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魏晉風骨:國漫畫手藍雯軒筆下的嵇康!

魏晉風骨:國漫畫手藍雯軒筆下的嵇康!

圖文來自國漫畫手藍雯軒作品【那個天真的孩子——嵇康 】,侵刪!請大家勿做商用!

嵇康(224—263)

三國時譙國銍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但學不師授,唯好老、庄之說。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稱嵇中散。崇尚自然、養生之道,著有《養生論》,倡「越名教而任自然」。與王戎、劉伶、向秀、山濤、阮咸、阮籍等人交遊甚密,被稱為「竹林七賢」。後因與山濤志趣不同,山濤將去官,舉以自代,遂作書與濤絕交;又因與鍾會有隙,被譖於大將軍司馬昭,年39遭殺害。嵇康善鼓琴,以彈《廣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魯迅輯校《嵇康集》為精善。

在沒有畫《世說新語》之前,竹林七賢中我最喜歡的人,一定是表面豁達內心苦逼的阮籍。人總是首先和自己相似的事物起到共鳴,在清醒和絕望之間掙扎徘徊無路可走的阮籍,身上投射的是自己的影子。

而嵇康,則是我一直無法觸碰高山仰止的仙人般的存在。

他才高,已經是那個時代公認的事實,「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庄》」簡直是個無師自通的天才,他所留下的大量詩歌、散文、哲學隨筆類的作品,都記錄了他令人瞠目結舌的才華。「竹林七賢」中,當世最被人稱道的就是嵇康,核心為「嵇阮」而不是「阮嵇」,(而要知道嵇康比阮籍小了12歲。)當時被世人所重引來阮籍一生敬仰(還為此寫了篇《大人先生傳》)的隱士孫登,和阮籍聊天時不過做了一聲長嘯(參見藍雯軒《世說新語之蘇門長嘯》),但和嵇康卻是「與之游」,攜手入山林,興盡而返。而最終致嵇康於死命的鐘會,對阮籍是三番五次的試探想要抓他的把柄,但對嵇康,卻不得不選擇了另一種態度:當他帶著一撥人興緻盎然的去捧嵇康的場,卻吃了正在打鐵的嵇康一個閉門羹時,所有的仰慕就化為了怨恨。以至於後世從民間到學界,都常常把這段公案當做是「因愛生恨」的代表。(參見藍雯軒《世說新語之嵇康打鐵》)

世人重嵇康,重的是他的才華,也有他的姿容,《世說新語》中記錄的第一帥哥,可能非嵇康莫屬:「蕭蕭肅肅,爽朗清舉」、「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 「岩岩若孤松之獨立 ;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等等等等,直到嵇康死後多年,世人開始稱讚嵇康的兒子時,和嵇康一起有竹林之遊的王戎,還是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那是因為你沒見過他的父親。」(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答曰:「君未見其父耳!」——《容止第十四·之十一》)

但我總想,這絕頂的姿容一定和他絕頂的才華緊密相連,一個人最美的地方,莫過於其獨特的氣質。我們常見縱然五官美麗無匹,如果沒有幾分可以承接的才情,也顯得庸俗膚淺;而相反,縱然平庸的外貌,若自有一番內在的氣度,也會平添幾分惹人牽念之處。更何況嵇康這種帥到沒邊,讓過路人甲乙丙都驚為天人,以為碰見了神仙的現象級偶像兼實力派大神。(康嘗採藥游山澤,會其得意,忽焉忘反。時有樵蘇者遇之,咸謂為神。——《晉書·嵇康傳》)而嵇康之死時從容彈奏的那曲《廣陵散》,天高雲闊,鳥隨雲逝,從此千古絕唱、琴斷曲絕。

這中國歷史上最悲壯的一幕,也只有嵇康這樣氣度心胸的人才能演繹。(若無嵇康,縱然留下的廣陵散曲譜是真的,又有誰能彈得出那般的天崩地裂,氣壯如虹?)

才華、氣度、姿容……上天似乎太過眷顧嵇康了,這三樣對常人來說都極為吝嗇的東西,唯有嵇康同時擁有,還一給就幾乎給到了人所能擁有的上限。有時我們真的不太懂得上帝的意圖,也許嵇康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就是驚心動魄的美一把,然後留下被摧毀的巨大悲劇讓後世之人反覆品味?

