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聰明難敵大智慧:睿智的人,有這五種表現
來源 | 人民論壇網(rmltwz)
轉載請註明來源
莎士比亞說過:「愚者自以為聰明,智者則有自知之明。」
愚蠢的人,他們急於賣弄聰明,洋洋得意,目空一切。
而真正睿智的人,有一種看透事物卻不顯山露水的心態,悟透了人活於世的道。一些人緊抓不放的自以為重要的事物,在他們看來也許只是微末。
「大智若愚的人通常不是主動隱藏自己的才智,而是別人的水平看不出來他們的聰明。」那真正睿智的人,都有哪些表現呢?
01
做事專註,從不在瑣碎上浪費精力
聽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男子外出買醬油,歸來途中,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便沉迷思考,邊走邊想,不料撞到了電線杆,買好的醬油灑落了一地。
他生氣地對電線杆說:「你為什麼要站到人行道上呢,把我撞倒了不說,還拿去了我的醬油。」然後悻悻離去。
路人見他一本正經地和電線杆說話,大笑不已,猜測「這人腦子有問題,是個傻子吧?」
可正是這個被路人嘲笑的男人,陳景潤,寫出了《哥德巴赫猜想》。
王羲之沉迷讀書,誤將饅頭蘸墨汁吃下,毫無察覺。牛頓專心做實驗,餓極,隨手將旁邊的懷錶當雞蛋烹煮。
所謂大愚才能藏大智。把時間精力和智慧都凝聚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忽略身邊的瑣碎。他們看似是生活上的「傻子」,殊不知,這才是真正睿智的人。
02
遇事反覆琢磨,願意下笨功夫
湘鄉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
曾國藩在家讀書,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讀了多少遍還背不下來。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後偷竊。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他睡。小偷忍無可忍,跳出來大叫:「這種笨腦袋,讀什麼書!」
這個笑話並非空穴來鳳,因為曾氏一族的天資其實並不出色。可正是與眾不同的「笨拙」,成就了曾國藩非同一般的精明和高明。
曾國藩最有意義的「笨拙」,是他的思維方式。中國古代才子文人的思緒尚直覺,重體悟,善類比,卻輕邏輯,因此常如天馬行空,不循規矩,任意跳躍,很容易跳過真理與謬誤之間那小小的一步距離。而曾國藩的思維方式因為其「笨拙踏實」,所以才「紮實徹底嚴密」。
每遇到一件事,他都要從正反兩方面去看。而「正」「反」這兩個方面,他也要進行細分,再分兩面,分析它們的正反。他對每一個因素都反覆琢磨,細細分析,不使有一點含混不清之處,因此看事能分外透徹。
正如曾國藩所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笨功夫,何嘗不是一種真睿智?
03
面對衝突不爭對錯,只講立場
人生中,除了生死之爭,沒有任何事情值得較真。如果非要斤斤計較,步步緊逼,一心求勝。那麼即使芝麻大點兒的事,也能鬧出血案。
不爭,不是示弱的沉默,是不計較,是不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爭執上,是尋找更好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當矛盾不可調和時,先忍一忍、讓一讓、等一等,待雙方情緒平靜下來之後,再去溝通交流。
有時,即使遇到胡攪蠻纏,動不動就去辱罵別人的人,也不妨退一步。有句話說得好:被狗咬了,還能去咬狗一口嗎?
遇到事大度些,你理解我,我理解你,不劍拔弩張,不追究誰對誰錯。真正睿智的人,走自己的道路,看自己的風景,站自己的立場。花開不喜,坦蕩為人;葉落不悲,尊重他人。
04
面對利益,懂得舍與得
知乎上有一個故事:
每次回家路過生鮮店時,總會固定去一家買東西,每當付款遇到零頭的時候,老闆只收整數。
如果湊巧付款是整數時,老闆就會多添幾個小東西進去。塑料袋也從不收錢,遇到有需要的,還會多送幾個。
旁邊幾家生鮮店的老闆總覺得他傻,該收的錢不收,不該送的東西亂送,這一進一出每個月好歹能省下不少錢。
但一年之後,其餘幾家店生意蕭條,開始轉讓店鋪,唯有這家行為看似很傻的小店卻異常火爆。
很多「聰明」的人,總是將目光盯在蠅頭小利上,獲得一些小利益便沾沾自喜,於是在習慣性短視中隨波逐流,忽略真正的機遇。
而有些人,看似做了一些損害自身利益的事,最後卻是贏家。這便是真正睿智的人,有大的格局、長遠的目光,懂得捨得之道。
05
不做無效社交,專註提升自己
什麼是「無效社交」?這個場景也許算個代表:
你跑到一個聚會上,跟一群陌生的人噓寒問暖,全程笑臉相迎,滿屋子客套話,互相絮絮叨叨,敬酒、掃微信、留電話號碼……但是三天之後,彼此就記不清對方是誰了。
每個人都想認識對自己有用的人,拓展自己的人脈,可是如若沒有實力,這樣的社交只能讓你越來越沒底氣,越來越不自信,變得浮躁、焦慮。
自己的層次,決定了所處的層次。與其花費大量時間去結交別人,不如努力提升下自己。將自己精力都放在應該做的事上,將你的特長發揮到極致,自然就會把別人吸引過來,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內涵。有點時間,不要去做無謂的應酬,多讀讀書,陪陪家人,使自己身心愉悅,生活豐富,豈不快哉?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成功、聰明的人都會和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這種距離進可攻,退可守,可收可發,可隱可現。我們不需要刻意走近或走開,只需做好自己,該走近的早晚都會走近。
本期編輯 | 劉一霖
資料 | 十點讀書、今日頭條
你身邊真正睿智的人什麼樣?
歡迎留言給思響哥


※別讓你的生活,毀在「不耐煩」上
※有趣的心理學現象,你知道幾個?
TAG:人民論壇網 |