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涼寺前問汝窯

清涼寺前問汝窯

讀書和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

家鄉美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

周杰倫的《青花瓷》中的這句歌詞,寫的其實是北宋汝窯。

汝窯在我的家鄉汝州,汝瓷是家鄉一張靚麗的人文歷史名片。

穿越千年的煙雨,來到大宋,那是一個文化科技藝術空前繁盛的一個時代,歷史上鼎鼎有名的五大名窯也在這一時期正式開創了燒制的實用器皿和觀賞器皿的「瓷器」時代。

在宋朝以前中國燒制實用器皿和觀賞器皿絕大多數都是陶器,是與瓷器不同的種類,所以說,五大名窯的到來是真正意義上的瓷器時代的到來。

而汝窯燒造的汝瓷,則算是瓷中名流了。

汝窯是冠絕古今的中國瓷器名窯,窯址在寶豐縣清涼寺,宋代這裡歸屬汝州,故名汝窯。

汝窯燒制的瓷器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藍,淡粉,月白等,釉層薄而瑩潤,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星辰」之稱。釉面有細小的紋片,稱為「蟹爪紋」。

汝瓷始燒於唐,興盛於北宋。

在宋代被列為五大名瓷(汝、官、哥、鈞、定)之首,當時被欽定為宮廷御用瓷。

汝窯也稱「汝官窯」。

據了解,清涼寺汝窯雖然已經不在,但在它遺址上建造的汝窯博物館可以看到汝窯的發展歷史演變。

擇一個清涼微風的夏日,我和朋友一道,去清涼寺前學問汝窯、一睹風貌。

途經寶豐城北,看到一條河,河邊有個治理河面污染的河長公示牌,河名:凈腸河。

這樣的河名很容易讓人產生聯想,只是它到底與什麼樣的人和什麼樣的歷史掌故有關係呢?

查百度得知,這條河,在古時叫桓水。

《水經注》上說:「桓水····有三源,奇異於賈復城(今寶豐城)合為一瀆,逕賈復城北····」

它為什麼又稱凈腸河呢?

故事傳說源於一千九百多年以前了····

相傳,東漢光武帝登基後,更始帝不服,命其郾王尹尊拒地對抗。

劉秀坐卧不安,如不及時除掉這個釘子,統一帝業便無從談起。

一日,劉秀招來各路大將軍議軍事,諸將素知郾王最強,不好對付,沉默許久,劉秀氣了,把討郾王的檄文王地下一摔,說:「誰去平郾!」

這時執金吾賈復,坦率地站起來請行,劉秀轉怒為喜,高興地說:「執金吾平郾,我復何憂。」

於是賈復領旨而去,第二天就點兵啟程,夜宿曉行,不幾日來到穎川郡,父城縣境,擇依山傍水之地,安營紮寨,爾後築土城,以備戰用,此城即今寶豐城。

賈復和郾王的賬下大將王陵開戰,兩人旗鼓相當打了半天不分上下,就這樣,兩員大將且戰且走,來到河邊,賈復驍勇善戰,王陵的槍法不凡·····

又一個回合,賈復一點不慎,被王陵一槍挑於馬下,肚破腸出···

王陵見狀,以為對手即死,就勒馬北去尋個地方休息去了。

賈復一陣昏迷後,蘇醒過來,振作精神,咬牙堅持到河邊洗腸於河,納入腹內,巧遇洗衣婦幫他縫住肚皮。

他又打馬前去尋找王陵再戰。

在城北一個土嶺邊見王陵正在休息,冷不防手起刀落,將王陵斬為兩段。

賈復敗而復勝高興而回城,正走間見一老婦,賈復不由自主地問道:「人肚破後還能活嗎?」

答:「不能活了」

賈復沒走幾步就命喪身亡了。

光武帝劉秀得知後,親自到此弔孝,葬賈復於城西南。

當地百姓為紀念賈復曾經洗過腸子的這條河,就改稱桓水為凈腸河。

到了汝窯博物館附近,我沒有覓到清涼寺的身影,卻看到了一個叫清廣寺的小廟。

它的建築很普通,一如一個樸實的農家,沒有多餘的裝飾點綴,只有清寂的門樓和略顯荒涼的寺院。

這塊汝官窯遺址碑,就在博物館旁邊,上面沒有圖文記載,寥寥幾筆,便道出了它的身位。

它的價值就在它身後的這片土地,千年以前,這裡煙火繚繞,氣象不凡,而今,是空曠的原野,無聲地曆數著滄海桑田。

文獻記載,汝窯供御皇室,燒造極短,工藝精良,傳世罕見。

北宋末年,隨著金兵南下,宋室南渡,存世僅僅20多年的汝官窯旋即銷聲匿跡,成為歷史疑案。

博物館外,幾座長滿荒草的窯爐像一個個豐碑,見證著曾經的榮耀和獨尊。

蓮花池水平靜無聲,一陣風吹來,微瀾輕涌,如一卷詩書,不經意地翻開一頁,字裡行間寫滿柔情繾綣。

進入館內,首先看到展廳入口處四個生動的大字:汝窯為魁。

它在宋代位列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

天下宋瓷,汝窯為魁,不僅在於它與鈞、官、哥、定窯齊名於世,更由於工藝精湛,技藝卓絕,且汝窯作品傳世甚少,稀有難得,時至今日,在我們家鄉,民間仍流傳有「縱有家產萬貫,不遞汝窯一件」的口碑。

