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驐雞,即將消失的老手藝

驐雞,即將消失的老手藝

點滴記錄原汁原味客家風土人情,歡迎投稿!

「驐雞」就是閹雞,這是一門古老行當,其實就是把公雞的「卵子」(睾丸)割掉,目的是讓公雞長得更快一些,肉質更嫩些。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客家地區,」驐雞」是一門謀生好手藝,從事這一行業的一般都是男人,而且是青年或中年男人。其實,他們不是專門靠驐雞吃飯,驐雞隻是他們農閑時的一種副業。

驐雞技術看似簡單,其實難學,一個鎮或者幾個村,也許就出那麼一個「天才」。

「雞公頭」雖然不會生蛋,但是它會打鳴,長得又比「雞嫲」大,就是肉質不太鮮美,成熟以後又好四處尋找「雞嫲」「調情」,不但容易走失,又極具攻擊性,好鬥,一不小心還傷害鄰家的孩子。

然而,當能分辨出公母的時候雞已經養了不少日子,扔掉可惜;殺了吃太小。於是,「驐雞」這一行當應運而生。

驐雞師傅時常用一個黑布包將小刀、小剪、小鉗、鑷子等大小工具包起來吊在褲腰間,手拿一把黑布傘,行走於鄉村的大小屋場,嘴裡吆喝著:「驐雞卵子哦!驐雞卵子哦!」有需要的家家戶戶便抓了要驐的雞,用籠子提來。

接著驐雞師傅揪住一隻公雞,把雞頭一扭,包在雞翅膀下,在兩隻雞腳之間放一雙筷子,用繩子綁住。這隻雞便老老實實地躺在他鋪著黑布的膝蓋上了!他一邊在雞肋下拔下幾把毛,一邊讓戶主準備好一小碗清水。

只見他右手用一把斜切口的鋒利驐雞刀飛快地在雞肋下「嘶」地一聲划出一條約半寸長的口子,隨即從背包里拿出一片竹條(俗稱「鐵弓」的工具),順手一彎,用竹條兩端的金屬鉤鉤牢刀口,把那條「口子」擴張得大大的,方便察看和工具進出。

這時,從口子里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雞肚內臟器的搏動。

接著,驐雞師傅用一根筷子長短粗細的竹條,伸進口子里,用套在竹條一端的馬尾鬃將雞體內的「卵子」用力牽扯。

這時,見證奇蹟的時候馬上就到了!很快,卵子被剝離出來!驐雞師傅將之取出放在清水碗里。最後,在雞創口上貼上一撮雞的絨毛,鬆開雞翅膀,那雞便一瘸一拐地跑開了。

就這樣,一隻雞便驐好了!整套動作「快、准、狠」一氣呵成,不用消炎、縫合,前後不到幾分鐘,絕對不留後遺症。

驐得徹底的公雞雖然毛羽鮮亮,但雞冠不高,不打鳴,性情溫和,具母性,一心長肉,而且肉質鮮美,沒有了雞公頭那種腥膻味。

但是有時候由於手術不徹底,驐過的細雞公長著長著,雞冠長高了,還會發出不成調的打鳴聲。

同大多數瀕危的老行當一樣,驐雞技藝沒有專門的培訓,全是靠師承傳授。如今現代化養雞場里再也不必驐雞了,輕鬆一針解決問題。除了自家養的雞之外,驐雞需求越來越少了……於是乎,這個老行當慢慢地沒落了......

(封面攝影:行攝中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鶴堂下 的精彩文章:

TAG:鶴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