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紅「殺魚弟」自殺,僅僅是和家人賭氣嗎?

網紅「殺魚弟」自殺,僅僅是和家人賭氣嗎?

全文字數: 2028字, 閱讀時間: 大約7 分鐘

「殺魚弟」自殺了!聽到這個消息,我一下子被震驚了。不僅是因為沒想到自殺這樣的事竟然又發生在身邊不遠處。更是由於事件的主人公,竟是那個曾經在蘇州鼎鼎大名的「網紅」-「殺魚弟」。

8年前,在蘇州官渡里農貿市場跟隨父母殺魚的9歲男孩孟凡森,被路人拍下其嫻熟的殺魚過程並放到了西祠衚衕的論壇上。視頻中,他在自家魚攤上手持菜刀,熟練地將一條條魚開腸破肚。他那純熟的殺魚技巧和倔強犀利的眼神,讓網友將他稱為「殺魚弟」。

在他走紅網路後,當時各路採訪也是接踵而至,而去他家店裡買魚的人越來越多。以至於有一階段,他的家人甚至將水產店更名為「殺魚弟水產」。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原本輟學的殺魚弟重新回到了課堂。可沒過多久,因為跟不上學校節奏,他又回到家中重操舊業。

後來,就很少有關於他的報道和消息。而這次,他竟是以「喝下白草枯自殺」這樣的刺眼標題,又一次出現在大家的關注的視線中。

01

其實在很早以前,就有人擔心過「殺魚弟」的未來。在他出名後,曾有一位記者去採訪過他。在這篇報道中,除了大多數人所關注的孩子的受教育權利,以及對過早掌握謀生手段的褒貶。記者還描寫出了一個孩子身上所透出的對生活的不滿和怨憤。

「對於記者的出現,『殺魚弟』顯得相當地抵觸,在經過短短几句話的交流,再次確認記者的身份後。『殺魚弟』神情立馬焦慮起來。他一聲不響地拿起一個臉盆,從魚桶里盛起水,就往記者身上潑……」

「對於孩子的火爆脾氣,附近的人都說,孩子父母平時不怎麼管他,老由著他去,可能就導致他現在這樣了……」。在人們的眼中「小小年紀的『殺魚弟』總是帶著哀怨的眼神,一副不屑的樣子」,「這樣在魚攤上生活,不管是對他的生理,還是心理肯定都只有壞處」。

很不幸的是,所有的擔心,最終還是轉化成了惡果。已經成長為一名青年的「殺魚弟」,經常和家人激烈對抗。2013年,在一次和父親的爭吵後,他險些被父親打瞎眼睛。而這次,很明顯,他自己已下定決心已久,毅然喝下了幾乎沒有假藥,沒有奇蹟的「百草枯」。

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哀大莫過於心死」。如果不是對於生活已經失去了希望,怎麼會在人生這個最美好的「花開季節」,選擇凋謝呢?與其說是青春期叛逆激化了他與家庭的矛盾,更不如說他用了極端的方式紓解了內心憤懣和孤獨。

02

心理學家說,青少年在10-18歲左右的青春期里,他們急切地想要確認自己的社會身份問題,搞清楚「我是誰?」,「我將來會成為怎樣的人?」。在正常情況下,家庭中的父母會對這些青少年的問題的答案的確認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不禁想到了去年表現大火的《摔跤吧,爸爸》。電影中的兩個小姑娘巴塔和巴比塔,剛剛步入青春期,就被迫接受了父親辛格賦予她們的價值觀和目標—成為一名摔跤手,為國家爭光。而蘇州的「殺魚弟」,也從小被父母用生存技能「殺魚」限定了人生的成長目標。

有人說,限制我們想像力的,是貧窮。 而很多時候,限制了孩子的夢想的,是父母的權威。身處青春期的青少年大都會極力尋求他人的認可。他們大多數尊重權威,為了達到長輩的預期會付出比較高的投入。即使是「殺魚弟」的母親,也曾這樣評價說:他是老大,比較懂事。

但這些青少年,也會想過反抗長輩的權威。在《摔跤吧,爸爸》里,吉塔姐妹傷心地跟朋友說:「我們就一天沒訓練而已,有必要鬧那麼大嗎?哪個父親逼自己的女兒做摔跤手,早上五點叫起來跑步,和男孩摔跤,如果抗議,就剪掉她們頭髮,願神別給別人賜這樣的父親。??」

不過這樣的反抗的念頭,在劇中用以姐妹倆的朋友「醍醐灌頂」的說教中,被撲滅了。她們「意識」到父親的良苦用心,又重新回歸到父親對她們的期望中去了。而現實中的「殺魚弟」,在試圖脫離父母曾給他的規劃的生活,但不幸失敗後,不得不再次淪為了「殺魚弟」。

03

去年的一則新聞-「北大留美碩士萬字長文控訴父母『控制與傷害』」,將許多家長在青少年青春期的發展過程的負面控制影響展現無遺。王猛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只考慮了如何按照自己的意志培養孩子「成材」,但卻完全忽視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呼救」。

即使到現在,王猛的母親依然認為,孩子的問題是出在17歲之後離開家以後。她完全沒有理解。其實所有問題的根源,在於青春期的心理溝通。在孩子個性形成過程中,她們並沒有充分的尊重孩子的想法,而是一味地用「我是為你好!」來粗暴地指揮孩子的成長。

但是這樣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記得我們很多人考入大學後,往往第一時間的感想就是:總算可以逃離那個家了。「摔跤姐」吉塔走進體育學校後一樣,會開始尋求獨立自主,試圖擺脫父親的權威。我們要尋找的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自我的「好」。

在急於擺脫家長權威的過程里,不少人甚至會採取比較極端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獨立性。不論是「殺魚弟」的自殺行為,還是王猛徹底與家人決裂的舉動,都是在這樣的思想意識下,反抗父母控制的具體表現。

這樣反抗更多的是一種被動性的,它不但會傷害青少年自己的身心健康,更損害脆弱的家庭關係。在大家都越來越追求,一種自由平等的家庭關係的時代,解決對抗的最好途徑就是用心交流,尊重彼此。

如果每個父母都能放下高高在上的權威,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而青少年也能對父母多些理解和包容,向他們袒露心跡。那麼,像「殺魚弟」、「王猛」與父母間出現的社會悲劇還會發生嗎? 可以說,良好平等的家庭關係才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石。

04

就在寫下這些文字的同時,我們得到的關於「殺魚弟」的最新消息是:經過搶救,他暫時脫離了危險,但需要進一步治療。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的父母都說,「砸鍋賣鐵也要救活兒子,以後一定會「珍惜孩子,合適管教」。而我們希望這八個字,永遠都出現在事發前。

作者:蘿蔔蒂克,不是一顆羅曼蒂克的蘿蔔,雖不浪漫但卻更有營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曜齋 的精彩文章:

TAG:七曜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