現代美術大師李苦禪先生曾揮筆: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盡善盡美也。

可見,汝瓷在古陶瓷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在這裡,品味汝瓷文化的內涵,如同觸摸歷史文化的脈搏,會讓你有種驚艷般的心動。

汝窯是宋代乃至中國陶瓷史上神級存在,它的入世與出世,創燒與停燒,緣起和緣滅,給後人們留下了太多的懸疑和想像空間。

自宋代以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學者,鑒藏家,寫下了多少關於汝窯的故事。

汝窯的標誌色是天青色,汝瓷在明媚凡人光照下,顏色會青中泛黃,恰似雨過天晴後,雲開霧散時,澄清的碧空中泛起金色陽光,而在光線暗淡的地方,其顏色又是青中偏藍,猶如清澈的湖水。

宋徽宗是個文藝的皇帝,他的文藝細胞不僅用在繪畫書法上,汝瓷,也和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傳說,有一天,宋徽宗做了一個夢,夢醒之後吟出「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詩,指示工匠按照雨後天空的顏色燒造汝窯瓷器。

關於寶豐清涼寺汝窯的身前身後事,眾說紛紜,一說,它始於徽宗年間,停于靖康之變。

另一說是寶豐清涼寺窯址始燒於宋初,在北宋晚期達到鼎盛,金,元時期還有少許燒造,約停於元末。

宋代的汝州盛產瑪瑙,宋史中有很多記載,在清涼寺窯址的發掘中,也出土了廢棄的瑪瑙礦石,所以,汝窯「瑪瑙入釉」一說,卻有依據。

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

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

汝瓷的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磐,明亮而不刺目。

汝瓷表面呈蟬翼細紋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之特點。

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

汝瓷的價值不僅在於自身的燒造精良,它的御貢青瓷,為之後的制瓷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影響了南北方同時期其他窯口青瓷製品,被視為青瓷之典範。

汝瓷製作工藝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獨特,燒成技藝高超,由於鐵還原達到了最佳效果,超越了當時所有 的窯口,是中國青瓷史上劃時代的創舉。

北宋後期,由於宋金戰亂而失傳,元以來,歷代仿燒不斷均難成功,所以才彌足珍貴,成為稀世珍寶。

千百年來,汝窯為魁,在陶瓷界,不僅是個定論,而且將它推至神話。

物以稀為貴,汝瓷如同一個傾國傾城的佳人,千百年後,容顏難覓,難再得。

國內外的拍賣市場中,汝窯的作品寥若星辰,曾創下中國陶瓷史拍賣的世界紀錄。

「家有萬貫,不如汝瓷一片」,這些出土的汝瓷碎片,卻也是價值連城的珍寶。

汝瓷的端莊古樸、含蓄內斂』,在歷代備受文人雅士的追捧。

明代畫家徐渭在其《墨芍藥》一畫中題詩中這樣描寫:「花是揚州種,瓶是汝州窯,注以江東水,春風鎖二喬」。

眼前的場景,分明就是一個世外桃源啊。

古松古木相間,薄雲淡霧繚繞,流泉磐石相映,高山流水般的琴音裊裊,三兩知音相聚,評議文章妙論,暢談博學辨識。

美輪美奐的天青色,它讓我相信,所有的一見鍾情都是見色起意。

在我眼中,它是那麼的收斂,溫厚和寧靜。就像一個經歷了風雨的人,眼神中都是淡泊,含蓄地講述著塵煙往事中的離合悲歡。

我欣賞著汝瓷的美,讀著它那一隱千年的飄逸和遺世獨立的品格。

展館裡遊客很少,一種靜穆的氣息貫穿了全身。

與汝瓷相遇也是緣分,一眼望去,我便被它儒雅內斂的氣質吸引,痴迷。

相逢卻似曾相識,未曾相識已相思。

泥土在熊熊爐火中羽化自己,在一場苦難中蛻變,當我們看到它驚世駭俗的容顏時,會想,那該是怎樣的涅槃和重生啊。

感動是一種無言的情愫,那就是走心。

汝窯瓷器穿越了千載的歷史歲月,那一爐窯火,如同華夏民族的人文精神,薪火相傳,歷久彌新。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汝窯獨特的天青釉瓷,是青瓷中的典範,千百年來,物寶源豐的清涼寺外,素雅純凈的汝瓷,它在一個寂寞的角落裡等著你來。

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郁君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清高,是骨子裡的硬氣

TAG:郁君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