可是,我們還是不能不愛他,無法不愛他,即使在今天,當他出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一定是那個讓人情不自禁一眼萬年的男子。不是因為他的「美詞氣」、「有風儀」、「有奇才」、「遠邁不群」,或許,更因為,內心深處,他始終是一個天真的孩子。

嵇康父親早逝,由寡母兄長撫養長大,早年喪父的他並沒有因此失去了感情上的寄託,相反,他的母親兄長對他十分驕縱溺愛。如果是別的資質平庸的孩子,或許就此寵成了一個「小霸王」,但對嵇康這樣「龍章鳳姿」卓爾不群的「奇葩」而言,卻讓他的天性更加自由自在不受束縛的成長——自然而然,他就成了桀驁不馴的野孩子,連書都沒正兒八經的念過幾日,放羊一般自顧自的長大了。在他的潛意識裡,或許始終天真的認為,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他那平凡的母親和哥哥,即使見識境界遠不如自己,也只會一心一意呵護照顧他。在那個亂世之中,嵇康那沒經過摔打,感受不到惡意的童年,滋養了他靈性的同時,也讓他缺乏真正對人性險惡的認識。以至於長大成人後,即使憑藉智慧屢屢把世界和他人看個通透,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只能羨慕「阮嗣宗口不論人過,吾每師之,而未能及。」

既然心中明鏡一樣明白,為何還要屢次挑戰他人的底線?我想,嵇康在人情世故方面,確實只是一個缺乏足夠自控的任性孩子。

嵇康是寫詩的,他留下的詩文,在「竹林七賢」這個文士團體中最多。竹林七賢中阮籍也寫詩,寫得不比嵇康差,可是比起阮籍那悲痛鬱結於心的《詠懷》,或許人們還是更喜歡嵇康的抑揚頓挫,節奏鏗鏘的四言詩句吧,「良馬既閑。麗服有暉。左攬繁弱。右接忘歸。風馳電逝。躡景追飛。凌厲中原。顧盻生姿。」那「目送歸鴻、手揮五弦」的瀟洒暢達,自有一份嵇康生來的浪漫,在嵇康那孩子般的眼中,這個世界是美好的——縱然有些不美好,也不過是過眼雲煙,他想像自己像《莊子》筆下的至人一樣,無所等待,無所顧忌,一切對人性的扭曲,一切對世俗的屈就,一切對人格的貶低,他都深惡痛絕,所以肆情濫意,徹徹底底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嵇康不是不懂,但他確實並沒有真懂。他得罪了鍾會,得罪了司馬昭,原本也並不至於非要將自己逼上絕路。但他寫了太多自己明知道什麼意思卻偏偏裝作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的文字——前後兩次的絕交信,非湯武薄周孔,從根本上質疑提倡「周湯」的司馬昭政權合法性,又寫《管蔡論》替被鐵板釘釘的毋丘儉謀反案辯解,「妄議中央」。你說你不合作就不合作吧,你幹什麼還掛在嘴邊唯恐別人不知道你不合作呢?你討厭這個政權你就討厭吧,你還天天炫耀自己討厭——你可是一句頂一萬句文壇領袖精神偶像啊。可嘆嵇康空有才華,卻除了筆杆子什麼也沒有,明明是「土木形骸」赤身裸體之人,還如此不自量力拿雞蛋去碰石頭——直到最後,嵇康還是認為自己錯在交友不慎,個性太強。自然,他太過純粹,眼睛裡揉不進一粒沙子,他只要求生命的質量,卻看不到眼底下實實在在的危險。所以叫「性烈才雋,才高保命之道不足。」

可,正因為如此,嵇康才是最可愛的那個人。

我常想,如果嵇康的生命不是在三十九歲戛然而止,終止於一場巨大的時代悲劇,是否今天依然有如此多人在紀念著他。如果他不是如此倔強倨傲,是否又擔得起那一再提及仇人朋友都認可的「人中之龍」稱號。那個自顧自的在血腥叢林中長大的孩子,卻還能在擁有一雙洞悉世事眼睛的同時,毫無媚態的保持了自身的單純天真,這難道不是有著最強大內心世界的體現嗎?即使在成人的世界裡他那麼的突兀孤獨,可是我們擁有的成人已經太多太多。又何必再多增添一個呢?雞蛋也許永遠沒有石頭硬,可是唯有會碎的雞蛋,才能孕育出新的未來。

這個世界,懂道理的人太多,像嵇康這樣拿生命去驗證道理的人太少。總是念叨著陰暗的人太多,用生命去觸碰陰暗的人太少。我想念嵇康,想念他那一定清徹如孩童般的眼睛,想念他那純粹的眼光投射進茫茫歷史中無聲的迴音。若我生活在那個時代,我一定也會如飛蛾撲火般愛上他,那是飛蛾對火的本能。

圖文轉載自國漫畫手藍雯軒作品【那個天真的孩子——嵇康 】,侵刪!請大家勿做商用!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註:

小銀子壁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銀子壁紙 的精彩文章:

古典美人工筆畫,千嬌百媚的東方美!

TAG:小銀子壁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