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外眼看上海|斯特恩家族兩代人的上海情緣

外眼看上海|斯特恩家族兩代人的上海情緣

外眼看上海|斯特恩家族兩代人的上海情緣

圖說:大衛·斯特恩希望熱愛古典樂的人能有一天超過熱愛買買買的人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1979年,有個叫艾薩克·斯特恩的小提琴家,借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叩開」了中國古典樂界的大門,也在無數琴童心中埋下了古典樂的種子。這次中國之行意義非凡,被美國音樂家傳記片、藝術紀錄片導演艾倫·米勒拍攝成新聞紀錄電影《從毛澤東到莫扎特》,並拿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近40年時光流轉,以艾薩克·斯特恩命名的上海國際小提琴比賽於2016年創立,而今年,第二屆比賽的評委席里既有當年跟隨父親同來的大衛·斯特恩,也有當年被影片鏡頭捕捉到的小小琴童,現已是赫赫有名的小提琴家徐惟玲和上海四重奏創立者李偉綱。

外眼看上海|斯特恩家族兩代人的上海情緣

圖說:小提琴家徐惟玲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外眼看上海|斯特恩家族兩代人的上海情緣

圖說:上海四重奏創立者李偉綱 新民晚報記者 郭新洋攝

艾薩克·斯特恩初訪至今,中國走過了改革開放日新月異的40年,上海乃至中國古典音樂則走過了星火燎原、蓬勃發展的40年。昨日,大衛·斯特恩接受採訪,暢談了一個「老外」眼中,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城市變遷,以及古典音樂如何隨著城市的開放和發展漸漸融入生活,流淌在每個普通人的心田中。

1979年初次造訪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就曾站在上海音樂學院一排琴房前,無限感慨地說:「在這裡,我看見每扇窗口前都站著一個音樂天才。」一語成箴,不但當年這些窗戶後走出了王健、徐惟玲、李偉綱;40年後的今天,中國有近百萬琴童,每年都有許許多多音樂人才拿著高額獎學金踏進全球知名樂府的大門,邁向世界級的舞台,在聚光燈下熠熠生輝。

外眼看上海|斯特恩家族兩代人的上海情緣

圖說:紀錄片《從毛澤東到莫扎特》中,老斯特恩指導了不少中國琴童 網路圖

自1999年二度來到中國後,幾乎每年,大衛·斯特恩都會造訪中國並在上海逗留許久。讓他感受最深刻的是:「現在的上海和我們1979年來時截然不同。當時城市的街道被自行車『淹沒』,每一個走在街上的人都穿著白衣黑褲,彷彿我們來到了不一樣的星球。而現在,馬路上都是名牌小汽車,街道比原先寬敞卻依然布滿車輛,交通倒是井然有序得多。」孩提時的外灘和現在也是兩種景象:「小時候,我看到的是黃浦江畔數以千計的打太極拳的大軍,現如今,同一方土地,依然人潮湧動,但人們手裡的長劍已經變成了iPhone或是iPad。」

摩登大樓拔地而起,不斷刷新著城市的高度,而政府對文化投入的增加,則刷新著人才成長的速度。大衛·斯特恩感慨:「1979年初次來到上海,我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熱烈歡迎,孩子們看到國外來的小提琴家,眼神中滿是對音樂的迫切渴求。現在,茱莉亞大學在深圳開了分校,中國作曲家優秀的戲劇和交響樂作品也不斷地在世界範圍內奏響,在中國什麼樣的發展都不令人意外。」

「中國對西方文化依然很關注,但已不僅僅是好奇了,其中還有對音樂、藝術發展的熱情。」斯特恩說,「我很幸運能夠成為改變的見證者。」對於未來,他希望上海能保持強大的能量,讓古典音樂持續融入生活,「當熱愛古典樂的人超過熱愛買買買的人,我們就成功了。」(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