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IBM研究:消費者正在權衡生物識別、身份驗證和身份的未來關係

IBM研究:消費者正在權衡生物識別、身份驗證和身份的未來關係

2017年的技術和安全頭條新聞預示著身份和識別領域的巨大變化。

有關密碼驗證消亡的謠言可能在過去被誇大了,但重大數據泄露已經消除了我們的電子郵件地址,密碼和個人信息(包括社會安全號碼)不再足以保護我們的身份的疑問。與此同時,使用更多獨特數據(如生物識別技術)進行身份驗證的選項越來越受歡迎,指紋掃描在個人設備上已經普及,而面部識別則通過最新的智能手機型號進入主流識別方式。

但是,雖然這些新的身份驗證方法肯定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但通往完全無密碼世界的道路將是漫長的旅程,最終用戶將引領潮流。


隨著我們在認證領域達到這一關鍵轉折點,IBM委託進行了廣泛的消費者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全球和世代消費者對生物識別,密碼和多因素身份驗證的偏好。

IBM Security今天發布了新的「身份研究未來」,調查了全球近4,000名成年人。以下是一些最重要的發現。

安全性開始超過便利性。對於登錄大多數應用程序,人們將安全性列為優先順序,而不是方便和隱私,特別是涉及與錢相關的應用程序時。

生物識別技術正在成為主流。67%的受訪者現在很樂意使用生物識別身份驗證,而8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在不久的將來對這些技術感到滿意。

千禧一代正在放棄使用密碼。雖然75%的千禧一代(年齡在20到36歲之間的受訪者)對今天使用生物識別技術感到滿意,但只有不到一半的人使用複雜的密碼,41%的人使用密碼來訪問大量帳戶。老一代人在密碼創建方面表現得更加關注,但不太傾向於採用生物識別和多因素身份驗證。

仔細研究這些趨勢,身份的未來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接近。


從調查結果中得出的代際差異表明,年輕人對傳統密碼衛生的關注較少,但更有可能通過多因素身份驗證進行分層訪問,使用生物識別技術提高速度和便利性,並使用密碼管理器來保護他們的帳戶。這可能表明年輕一代對密碼開始缺乏信心,因此尋找其他方法來保護他們的帳戶。

根據萬寶盛華的一項研究,隨著千禧一代迅速成為當今勞動力中最大的一代,這些趨勢可能會影響僱主,服務提供商和技術公司在不久的將來如何提供對設備和應用的訪問。以下是關於代際身份驗證趨勢的一些其他發現。

只有42%的千禧一代使用複雜的密碼,這些密碼結合了特殊的字元,數字和字母(相比之下,49%的55歲及以上的受訪者),41%的人多次重複使用相同的密碼(相比之下,年齡在55歲以上的人口的比例為31%)。

平均而言,55歲以上的人使用12個密碼,而Z一代(18至20歲)平均只使用5個密碼。這可能表明越來越多的帳戶的重用率更高。

千禧一代使用密碼管理員(34%)的可能性是55歲以上人群(17%)的兩倍。

千禧一代更有可能在違規情況下啟用雙因素身份驗證(32%對比一般人群的28%)。他們也更有可能刪除被破壞的服務提供商持有的帳戶並轉移到競爭對手。

目前,百分之七十五的千禧一代使用生物識別技術,而55歲以上的人群中,這一比例為58%。


雖然傳統觀點認為消費者的價值高於其他所有人,但調查發現,對於大多數應用程序而言,消費者將安全性排在隱私或便利之上,尤其是與金錢相關的應用程序。

唯一的例外是社交媒體應用程序,其中便利性略微優於安全性,在保護存儲在這些應用程序上的個人數據方面顯示出潛在的盲點。


組織如何適應用戶偏好的變化?公司應該通過利用靈活的身份平台進行調整,這些平台為用戶提供多種身份驗證選項之間的選擇- 例如,讓用戶在調用手機上的指紋識別器的移動推送通知和一次性密碼之間切換。

組織還可以通過將基於風險的方法納入其訪問方案來平衡安全性和便利性需求。當風險等級上升時,可以觸發其他身份驗證檢查點,例如,當行為提示或連接屬性(例如設備,位置或IP地址)發出可能異常活動的信號時。

利用調查數據還可以幫助重塑不斷變化的勞動力的安全流程。隨著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員工開始主導員工隊伍,組織和企業可以通過允許更多地使用移動設備作為主要認證因素並整合有利於生物識別方法或代幣的方法來適應年輕一代對新技術的傾向。密碼。與往常一樣,用戶應遵循最佳實踐來保護其數字身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識別技術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TAG:生物識別技術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