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減負減負,越減越負!

減負減負,越減越負!

01

再過兩周,新的學期就開始了。從幼兒園到大學又將迎來一批新的學生。實際上,暑假裡,也沒人歇著,新生忙著做準備,報各種班級。沒法進入新學校學習的學子們,早已經在兩個月前考試結束後步入社會,開始了人生新的階段。

隨著校園的再度熱鬧,有一個話題肯定會被重新提起,那就是減負。一直以來,國內的教育被稱為應試教育,從小學到高中基本都是題海戰術,學習一些無用的考試方法。

壓抑多年的學子們到了大學終於釋放了自己,敞開來玩,反正畢業也大多數從事和專業無關的工作,好工作主要看關係和學校

教育改革做了很多年,減負也喊了很多年,素質教育也提倡了很多年。但結果是什麼?天價的學區房,隨處可見種類繁多的補習班,疲於奔命的家長和各種榜單里的名校

這些年的減負,到底減了沒有,減的是誰的負擔呢?

02

眾所周知,減負其實是針對義務教育的學校和學生說的。而國內金字塔頂端的階層的孩子們,早已經脫離了高考這個模式

從小開始,有錢人的孩子就是私立學校,從幾萬的幼兒園到到幾十萬的中學,再到百萬的國外學校,這些孩子要感謝他們的父母或貪婪、或努力、或幸運、或膽大,掌握了大量的社會資源和金錢財富。讓他們可以走上一條寬敞而通暢的道路,他們也很難理解那些在獨木橋上的孩子們過的是什麼日子。

這些孩子從小就沒有太多的負,如果有,大概也是來自上一輩的財富、社會地位的繼承負擔。他們是可以講究快樂成長,素質教育,興趣培養的,畢竟,人家是有皇位和萬貫家財需要繼承的,而大部分的你我,是什麼情況,心裡沒點B數嗎?

03

這些年由於互聯網的發展和國內經濟水平的提高,大家對國外教育方式和國內教育方式的比較越來越多,國內教育方式更多被譽為「填鴨式」的教育,教出來的學生都是千篇一律,沒有自己的個性,沒有創造和創新能力

於是,轟轟烈烈的減負開始了,下課五點鐘改為三點鐘,每天回家作業越來越少。讓孩子們有更多的自由時間。

但大家忽略了一個重要的背景,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的GDP雖然全球第二,但是人均GDP排名只是中下游,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數更是慘不忍睹。

我們誤以為我們都進入了發達國家的模式,工作只是為了興趣,隨時可以度假,有很多的時間帶娃,教育不是為了選拔,而是為了興趣。

兒孫自有兒孫福,前面其實應該有半句話,那是他爸先有福

04

所以,減負的結果是什麼?學校,家長和孩子真的都減負了嗎?

先說學校,國內的公立學校屬於事業單位,管理上像國有機關一樣,上下級等級森嚴,普遍薪水不高,喜歡講業績,搞排名。老師壓力挺大,收入不多,除了備課教書之外,還要處理看似純潔的象牙塔里那些實際複雜的人際關係。

減負規定一出,學校肯定要按照要求做出反應,學校的課程大幅減少。但問題是考試的內容卻沒有太大變化,那原本五個小時的課要三個小時上完,怎麼辦呢?只能求助於外部機構,於是各種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

而原本的學校也並不輕鬆,一方面是上級的減負要求,一方面是各學校愈演愈烈的升學率競爭,不能明著加難度,但又要想辦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也是煞費苦心。

倒是有部分老師開始在校外補起了課,名師的收入蹭蹭上升,是否還能在學校里保持那份育人的初心也只能靠自己的職業操守了。

05

再來看家長。自從學校改到三點到三點半放學,就難倒了不少家長。在愈發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里,不加班已經被視為不求上進,沒有追求的行為,更別說三點多下班去接孩子了。你可能還在疑惑為啥領導打了雞血似的每天加班到深夜,都沒有這個煩惱,其實他的太太和保姆已經在家料理好了一切

難怪民間都傳說學校最喜歡爸爸做高管或者創業,媽媽是全職媽媽的家庭組合。既能在學校交各種費用時毫不猶豫,又能保證學校布置任何課外作業保質保量完成。畢竟,孩子是你們的呀!

