說金朝的忠孝軍,忠孝軍是晚金時期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金朝末期疆域,對金政權的存亡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在同蒙古軍隊的作戰中,忠孝軍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在金朝史、中國史乃至十三世紀的世界軍事史上佔有一定地位。忠孝軍是由在蒙古侵略過程中投附金朝的各族組成,包括畏兀兒、乃蠻、羌、渾及中原被俘逃來的漢人。這支軍隊雖然組成成分複雜,但軍紀嚴明,勇於作戰,所過之處,秋毫不犯,深得民心。忠孝軍在作戰時充當先鋒,疾如風雨,是金朝抗蒙作戰中的一支勁旅。忠孝軍最初的首領為石抹燕山奴、蒲察定住,後來為完顏陳和尚。即使在統帥完顏陳和尚戰死後,忠孝軍仍然堅持抗擊蒙古軍隊,直到金朝滅亡,大多數將士慷慨殉國。
忠孝軍是金末戰力最強的部隊,但就是這樣一支部隊,也難逃金朝軍制腐敗的魔掌。忠孝軍在逆境下,與蒙古軍交戰六次,四次獲勝,兩次雖然失敗但是堅持到底,而且湧現出大批慷慨殉國的忠義之士,但忠孝軍畢竟是一支只有7000餘人的軍隊,獨木難支,無法挽救金朝政權的滅亡。忠孝軍中有千戶,有萬戶,如金廷以「特恩」將蒲察官奴「收充忠孝軍萬戶」,有都統,如「忠孝軍都統張姓者」,有提控,如蒲察官奴「遷本軍提控」,又有「忠孝軍提控姬旺」、柴榮、李德。忠孝軍總領有夾谷愛合、完顏達魯歡、完顏彝、蒲察定住等。金哀宗困守蔡州時,有忠孝軍元帥蔡八兒、王山兒等。忠孝軍所以設元帥、總領多人,說明非單獨成軍,而是分軍多支,「凡進征,忠孝居前」,與其他步兵協同作戰。忠孝軍最多時不過萬人,卻放置如此之多的將校,名將完顏彝也如同九牛一毛,無法獨自統帥軍隊,這樣的部隊,很難發揮出強大的生命力。可以看出,金朝後期將多兵少,編製臃腫,十羊九牧,加速了金朝在軍事上的潰敗和滅亡。
堂堂的一個大金國,被蒙古和南宋將士南北夾攻,1234年2月9日,宋軍攻破蔡州南門,蒙軍攻破蔡州西城,雙方展開激烈巷戰,四面殺聲震天。金軍將士頑強抵抗,幾乎全部戰死或自殺殉國,金哀宗自縊於幽蘭軒,享年37歲。慘慘慘!!!至少崇禎皇帝還可以南下,但可憐的守緒同志,只有被夾癟的份兒。最後,可憐的完顏守緒,屍體都被砍成了2段,像切蛋糕似得,分別由南宋將領和蒙古將領帶回去交差。
讓我們看看金國滅亡後的慘像,金軍大敗之後,蒙古兵燒殺掠奪,滿載子女玉帛。金國人民顛沛流離,文物流失,田園荒廢,官軍只知龜縮城內,百姓受苦,美麗姑娘也成為蒙古用來換取牛羊的商品,終老沙漠。此情此景,與百多年前北宋汴京淪陷前後的慘狀不出左右。初夏,本來應該是北方大地最怡爽的季節,微風拂面,陽光溫暖而不灼人,天空往往藍得讓人有身處夢幻之感。忽然之間,汴京的開陽門轟然大開,沒有平素森然的 羽儀,沒有金帝出行的喝呼清道之聲,但見一輛又一輛的象輅、革輅、耕根車、重翟車、金根車魚貫而出。此種禮儀用車,明眼人一看就知是皇族的專用車輦。各輛 車輅均簾蓋緊閉,全無往昔的莊嚴和威赫,不時有男男女女壓抑不住的悲泣聲從車中傳出。車輅的前後左右,站滿了蒙古兵士,他們神情緊張而興奮,扁平的大臉黑黝黝地發亮,手中的兵器不自覺地握得很緊。金朝皇族專用的十數輛大車過 後,又有二十多輛新造的大敞蓬車,每輛車中均有數十人,從他們的穿戴上看,都是金朝宗室男女。再往後,就是一大群步行人,大多是釋、道、儒三教的掌門人、 醫官、卜士、工匠、綉女,他們失魂落魄,深一腳淺一腳的被蒙古兵一路驅趕前行。所有這些人中,包括金朝的太后王氏,皇后徒單氏、梁王完顏從恪、荊王完顏守純(金哀宗的二哥)以及金朝皇宮內有位號的嬪妃美女,共有車三十七輛,宗室男女五百多人,三教、宮匠、綉女無數。這些人的最終目的地是蒙古都城和林(今蒙古哈爾和林)。
蔡州城破後,孟珙在廢墟中找到金哀宗遺骨,帶回臨安。南宋沉浸在報仇雪恨的狂喜之中。宋理宗將金哀宗的遺骨奉於太廟,告慰徽、欽二帝在天之靈。自北宋被金朝滅亡的一個世紀以來,回到故都汴京成為南宋臣民夢寐以求的理想。宗澤、岳飛的抗金活動和開禧北伐等都是對這種理想的實踐。但面對強大的金朝,回到故都看起來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金朝的滅亡,使宋理宗君臣似乎看到了把理想變為現實的絕好機會。端平元年五月,宋理宗任命趙葵為主帥,全子才為先鋒,趙范節制江淮軍馬以為策應,正式下詔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宋軍進軍河南。全子才收復南京歸德府。隨後向開封進發,七月五日,宋軍進駐開封。經歷了戰火的開封此時已是一片廢墟,宋軍收復的只是一座空城,但畢竟他們還是實現了夢寐以求的的理想,圓了「靖康之難」以來無數志士仁人的夢。全子才佔領開封后,後方沒有及時運來糧草,以至全子才無法繼續進軍,貽誤了戰機。半個月後,趙葵又兵分兩路,在糧餉不繼的情況下繼續向洛陽進軍。宋軍到達洛陽,遭到蒙軍伏擊,損失慘重,狼狽撤回。留守東京的趙葵、全子才看到戰機已失,加上糧餉不繼,率軍南歸。其他地區的宋軍也全線敗退,理宗君臣恢復故土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 「端平入洛」的失敗,使南宋損失慘重,數萬精兵死於戰火,投入的大量物資付諸流水,南宋國力受到嚴重的削弱。更重要的是,「端平入洛」使蒙古找到了進攻南宋的借口,蒙古由此開始了攻宋戰爭。朝野上下對於出兵河南的失敗及由此帶來的嚴重後果議論紛紛,而對這種局面,宋理宗也不得不下罪己詔,檢討自己的過失,以安定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