八九點下班之後還要回家輔導檢查孩子功課是大城市家長的普遍狀態,這還是在有老一代幫忙接送孩子的情況下。如果只有雙職工家庭,那隻能求助於類似晚托的機構,一個月數千元的費用讓原本想準時下班的父母只能繼續加班,更加沒有時間顧孩子,形成了一個無法解決的循環模式

這還是條件不錯的城市家長,要知道國內有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這下一減負,孩子放學能幹嘛,那裡可沒有各種輔導機構,留守的老人最多也只能看著孩子爬山下河,有了更多尋找自己「福氣」的時間

06

最後看看孩子。按理說減負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孩子。但國內目前的人才選拔機制和普世價值觀來看,高考依然是目前對於大眾階層最公平和最具操作性的人生路徑

雖然近些年各種興趣班,技能培訓機構興起,但大多數這些機構也就是一個啟蒙,最終無法將孩子的某項技能培訓成為將來賴以生存的吃飯手藝。

一個沒有考上大學,會點鋼琴,會點跆拳道,會點畫畫的人在國內的生存都成問題。如果他說,我爸爸經常和建林叔叔,馬雲叔叔一起打球。哇塞,你好多才多藝呀!

更何況,學校減負之後,孩子學習的任務一點也沒減少。平日放學之後和周末你總能看到家長們帶著孩子奔走在各大培訓機構之間。越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家長,越害怕自己的孩子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敗下陣來,「混的還不如自己」。要知道,雖然階層向上的通道越來越窄,但是向下的通道是越來越寬了。

單純的減負,口號式的減負把學校,家長和孩子的節奏全都打亂了。在整個社會的生存環境,生活環境,保障基礎,國民素質,價值觀這些都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進行所謂的減負,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

07

這樣的減負很可能減掉的是寒門的最後一絲希望。今年高考,依然還是有一些農村的寒門子弟通過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學。雲南的一位小夥子在工地上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相信他一定付出了艱苦的努力。如果減負了,以他的家境,減負的時間一定是去工地打工補貼家用,那等來的可能就不是北大的通知書,而是一輩子搬磚的命運。

還有河北的的一位考生,寫了一篇感謝貧窮的文章被廣泛傳播,後來有記者去採訪,她說本意不是如此,其實感謝應該是在貧窮的時候不放棄,持續努力的態度。這些極少數還能改變命運的寒門子弟,他們需要的不是學習上的減負,而是通過自己學習的「加負」,能為家族,為自己的命運的減負。

08

最應該改變的其實是國內的職業院校和各大高校,這些院校是學生通往社會的最後一站,但他們的體制和教育內容,實在是「太不接地氣」。渾渾噩噩度過三年或者四年,然後到處投簡歷,是一個學生的普遍狀態。

尤其是高校,畢業生一沒有什麼過硬的專業技術,二沒有吃苦頭的耐心和準備,只是想著找一份工資高,體面的的工作。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細化,未來需要越來越多的細分領域專業人才,而不是懂得很多經濟原理,畢業就想著指點江山的所謂全才。

在什麼階段就做什麼事情,不要為了面子去做一些不符合規律的事情,也不要妄想一口吃成一個胖子。教育和賺錢不同,你可能因為一個機會就暴富了,但是你不會一夜之間成為一個天才。

我們還在素質提升的過程之中,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該補的課就要補,想要用五十年,走完人家一百多年的路,那就要加緊趕路,人家在旅遊度假,你跑步前進也是在所難免。

發達國家的孩子可以「沒出息」,因為他們福利好,我單純喜歡做一件事可能不賺錢也能活的很好,不怕生病,不用想養老。而我們不行,單純做喜歡的事可能連自己都養活不了,更別談生病養老。

減負減負,最怕的是學習越減負,人生就越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奕家之鹽 的精彩文章:

TAG:奕家之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